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8 9/22 25-27頁
  • 魅力無限說黃金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魅力無限說黃金
  • 警醒!1998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黃金與歷史
  • 沾滿鮮血的歷史
  • 19世紀的淘金熱
  • 長埋海底的寶藏
  • 戰爭時期的黃金
  • 黃金魅力難擋
    警醒!2005年
  • 金
    洞悉聖經(上冊)
  • 地動山搖為黃金
    警醒!2001年
  • 關於所羅門王的財富,聖經是否言過其實?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6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8年
《警》98 9/22 25-27頁

魅力無限說黃金

黃金——古往今來,這種柔軟、色澤耀眼的金屬一直因其與眾不同的特性而大受歡迎。黃金的色彩、光澤、可鍛性和無懼腐蝕的特色,使黃金在芸芸金屬之中尤其突出。在搜尋黃金的人的心目中,黃金價值非凡,因此與黃金有關的歷史跟其餘金屬的也大有分別。

「黃金!是黃金啊!我跟你說,這的確是黃金呢!」發現黃金的人心花怒放,脈搏加速,對未來充滿種種遐想。許久以來,人們就已走遍陸地,遠涉重洋,甚至不惜鑽進地殼以下數千米,以期找著這種他們夢寐以求的金屬。

由於黃金價值連城,不少王室貴胄都愛佩戴黃金飾物,以突顯其尊貴身分;就是皇帝的寶座和王宮外牆,也往往裝飾得「金」碧輝煌,「金」光耀眼。此外,人們也愛用黃金仿製魚類、雀鳥、動物和別的東西等做偶像,把它們當作神來崇拜。人們對黃金需索不絕,因而甚至對文明的發展也影響深遠。

黃金與歷史

在古代,埃及人認為只有法老和埃及諸神才配得上黃金,因此法老總愛差遣商人和軍隊四出尋訪,就是人跡罕至的地方也絕不放過。1922年,人們發現了圖坦卡蒙墓穴。這個墓穴是個名副其實的黃金寶藏,連法老的棺材也是以純金製成的呢。

據歷史學家說,希臘亞歷山大大帝征討亞洲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風聞波斯遍地黃金」。據說,他的軍隊動用了成千上萬的役畜,把他從波斯攫得的黃金運回希臘去。結果,希臘就頓成了一個多金之國。

歷史家也報導,羅馬「皇帝為了籠絡群臣,時常一擲千『金』,好使他們忠心效命,不起異心;他們也愛把黃金厚贈別國的高官顯貴,藉此跟他們結交朋友,鞏固情誼。此外,皇帝也常常穿戴得金光燦爛,一來是向人民炫耀財力雄厚,但同時又可收到恫嚇他們之效」。據說,羅馬人征服西班牙時,也攫得他們的金礦,因而掠走了不少黃金。

可是,說起關於黃金的故事,就不得不回顧一下黃金血跡斑斑的歷史了。黃金的故事少不了征服、殘暴、奴役和甚至死亡。

沾滿鮮血的歷史

隨著文明日益進步,人們學會建造規模更大、結構更精良的船隻,不但可以勘探外面的世界,在新殖民地上定居,還大大有助他們四出尋找朝思暮想的珍寶——黃金。許多探險家一心要找著黃金,即使是航海家先驅克里斯托弗·哥倫布(1451年-1506年)也毫不例外。

哥倫布一旦立意搜尋黃金,原住民的生活對他來說就頓時變得無足輕重了。哥倫布的航海活動是由西班牙國王和王后資助的。哥倫布在航海日誌中向他們匯報他在某個島上的經歷時寫道:「要治理這兒一點也不難。你只要住下來,對原住民(印第安人)說自己有權統治他們就行了。這些人對我們惟命是從。……印第安人……赤身露體、手無寸鐵,你一旦發號施令,他們就不敢有違。」哥倫布相信天主是會保佑他的,因為他要是找著黃金,西班牙日後從事聖戰就不愁沒有資金了。有一次,哥倫布在獲賜一個金製的面罩之後,曾這樣說:「願天主憐憫我,助我一臂之力,把黃金找回來。」

繼哥倫布之後,西班牙國王費迪南德也下令其他征服者揚帆遠征,找尋黃金。他說:「要把黃金帶回來!若是可能,就盡量別濫殺無辜。但是,不管你用什麼手段,都一定要把黃金帶回來獻給我。」結果,毫無人性的探險家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屠殺了成千上萬的原住民。這些草菅人命的征服者用船運回西班牙去的黃金,可說得上是沾滿鮮血的。

然後,打著沒有國徽旗幟的海盜也聞風而動。在公海上,海盜專向滿載金銀珠寶的西班牙商船下手。這些商船人手寡少,武裝不足,根本就不是海盜的敵手。在17和18世紀,海盜橫行無忌,西印度群島和美國沿岸海域的搶掠活動更尤其猖獗。

19世紀的淘金熱

1848年,人們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薩克拉門托河谷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巨大金礦。消息旋即廣傳開去,淘金的人紛至沓來,以圖分一杯羹。在接著的一年,加州擠滿了數萬個從世界各地蜂擁而至、一心要碰碰運氣的人。結果,加州的人口在1848至1860年短短12年間,由原來的2萬6000人驟升至38萬人。農夫放下犁頭,水手拋棄船隻,士兵離開軍隊,通通冀望找著黃金,能夠一朝富貴。當中有些人被描述為「嗜血的無賴」。由於不同種族混集起來,結果掀起了一股罪惡和暴力的浪潮。那些被捲入淘金熱潮卻又不願動手淘金的人往往淪為匪類,向乘坐公共馬車和火車的人行劫。

1851年,即傳出加州有金礦的消息之後不久,人們在澳大利亞又發現一個含金量極豐富的礦藏。報導說:「礦藏量實在大得驚人。」沒多久,澳大利亞就成為世上首屈一指的黃金出產國。有些在較早時候擁往加州的人趕忙收拾行裝,啟程往澳大利亞去。於是,澳大利亞的人口隨即直線上升,由1850年的40萬人增至1860年的110多萬人。由於淘金者數目眾多,農業和其他工作差不多全都陷於停頓。

到了19世紀末,瘋狂的淘金者獲悉阿拉斯加和育空地區有新發現,又立時不假思索地蜂擁前往。成千上萬的人不畏艱辛,長途跋涉地來到地球極北之處,即阿拉斯加和克朗代克區一帶,冒著嚴寒的天氣,堅稱自己對這塊埋有黃金的土地持擁有權。

長埋海底的寶藏

在20世紀,深海潛水技術有了相當進展,尋金者又把注意力轉移到海底裡去。尋金者潛入茫茫大海,搜索船隻的殘骸,渴望找著長埋海底的金銀珠寶而飛黃騰達。

1638年9月20日,天氣十分惡劣,西班牙商船「康塞普西翁號」觸礁,在太平洋塞班島岸邊對開的地方沉沒了。這艘商船當時盛載的黃金珠寶,現時約值數千萬美元。船上400個人大都葬身海底。潛水員從船隻殘骸裡找到32條金鏈子,每條長約5英尺,重達數千克。最後,潛水員找著1300多件金飾,包括金製的鏈子、十字架、徽章、胸針、戒指和扣子等。

其他失事船隻的殘骸也陸續給人發現。1980年,美國潛水員在佛羅里達州的海岸下水,結果不負眾望,找到17世紀西班牙商船「聖瑪格麗塔號」的殘骸。到了1981年年底,長埋深海逾44公斤的金塊和許多金器終告重見天日。

戰爭時期的黃金

德國政府在1945年投降之後,同盟國軍隊在德國圖林根州的凱撒魯達鹽礦場有重大發現。據《亞特蘭大日報》報導:「人們在礦場裡竟找著價值21億美元的金條、美術作品、鈔票和債券!事情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人們也同時找到了鑲了金銀的牙,當中有些已經給熔掉了,它們都是從大屠殺的死難者口裡拔出來的。這個巨大金庫使納粹軍隊得以作了一場持久戰。該報也說,約值25億美元的黃金已通通送返大約十個一度被希特勒佔領的國家。由於一般人相信納粹黨埋藏的黃金不只這個數目,因此尋金行動至今尚未結束。

毫無疑問,黃金是有其一定價值的。可是,聖經卻向人指出,黃金跟別的物質資財一樣,不能把生命賦予給尋找它們的人。(詩篇49:6-8;西番雅書1:18)聖經有句箴言說:「得智慧勝過得黃金。」(箴言16:16,《呂譯》)真正的智慧來自人類的創造者耶和華上帝,而他的智慧就記載在他的話語聖經裡。藉著研讀上帝的話語,尋找真智慧的人就得以學會上帝的律法、原則和勸告,以及把它們實際應用在生活之上。這種真正的智慧實在要比有史以來人們所發現的黃金有價值得多,因為實踐這種智慧的人不但在目前就過著美滿的生活,還可以在未來享受永生呢!——箴言3:13-18。

[第27頁的附欄]

有關黃金的事實

● 在所有金屬之中,黃金的可鍛性和展延性是最高的。黃金可以給打成只有0.1千分卡尺的厚度。28克黃金可以給錘成覆蓋大約17平方米的面積,也可以給拉長至70公里。

● 純金極度柔軟,因此一般都會攙和別的金屬,以增加其硬度,好製造黃金飾物和其他金屬物品。黃金純度的單位是開。純金是24開,18開的黃金有百分之75是黃金,而12開的金的純度則是百分之50,依此類推。

● 目前,世上出產最多黃金的國家是南非和美國。

[第25頁的圖片鳴謝]

Alexander the Great: The Walters Art Gallery, Baltimore

[第26頁的圖片]

這幅畫描繪的,就是哥倫布在1492年到巴哈馬群島尋找黃金一事

[鳴謝]

Courtesy of the Museo Naval, Madrid (Spain), and with the kind permission of Don Manuel González López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