法語聖經掙扎求存
《儆醒!》駐法國通訊員報導
世上有一億多人說法語。即使你不是操法語的人,你仍會發現,法語聖經掙扎求存的經過蕩氣迴腸,感人至深。在一定程度上,這項記載跟宗教自由也是息息相關的。許多世紀以來,曾有不少法語聖經在無情的仇敵和假朋友手中化為灰燼。雖然險阻重重,翻譯和印製聖經的人仍甘願冒著生命危險,力求保存這部聖經。
12世紀期間,部分聖經已被譯成多種通用語言,包括法語。雖然天主教會視某些團體為異端分子,但這些團體仍向人大力推介聖經,可是法語聖經要到19世紀才廣泛地分發出去。從這段長達多個世紀的過渡期看來,法語聖經必然經歷不少災劫才得以留存下來。
最早期的法語書刊包括一部約莫在公元900年出版的聖經辭典。這部辭典旨在幫助讀者了解天主教會所使用的拉丁語聖經。當時一般平民都不懂拉丁語,不同地區的人操不同的方言。因此他們無法讀到上帝的話語,閱讀聖經僅是那些通曉拉丁語的教士的特權。
公元842年,第一份法語官方文獻面世。官方無形中默認,大部分人已經不再說拉丁語了。公元880年左右,許多以宗教為題材,用日常用語寫成的詩在法國出現;但法語聖經譯本則要兩個世紀後才得以面世。這批最早期譯本包括了12世紀初譯成諾曼法語的部分聖經譯本。
掀起戰幕
彼得·瓦爾多是12世紀法國中部里昂的商人。他率先不遺餘力地推動,把聖經譯成法國人能夠看得懂的譯本。瓦爾多大力資助,把部分聖經翻譯成法國東南部所說的方言——普羅旺斯語。1179年,他在第三輪拉特蘭會議中把完成的部分聖經譯本呈交教宗亞歷山大三世。
後來,教會譴責瓦爾多,指他和跟從者都是異端分子,教士把瓦爾多資助翻譯的聖經付之一炬。從那時起,教會竭盡全力不讓上帝的話語落在平民手中。
1211年,教會在法國東部的梅斯市公開焚燒聖經,此舉更明確地把教會的立場表明出來。1229年,圖盧茲會議宣告,不准平民使用日常用語聖經。接著1234年在西班牙舉行的塔拉戈納會議甚至禁止教士擁有羅曼語(由拉丁語發展出來的)聖經。
雖然遭受這樣激烈的反對,第一部法語聖經譯本仍在13世紀後半葉面世。這部譯本的譯者姓名保密,但分發量十分有限。直到當時為止,平民根本沒有機會讀到聖經;因為聖經都是用手抄的,價格昂貴,數量有限,幾乎只有貴族和教士才能擁有聖經。
捍衛聖經
谷登堡(古騰堡)約在1450年發明印刷機和活字印刷。法國大受歐洲的印刷革命所影響。當時有三個法國城市——巴黎、里昂和魯昂——成為印刷聖經的中樞,捍衛聖經的堡壘。a
直至當時為止,翻譯法語聖經所用的母本是拉丁語《通俗譯本》。但經過千多年輾轉傳抄,這部拉丁語文本已有許多手民之誤,可是教會照舊沿用《通俗譯本》。不管怎樣,法國天主教徒勒菲弗爾·戴塔普爾決心讓人人都讀到聖經。於是他根據希伯來語和希臘語的手抄本,著手把《通俗譯本》的一些手民之誤更正過來,並在1530年把《通俗譯本》譯成法語。此外,他還把教會加插在《通俗譯本》的教義注釋通通刪去。
不久,勒菲弗爾的譯本就遭受抨擊。這批聖經部分要在法國以外的地方印製。教會把這部譯本列為禁書。有一段時期,勒菲弗爾要跑到斯特拉斯堡躲避,當時斯特拉斯堡是法國東部的自由帝國直轄市。雖然這樣,勒菲弗爾的譯本仍不失為一部傑作。
第一部根據原語翻譯的法語聖經於1535年出版。譯者是法國基督新教徒皮埃爾-羅貝爾·奧利韋唐。他是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表親。由於教會劇烈反對,這部譯本不能在法國付印,而要改在瑞士納沙泰爾這個嶄露頭角的新教社區印製。奧利韋唐的法語聖經譯本就成了許多後來翻譯的法語和其他語文聖經的範本。
驚險的鬥爭
1546年,法國有些勇敢的印刷匠跟多雷一樣,因印製聖經而被人捆在柱上活活燒死。儘管《通俗譯本》有不少手民之誤,1546年召開的特倫托會議重新確認這部譯本的「可靠性」;從那時起,教會更堅決反對日常用語的聖經譯本。1612年,西班牙異端裁判所更展開狂熱運動,消滅坊間的聖經譯本。
有時迫害促使人想出一些別出心裁的主意來。「髮髻」——他們印製一些小得可以藏在女子髮髻裡的聖經。1754年,部分希伯來語聖經和希臘語聖經被印成一部大小只有3厘米×5厘米的書。
反擊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情勢改變了。聖經遭受多個世紀猛烈攻擊之後,現在情勢開始變得對它有利。法國革命之後,法國人擁護新的理念和崇拜自由,教會要反對人翻譯聖經就不那麼容易了。因此,1803年,一部基督新教新約聖經在法國印製,這是125年來第一部面世的基督新教聖經。
多個聖經公會也聯手鼎力幫忙。1792年,法國聖經公會在英國倫敦成立,它的宗旨是「盡力使所有無法讀到聖經的法國人都能用自己明白的語文讀到這部神聖珍寶」。其他聖經公會也加入為法語聖經作戰到底。他們終於達到目標,成功印製和分發法語聖經。
最後一擊
天主教會不肯改變立場,它已無法「力挽狂瀾」。在整個19世紀,教宗發出一連串教令,不留情面地嚴禁坊間聖經譯本。最遲到1897年,教宗利奧十三世重新「嚴禁一切非天主教譯者所翻譯的任何語文聖經譯本,至於羅馬教宗多次譴責、聖經公會出版的聖經更不用說了」。
可是,由於聖經公會出版的基督新教聖經價格廉宜,天主教會不得不讓天主教學者把聖經譯成法語。1894年出版的奧古斯丁·克朗蓬的譯本初版共有七冊,後來(1904年)合成一冊。這是第一部根據原語翻譯的法語聖經。值得留意的是,這部譯本加插了許多學術上的注腳,此外,克朗蓬廣泛地使用法語形式的上帝名字,耶和華。
最後,教廷作出一百八十度的轉變。1943年,梵蒂岡終於發出《憑著聖靈之助》通諭,定出把聖經譯成當地語文的守則。自那時以來,許多天主教譯本陸續面世,包括通行的《耶路撒冷聖經》在內,這些譯本先譯成法語,然後再譯成其他語文,包括英語。
一部曾幫助全球說法語人士的聖經是法語版的《聖經新世界譯本》。這部法語譯本全書於1974年初次發行,然後在1995年印行修訂版。迄今,《聖經新世界譯本》已經譯成許多種文字。在所有不同文字的版本中,但凡上帝名字耶和華在希伯來語和希臘語聖經出現過的地方,《聖經新世界譯本》都把這個名字通通恢復過來,藉此把一切功勞歸於聖經的作者。《新世界譯本》的法語版已經印製了五百多萬本。無可置疑,在這場掙扎求存的鬥爭中,法語聖經的確贏得了輝煌勝利。
[腳注]
a 1552年,西班牙異端裁判所下令搜集外國聖經;塞維利亞仲裁法庭報導,百分之90被充公的聖經都是法國印製的,由此可見,法國的印刷術多麼了不起!
[第16頁的圖片]
1530年出版的勒菲弗爾·戴塔普爾譯本
[第16頁的圖片]
1535年出版的奧利韋唐譯本
[第17頁的圖片]
一部罕有的「十三世紀聖經」
[第17頁的圖片鳴謝]
Bibles: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