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聞點滴
天然勝人工
《每日電訊報》報導,1987年,一場風暴摧毀了英國1500萬棵樹。十年後,不同的林木區中,人類不加理會的反而生長得最繁茂。大樹被風吹倒以後,更多陽光得以接觸地面,許多幼樹和灌木於是能夠生長起來,甚至高達20英尺。昆蟲、雀鳥繁殖旺盛,各種植物生長迅速。出人意料的是,不少倒了下來的櫟樹和紫杉不但沒有腐毀,還風乾了,成了上好的木材,價值漲了兩倍。自然資源防護人士彼得·雷恩說:「人類雖然懷著好意去清理暴風過後的林木區,這樣做卻比暴風造成更大的破壞。當年秋季所種的樹都是草草種植的,後來差不多通通枯死了。」
工作、精神緊張與心臟病
《法蘭克福評論報》報導,工作所導致的精神緊張是心臟和循環系統的第二大敵,而居首位的是吸煙。德國柏林的聯邦職業病醫學、保健和職業安全標準研究所,作了一次調查,上述報導就這個調查總結說:「如果雇員作決定的自由非常有限,工作刻板、缺乏變化,他們健康受損的機會就大得多。假如他們在工餘時間也承受壓力,例如正為自己蓋房子或照顧患病的親者,他們心臟病發的機會就會增加差不多九倍。」一位專家促請雇主要讓雇員有較大的自由去作決定。「同一部門的所有員工每月只要作一次討論,情況就可以有所改善了」。
世上效率最高的交通工具
斯里蘭卡科倫坡的《島嶼報》報導,假如你在市區要走8公里以下的路程,也許乘自行車比乘汽車還要快。國際環保團體地球之友把自行車描述為「世上效率最高的交通工具」。他們指出,騎自行車的人只需從食物攝取相當於一加侖汽油的能量,就能夠走2400公里而沒有造成污染。報導也指出,騎自行車也是有益身心的運動。
恃強凌弱,比比皆是
羅馬的拉薩皮恩扎大學所統籌的一個調查顯示,許多學生正受到各種形式的欺凌,包括受人侮辱、虐待、輕微失竊、身體上遭受侵犯,以及遭人恐嚇。羅馬的情況尤其嚴重,在三個月內,逾百分之50的男女學生就不時受到某種形式的欺凌。意大利的《共和國報》引述研究人員安娜·科斯坦扎·鮑德里的話,說:「我們曾跟一些女孩作深入的交談。許多女孩透露,她們甚至受過嚴重的性騷擾而沒有舉報,這是由於她們感到恐懼,……也由於她們認為某些不道德的行為是正常的。」
恃強凌弱的例子並不僅見於兒童當中。《愛爾蘭時報》報導,許多成年人在工作的地方也受到欺壓,難題主要是由上司造成的。報導指出:「辱罵、對別人的工作諸多批評,以及散播謠言,已成了工作地方的家常便飯。」此外,「他們也常常受到令人難堪的對待,在工作方面還要達到上司不切實際的要求」。《時報》指出,遭人欺凌對心理可以造成各種影響,包括「憂慮、暴躁易怒、抑鬱、妄想狂、緊張、失去自信、失去自尊,以及內向退縮」。在嚴重的事例上,受到欺凌的人可能「精神崩潰,甚至自殺」。
剖腹生產還是自然分娩?
巴西的醫生和母親大多喜歡剖腹生產過於自然分娩。《閱讀》雜誌報導,醫生喜歡替孕婦進行剖腹生產,因為「這樣就可以替更多孕婦接生,從而賺取更多金錢,卻無需在週末工作」。做母親的「不願自然分娩,是因為她們想避免陣痛之苦(其實要從剖腹生產後復原過來更疼痛);此外,她們認為剖腹生產後的身材會比自然分娩後的身材好(事實並不是這樣)」。在公立醫院裡,三分之一的孕婦是剖腹生產的;在私立醫院裡,接受這種生產方法的孕婦多達百分之80。坎皮納斯大學產科學主任席爾瓦醫生說:「分娩已成了一種商業活動。人們往往忘記剖腹生產是一種手術,跟自然分娩剛剛相反。接受剖腹生產的人失血量較大,受麻醉的時間較長,受感染的機會也較高。」據席爾瓦醫生指出,「惟有在三個情況下,人才應當剖腹生產:孕婦或嬰兒的生命受到威脅、毫無分娩跡象,或是當事人突然出現併發症」。
希臘人對宗教日漸冷淡
雅典的《新聞報》曾在1963年就希臘的宗教情況進行民意調查,最近該報把近來一次類似的調查結果刊登出來。結果顯示,該國人民對於宗教日漸冷淡。在上一代人當中,百分之66的人聲稱他們每月至少上教堂兩三次,可是在最近的調查裡,這個比率卻降至百分之30以下。據路透社報導,在大雅典區965個接受調查的成年人當中,超過三分之二認為教會對於社區「甚少」或「毫無」貢獻。伊萊亞斯·尼古拉科波普洛斯是希臘備受敬重的民意調查經辦人,他在《新聞報》裡指出,「希臘社會正趨於世俗化」,人民現在對於希臘的教會「既謹慎、又忿恨」。
三等郵件可肥田
在美國,有些郵局每月處理約500噸無從投遞的三等郵件,包括各種目錄冊和其他廣告在內,這些郵件可以怎樣處置呢?得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堡-沃爾特郵政局把大部分的三等郵件送去做堆肥。《紐約時報》報導,人們把這樣的堆肥用來種植西紅柿和萬壽菊,效果相當理想。細菌從走味的啤酒和汽水——飲料廠的工業垃圾——吸收養分,並且把切碎了的三等郵件轉為堆肥。由於啤酒和汽水含有糖分,細菌有了糖分就會大量繁殖。喬爾·辛普森是負責這次實驗的堆肥公司副總裁,他說:「使我們肥胖的東西也使細菌又肥又開心。」
皮膚疾患可治愈
《愛爾蘭時報》報導,「許多有皮膚疾患的人為怕尷尬,因而遲遲不願求醫治理,結果『默默受苦』多年」。吉蓮·墨菲醫生的描述清楚表達了這些人的困境:「我診治過一些牛皮癬病人,他們脫下衣服的時候,皮膚就實際一塊一塊地脫落,他們感到既不衛生,又尷尬,甚至不願住在酒店裡,也不願到理髮店去。」利茲大學的皮膚病學教授比爾·坎利夫說:「痤瘡能夠對人的身體和精神造成影響。痤瘡往往使人有一種不潔、有傳染力的感覺。假如兩個才幹相同的人為同一份工作面試,沒有痤瘡的準必受到錄用。」坎利夫指出,有些長了痤瘡的人由於感到十分困擾,甚至試圖自殺。在愛爾蘭的都柏林,一些醫生最近在歐洲皮膚病學及性病學學會的會議上,強調病人必須盡早接受治療。一位醫生說:「對有些人來說,皮膚疾患雖然相當可怕,可是他們必須緊記,許多成效卓著的療法可以治愈他們的病。」
父母跟嬰兒說話不僅是逗引孩子罷了?
有些科學家指出,父母鬧著玩的跟嬰兒說幼兒語,除了能令孩子感到父母的親切關懷外,還另有好處。華盛頓大學的帕特莉夏·庫爾和同事,研究嬰兒在學習三種語言方面的情形,這三種語言是俄語、瑞典語和英語。研究顯示,父母誇張的說話模式不但引起嬰兒的注意,還可以提供一個基礎,幫助嬰兒學習那種語言。《科學》週刊指出:「六個月大的嬰兒學會把元音歸類,留意到母語某些明顯的差異,例如『依』音跟『呀』音的分別,卻曉得把沒有意義的變化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