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8 5/8 6-11頁
  • 雨林好處多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雨林好處多
  • 警醒!199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獨樹一幟
  • 糧食、清新空氣和藥物
  • 「我們愛惜的才設法保護」
  • 雨林大受破壞
    警醒!1998年
  • 為什麼要挽救雨林?
    警醒!1990年
  • 重重陰影罩雨林
    警醒!1997年
  • 雨林還有希望嗎?
    警醒!1998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5/8 6-11頁

雨林好處多

1844年,在一座修道院的廢紙簍裡,希臘學者蒂申多夫無意中發現了一部共有129頁的古老抄本。他撿起這份無價的手稿,轉身就溜了。這些手稿如今成了《西奈冊式抄本》的一部分。《西奈冊式抄本》是其中一部舉世聞名的聖經抄本。

這部珍貴的抄本及時逃過了毀滅的厄運。雨林卻很少有這麼幸運的遭遇。大眾往往忽視雨林的真實價值。每年旱季,牧場主和流動農民都燃起上千場的森林火災。熊熊的烈火把熱帶天空灼得發紅。美國現任副總統戈爾親眼見到亞馬遜雨林淪為一片火海。他說:「大火所造成的破壞簡直匪夷所思。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悲劇。」

我們很少會把明知有價值的東西燒掉。雨林所以大受破壞,是因為我們還沒明瞭它的真實價值,就肆意破壞。其實我們仍未了解雨林怎樣運作,也不知道其中蘊藏著多少種類的生物。貿然放火燒掉雨林,情形就好比人為了給房子供暖,不先檢查藏書的內容,就把全部藏書付之一炬。

近年來,科學家已著手研究這些「藏書」,也就是雨林所蘊含的廣博知識。這些藏書把「讀者」迷住了。

獨樹一幟

1526年,西班牙編年史家奧維亞多喊道:「[西]印度群島的樹木品類繁多,怎麼講得完呢。」五個世紀以後,他的評價仍算中肯。作家辛西婭·拉斯·拉姆齊寫道:「在地球的生態系統中,雨林是最多樣化的,而且複雜無比,人類對這個系統的認識簡直少得可憐。」

熱帶生物學家西摩·佐默說:「千萬不要忘記,我們對大部分濕熱帶森林的結構、運作方式根本一無所知。至於雨林所包含的動植物種類,那就更不用說了。」雨林物種包羅萬象,物種與物種之間的相互關係又錯綜複雜,叫研究人員望而生畏。

在溫帶森林,每英畝可能只有幾種不同的樹。但在一英畝的雨林,樹木總數平均也不過300棵左右,種類卻多達80種。既然樹木繁多,要逐一分類,就要花費很多心血才行。鑑於工作既麻煩又困難,至今只有寥寥可數的林區是經過分析的。這些林區的面積不過區區幾英畝,卻為研究人員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雨林樹木種類紛繁,為廣大的森林住客提供許多不同的棲息處,好讓牠們各得其所。森林住客眾多,遠遠超出任何人所能想像的。美國國家科學院指出,一個典型的原始雨林區,面積只有10平方公里,居然有多達125種不同的哺乳動物、100種爬行動物、400種禽鳥和150種蝴蝶在其中棲息。相比之下,我們留意到,在北美洲棲息或過境的禽鳥卻不足1000種。

雨林的動植物不知凡幾,雖然有些種類的分布範圍很廣,其他種類的分布範圍卻局限於某個山區。由於生境面積狹小,這些種類很易滅絕。多年前,伐木工人把厄瓜多爾一個山脊的樹木砍伐淨盡。他們竣工的時候,在當地特有的植物品種中,已有90種滅絕了。

面對這樣困境,美國跨部門熱帶雨林工作小組告誡說:「世人過度低估了雨林物資的價值。這些天然資源一旦失掉,就可能無法補償。要保護熱帶雨林,以免這些寶貴的資源在下個世紀初全部滅絕,各國政府必須趕快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加緊解決問題。」

不過,有人可能會提出以下的問題:這些天然資源真是這麼珍貴嗎?我們喪失雨林後,生活會不會大受影響?

糧食、清新空氣和藥物

每天的早餐,你都吃一碗玉米片、一隻煮熟的蛋,再加一杯熱咖啡嗎?要是這樣,你就從熱帶森林的物產得到間接的裨益。玉米、咖啡豆、下蛋的母雞,以至產奶的乳牛,通通源於熱帶森林的動植物群。玉米來自南美洲,咖啡豆產於埃塞俄比亞,家禽是亞洲原雞的後代,乳牛的祖先是瀕於滅絕的東南亞白臀野牛。《熱帶雨林》評論:「我們所吃的,足足有百分之80源於熱帶地區。」

人類再也不能小看糧食供應的來源了。物種近親交配過密,對莊稼和牲畜都有害,使兩者變得虛弱。雨林物種洋洋大觀,可供應動植物所需的遺傳變異,從而增強繁殖力。例如,墨西哥生物學家拉斐爾·古斯曼發現了一種新的禾本科植物,是現代玉米的親屬。他的發現給農民帶來了喜訊。毀壞玉米作物的病害主要有七種,但這種禾本科植物(Zea diploperennis)竟然對其中五種有抵抗力。科學家希望利用這個新品種,培植出一種能抵抗病害的玉米來。

1987年,墨西哥政府著手保護出產這種野生玉米的山脈。人類把大片大片的森林夷為平地,像野生玉米一類的珍貴品種,也許還未為人發現就已經消失了。東南亞的森林有好幾種野牛本可用來增強家畜的繁殖力,但由於生境遭受破壞,這幾種野牛也瀕臨絕種了。

清新空氣和糧食對我們同樣重要。凡喜歡在林中漫步的,都留意到樹林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因為樹木釋放出大量的氧,對人體很有益。但樹木一被火燒,就會排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兩種氣體都會引起難題。

有人推斷,人類的所作所為,已使大氣層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一倍。雖然有人認為,原因主要在於工業污染,但火燒林木所排出的二氧化碳,據說佔總排放量的百分之35。二氧化碳上升到大氣層後,就會引起所謂的溫室效應。不少科學家預計,溫室效應會使全球變熱,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一氧化碳比二氧化碳更有害。經常籠罩市區和近郊的煙霧,主要是由一氧化碳構成的,可置人於死地。研究員詹姆斯·格林伯格發現,「亞馬遜叢林上空的一氧化碳含量,竟然跟美國近郊的一樣高」,真叫他大吃一驚。貿然放火燒掉亞馬遜的林木,結果連本可由樹木淨化的大氣也污染了!

除了供應糧食和清新空氣外,雨林也是個千金難買的藥庫。醫生所開的藥物,有四分之一是從熱帶森林的植物提取的。抵抗瘧疾的奎寧採自安第斯山脈的雲霧林。外科手術所用的箭毒馬錢子產於亞馬遜區,有弛緩肌肉的作用。馬達加斯加的長春花所含的生物鹼,能大大提高白血病人的存活率。熱帶植物雖然對治病有奇效,但只有百分之7是經過藥療測試的。美國癌症協會告誡世人,「熱帶的潮濕森林要是大受破壞,抗癌運動就難免遭受嚴重挫折。」

世人大概要等到雨林消失以後,才懂得珍惜雨林的物資。儘管這樣,雨林仍繼續發揮其他重大作用,例如調節雨量和氣溫,預防土壤受侵蝕等。「世界的熱帶森林物產豐饒,比我們目前所能想像的繁富得多。」《地球翠境:珍貴的雨林》這樣報導,「即使今天,我們也知道雨林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

「我們愛惜的才設法保護」

既然雨林供應源源不絕的物資,我們還是要糟蹋的話,那就愚不可及了。三千多年前,上帝吩咐以色列人,他們攻取敵城的時候,不可摧毀果樹。上帝簡單說明原因所在:「因為你可以吃樹上的果子。」他進一步又說:「難道田間的樹木是人,可以被你圍困的麼?」(申命記20:19,20,《新譯》)這個吩咐對屢受破壞的雨林也適用。

林木就像果樹一樣,直立的顯然比倒下的有價值得多。在這個現代世界,大眾往往重視短期利益,而忽略長遠價值。不過,教育卻可以把大眾的態度改變過來。塞內加爾籍生態學家巴巴·迪烏姆指出:「說實在的,我們愛惜的才設法保護;不認識的就談不上愛惜;沒有受教又哪裡談得上認識呢。」

在西奈沙漠,蒂申多夫所以偷取了那些陳舊的手稿,是因為他愛惜古老抄本,一心想把它們保存下來。世人願意學習愛護雨林,好及時挽救林中的物種嗎?

[第11頁的精選語句]

貿然放火燒掉雨林,情形就好比人為了給房子供暖,不先檢查藏書的內容,就把全部藏書付之一炬

[第8,9頁的附欄或圖片]

保護森林的飛禽走獸

在非洲的雨林,赫蘇斯·埃拉狩獵大猩猩和其他動物約有十五年。他已放棄狩獵,如今在赤道幾內亞的自然保護區當導遊。這個天然公園是為了保護750隻低地大猩猩而設的。

赫蘇斯說:「我不再打獵了,反而覺得雨林樂趣無窮。雨林就像我家鄉一樣,我在這兒一無所缺,還感到挺自在呢。為了子孫的利益,我們必須竭盡全力保護森林的資源。」

赫蘇斯津津樂道地談論自己多麼喜愛森林。他很幸運,因為保護大猩猩所得的收入,比打獵為生還多。既然遊客樂意出錢觀賞野生動物,天然公園就成了本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園中的飛禽走獸洋洋大觀,遊客既可一飽眼福,又可留下美好回憶。《熱帶雨林》指出,要保全這個令人著迷的「生命網絡」,就需要有「廣闊的保護區,最好包括所有集水區在內」。a

天然公園為什麼需要有這麼廣大的面積,才能提供足夠的保護措施?約翰·特博格在他撰寫的《千變萬化的熱帶雨林》指出,要養活一群美洲豹(約三百隻有繁殖能力的成年豹),就非有7500平方公里的林地不可。他最後說:「根據這個準則,世上只有幾個天然公園有足夠的空間,可讓美洲豹自然存活。」虎群所需的空間可能比美洲豹的還要大。傳種虎群(約四百隻)所需的空間可能多達4萬平方公里。

開拓廣闊的禁獵區其實一舉兩得,不但可以保護這些食肉獸,同時也可以保存大片大片的雨林。這樣做還有額外的益處:整個動物群落要健康地共同生活,食肉獸的存在是不可少的。

[腳注]

a *集水區是個從河川或別的水源獲得水量補給的區域。

[第8,9頁的附欄或圖片]

大大小小的飛禽走獸

1.雨林的蚱蜢有許多都是鮮豔奪目的。其他昆蟲的掩護色彩很有效,不容易為肉眼所覺察

2.在雨林的動物中,蝴蝶是最顯眼、最纖弱的

3.猴子在森林的樹枝間跳來跳去,又頑皮又有趣

4.毫無疑問,美洲豹是美洲雨林之王,但博物學家幾乎從沒在荒野中見過一隻

5.覆蓋熱帶山脈的潮濕雲霧林,有嬌嫩的蘭花點綴其間,的確生色不少

6.在荒野出沒的老虎不足5000隻

7.西非的獨角仙有個貼切的名稱,牠的角很可怕,但對人無害

8.大猩猩雖是受保護的動物,但在非洲的市場上大猩猩肉仍然有售

9.為了奪取珍貴的毛皮,偷捕者幾乎把虎貓趕盡殺絕

10.鸚鵡是林中一種愛吵嚷、「好交際」的雀鳥

11.麗嬰猴有一雙大眼睛,你不難猜出牠是在夜間覓食的

[鳴謝]

Foto: Zoo de Baños

Foto: Zoo de la Casa de Campo, Madrid

[鳴謝]

Foto: Zoo de Baños

[第7頁的圖片]

雨林出產(1)可可豆,(2)治療白血病的長春花,(3)棕櫚油。(4)濫伐林木造成嚴重的泥石崩塌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