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特納爾引人入勝的鳥獸保護區
《儆醒!》駐巴西通訊員報導
熱羅尼莫勸告一名遊客不要把啤酒罐扔進河裡,這個遊客冒起火來問道:「這條河是你的嗎?」熱羅尼莫回答:「不是我的,是我們大家的。如果你繼續把垃圾拋進河裡,不久這兒就沒有魚可釣了。」
潘特納爾面對不少威脅,這件事僅透露了其中一種。潘特納爾範圍廣闊,包括了部分巴西、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潘特納爾在葡萄牙語叫潘塔奴,意思就是「沼澤、泥塘」。但潘特納爾不是一塊平地,這裡的水是流動的,它潺潺地流過這塊遼闊的土地,使肥沃的平原長滿豐美的水草。你想知道更多關於這帶地區的實況嗎?來!跟我還有一班遊客一同參觀這個世上數一數二,最引人入勝的生態保護區吧。
短吻鱷和水蚺!
我們從聖保羅出發,坐公共汽車西行往科倫巴,全程約1200公里。我們進入潘特納爾的範圍時,許多龐大的禽鳥在我們頭上盤旋,彷彿歡迎我們光臨似的。有一隻裸頸鸛,牠的翅膀展開足有2.6米,幾乎要有跑道才能起飛!小阿羅多·帕洛在潘特納爾住了兩年,他寫道:「裸頸鸛打著翅膀時,翅膀猛烈地顫動,翅膀跟空氣摩擦發出震耳的響聲。到了[裸頸鸛]交配的季節,雄鳥三五成群地振翅高飛,……這個壯觀的表演場面在老遠也清楚可見。」
旱季來到了,水位降得很低。禽鳥不費吹灰就捉到魚兒。嗨,看,一隻裸頸鸛和一隻鷺竟然在短吻鱷群裡捕魚!幾條短吻鱷捉到了兇殘的鋸脂鯉,牠們忙著飽餐一頓。你知道鋸脂鯉的牙齒極其鋒利,最吸引牠們的就是一些血淋淋的東西。我們當然不想走近鋸脂鯉,但短吻鱷似乎對危險無動於衷,牠們一點也沒有把鋸脂鯉放在眼內。
我們坐船渡了河,再乘車到牧場去。司機突然把車停下來,路上塵土飛揚,一條大蛇正橫過馬路。他說:「這是一條水蚺,快拍照,你很少能在那麼近看到牠的!」看見這個景象已使人脈搏加速。因為這條水蚺長達9米,是蛇中最大的。牠行動矯捷,不一會已在矮樹叢中消失蹤影。謝天謝地,要是這條水蚺不跑,我這雙不住顫抖的手一定會把照片弄得模糊不清。
潘特納羅的生活寫照
潘特納爾是大批牛群棲息的地方,照料牛群的責任落在潘特納羅 身上。潘特納羅 既是牧人,也是農夫。他們是印第安人、非洲人以及西班牙居民的後代。每個潘特納羅 都走遍牧場,馴馬放牛。我們看見好幾群牛,每群大約有一千隻牛,由六個人帶領。走在最前面的是領隊,接著是拿著牛角喇叭的牧工,後面幾個是牧牛的人。其中一個是牛群主人,其他人負責把落後和迷路的牲畜趕回來。
上文提及的熱羅尼莫就是一個潘特納羅。雖然划船比較吃力,熱羅尼莫仍用船划我們觀看阿博布河的景物。他不開摩托船,因為摩托船的引擎聲會驚動沿岸的禽鳥,叫牠們受驚。從他說話時恭恭敬敬的聲調,我們知道他很愛這個家——潘特納爾,而且對這裡的一切十分珍惜。熱羅尼莫說:「看,河岸那邊有一條短吻鱷在享受日光浴呢。」走遠一點,他指著一對水獺的洞穴說:「那是牠們的家,我常常在這兒看見牠們。」熱羅尼莫邊說邊把杯子注滿河水來解解渴。我們問他:「這條河的水不是已被污染嗎?」他回答:「還沒有。你喜歡可以試試看。」我們無法完全相信他的話。
潘特納羅 對人生懷有樂觀的看法。他要求不多,又能寓工作於娛樂。他平日早出晚歸,只賺得很低的工資(約一百美元)。他的食宿由雇主供應,但他可以盡情吃肉。一個農夫說:「在我的農場裡,潘特納羅 要吃什麼就吃什麼,吃多少就吃多少。如果他不滿意,還可以對雇主說:『老闆,發薪水給我,我不做了。』」
沒有獸籠的動物園
我們住宿的農場旅館也是許多鳥類和動物棲息的地方。這裡有金剛鸚鵡、鸚鵡、鸚哥、裸頸鸛、美洲豹、巴拿馬水豚、馬鹿。有一個印第安瓜納族人,他的家族住在潘特納爾已有100年,他告訴我們:「我們飼養這裡的禽鳥,但林警卻從許多懷疑是非法捕獵者的手中沒收了不少。」他妻子說,起初他們只有18隻鸚哥,現在他們約莫已有100隻。她說:「我們飼養這些鸚哥,最終目的是把牠們送回自己的棲息地去。」
在這個沒有獸籠的動物園裡,我們拍到金剛鸚鵡在豬和雞旁邊安靜地進食的照片。潘特納爾的景色,連同這裡紛繁的禽鳥、動物,使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欣喜不已。夕陽西下的景色叫人嘆為觀止!一天,一個年輕日本遊客對日落時分,百鳥歸巢的景色讚嘆不已。當時,農場工人提醒她:「小姐,當心,這裡有美洲豹出沒!」她嚇得立即跑回自己的房間。可是第二天她已經克服了恐懼,我們看見她在那裡餵金剛鸚鵡,還替她拍了一幅用口叼著餅乾讓鳥兒啄食的照片呢。她先前的恐懼已不翼而飛了!
一天早上,天還沒亮,我們跑到外面看星星。它們看來近得伸手就可以摸到似的。這個景象實非筆墨所能形容!在潘特納爾,我們甚至可以「聽到」這裡的寂靜。我們看見的景色,聽到的聲音都促使我們為這樂園般的美景感謝創造主。一份送給遊客的宣傳刊物說:「如果有人問你,世上是否有樂園存在?你大可以說:『當然有啦,潘特納爾就是樂園的一角了。』」
一個備受玷污的生態保護區
在過去20年間,報章用了不少篇幅報導潘特納爾所面臨的威脅。小阿羅多·帕洛在他所寫的書《潘特納爾》中提到,潘特納爾的生態系統在好幾方面遭受污染。簡單來說,包括以下幾方面:
◼ 河流淤塞。「近年來,塔夸里河發生嚴重淤塞,船隻已無法駛近河口,以致兩岸的居民……都被孤立起來。其他流入潘特納爾一帶的河流也有類似遭遇。」
◼ 乾旱周期。「我恐怕如果……我們每15至20年就有一次旱災,最近就是這樣,這帶的植物、動物都會遭受災難性的影響。」
◼ 滅草劑和水銀。「潘特納爾外圍的機械化農業操作都使用滅草劑。滅草劑滲入地下水,把附近的河流污染。或者這些有毒物質隨著泥土表面的水移動,引致河流淤塞。在波科內範圍的潘特納爾還有另一個威脅,就是開採金礦,開採金礦導致河水被水銀污染。」
◼ 狩獵。「雖然法律禁止狩獵,在潘特納爾大部分地區,狩獵已達到無法控制的地步。除了幾個有見地的農夫,刻意保護天然資源,和一些為了開拓旅遊業以取得經濟收益的人會保護這帶地方之外,這裡的野生動物和宜人景色完全操縱在投機取巧的人手裡。
回到水泥叢林
我們回到聖保羅又是另一番景象!我們看不見齒葉鐘樹花和一串紅,只看見摩天大廈。乾淨清澈、擠滿了魚的河被充滿污水的下水道取而代之。這裡聽不見禽鳥清脆悅耳的歌聲,只聽到無數卡車和汽車鳴喇叭,令人震耳欲聾的響聲。這裡也沒有清朗的藍天,只見告示牌上寫著:「空氣素質:惡劣」。這裡看不見人與動物間的和平情況,只見到處瀰漫著「人吃人」的恐懼。
我們在潘特納爾只逗留了兩個星期,實在無法在這麼短時間內認識不同部分的新奇名稱,例如波科內、涅科蘭迪亞、阿博布、納比萊基、帕亞瓜斯等;每一部分都有它獨特的地方。雖然這樣,這仍是個令人難忘的經歷。潘特納爾的植物和動物好像治療眼目的油膏,又像一首悅耳的交響樂曲、一服撫慰心靈的鎮靜劑。
[第15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巴拉圭
玻利維亞
巴西
潘特納爾
[鳴謝]
Mountain High Maps® Copyright © 1997 Digital Wisdom, Inc.
[第16頁的圖片]
黃鳳蝶
[第16,17頁的圖片]
一隻美洲豹
[第17頁的圖片]
白鷺
[鳴謝]
Georges El Sayegh
[第17頁的圖片]
水蚺和短吻鱷
[鳴謝]
Georges El Sayegh
[第18頁的圖片]
金剛鸚鵡
[鳴謝]
Georges El Sayegh
[第18頁的圖片]
這些長6英寸的鋸脂鯉牙齒極其鋒利
[鳴謝]
© Kjell B. Sandved/Visuals Unlimited
[第15頁的圖片鳴謝]
Georges El Saye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