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地下世界
《儆醒!》駐法國通訊員報導
我按下電話號碼,著急得很,希望有人能回答我的電話。「喂!喂!」電話通了,我說:「我車子的鑰匙掉進了水溝裡!麻煩你們趕快來!」沒多久,一隊下水道工人就來了。他們平時的工作就是把下水道撬開,把地下室的水排走,幫人撿回鑰匙、眼鏡、皮夾,有時還要在巴黎1萬8000條下水道裡,找回迷路的寵物!沒多久,他們就幫我找回了鑰匙,我這才舒了一口氣,並衷心感謝他們。
第二天,我決定參觀下水道博物館,這個博物館位於塞納河左岸區,遠近馳名的河上遊船就在彼岸,埃菲爾鐵塔的身影也籠罩下來。巴黎傲然展現其地下世界已逾一百三十年了。我決定效法每年好奇參觀這獨特博物館的九萬人,以探究箇中奧祕。跟我來,讓我們一起細看這19世紀文豪雨果稱為「怪獸的腸子」的東西——巴黎下水道。
四通八達的「腸子」
我深入地下5米,就看到了博物館的第一件展覽品——老鼠標本。真令人毛骨悚然!聽說巴黎每住一個人,就住了三隻老鼠,牠們還百毒不侵呢!牠們顯然吃得很飽。老鼠每天會吃掉100噸下水道的廢物,佔廢物總數的三分之一。
石塊、鐵釘、鑰匙和其他沉重的東西,會跟廢水和雨水混合起來,令下水道變得亂七八糟的。在滴滴答答的水聲伴奏下,我細細察看這部清洗2100公里巨「腸」的機器。每年約一千名下水道工人,清理出1萬5000立方米的垃圾來。昏暗的光線,噴溢而出的濁水,黏答答的牆壁,突然上升的水位,都為下水道工人的工作增添了不少困難。
在水管頂端蜿蜒前進的是許多導管,導管裡面的,是水管、電話線路、交通燈號電纜等龐大的網絡。
羅馬人首創
羅馬人首先資助巴黎建立下水道。在巴黎拉丁區羅馬熱水澡堂故址地底下,還有一段18米的羅馬下水道。後來羅馬帝國衰落之後,人們就連衛生也忘了。有幾百年的時間,巴黎不改其髒亂不衛生的面貌,只有幾條下水道(在大街之中)或水溝把污水排走。這些水溝奇臭無比,令傳染病四處蔓延。1131年,路易六世的長子掉進一條沒蓋好的下水道裡,結果患上傳染病而死。
不少人把垃圾倒進明渠裡,也有人把垃圾倒進新穎的有蓋下水道中,結果水道很快就給堵塞。更糟的是,當塞納河水上漲時,腥臭難聞的淤泥和廢物就流回到下水道。在那個時代,巴黎的排水系統規模甚小。1636年,下水道全長才23公里,要為41萬5000人服務。一個半世紀後,下水道增長了不過3公里。在拿破侖的時代,這條「腸子」由於嚴重堵塞,而「消化不良」。
到了19世紀,當局把下水道勘驗了一遍,並繪製了地圖。他們發現下水道裡總共有兩百條隧道,有不少還是頭一次發現的。那麼,他們該怎麼把幾百年來日積月累的淤泥清理乾淨呢?有傳言說,在巴黎街道底下可以找到值錢的東西。於是大批貪心的人搬進巴黎要尋寶,他們涉過泥漿,要把錢幣、珠寶、武器挖出來。
整頓排水系統
下水道經過重新整頓、配上現代裝備後,終於可以延伸到每個家庭。他們為下水道裝上大型水管,即使突然淹了大水,也足以應付。1878年,全長650公里、可讓船隻航行的下水道,就在弧形的管道下默默流動。雨果寫道:「下水道清澈乾淨,……煥然一新。」
到了20世紀,排水系統又增加了一倍,下水道還把城市結構反映了出來。怎麼會呢?原來每條下水道都有水道上面街道的名稱和住宅的門牌號碼。自1991年起,當局就開始進行耗費3億3000萬美元的水道整修工程。下水道是不可或缺的設備,而整修工程則為時十年,每天要處理120萬立方米的廢水,包括安裝自動清洗裝置,及電腦控制系統。
為了吸一口巴黎的新鮮空氣,我只好結束這趟旅程;不過我的地下之旅卻還沒結束。「你想看看巴黎最底最深的地方,那就去地下墓窟走走吧!」紀念品售貨員建議說:「在地面下20米深的墓窟裡,堆滿了600萬人的屍骨。」他們是打哪兒來的呢?
教堂污染空氣
巴黎的地下墓窟是地底公墓,埋葬的都是18世紀的人。從中世紀開始,死者就葬在教堂裡面或附近。雖然教會可趁機賺錢,這種行徑卻危害人體健康,因為這些公墓位於城市的心臟地帶。巴黎最大的公墓英諾森墳場,佔地7000平方米,除了來自20個教堂的死者外,還有許多無名氏的屍體和死於瘟疫的人也葬在這裡。
1418年,一場黑死病留下了五萬具屍體。1572年,聖巴托羅繆日(聖巴爾多祿茂日)屠殺了幾千人,死者的屍體也塞進了英諾森墳場。a結果要求關閉這個公墓的呼聲此起彼落。公墓堆積了二百萬具屍體,高達10米,令平地聳起了2米。公墓也成了傳染病滋生的溫床,裡頭發出的腐臭氣味,據說連牛奶和酒都薰酸了。不過教士卻反對關閉城市裡的公墓。
1780年,一個公墓裂開,裡面的屍體掉進了附近的地下室中。人民終於忍無可忍!墳場只好關閉,巴黎也禁止了進行一切葬禮的進行。大量巴黎的墳墓要清空,並把屍體遷到廢棄已久的通貝-伊蘇瓦爾礦場裡。陰森恐怖的運屍隊,在長達15個月的時間裡,每晚都在運送屍骨。後來,其他17個墳場和300個崇拜的地方也加入運屍的行列。人們把這些屍骨投進一條17.5米的垂直通道裡,今天這條通道裡有條樓梯,讓人可從街道進入地下墓窟中。
遊訪巴黎地下墓窟
我從巴黎拉丁區南方的當弗爾-里什里廣場,走過了91級階梯,進入了地下墓窟。1787年,許多皇室貴婦在火炬照耀下,成為首批參觀這地下墳場的人。到了今天,每年有16萬人來參觀。
我下了樓梯後,就見到多不勝數的長廊,屍體就放在長廊裡面。由於這地下墓窟佔地1萬1000平方米,我不由得走得小心翼翼。有個名叫菲利貝爾·阿斯帕爾特的男子,想在這幾百公里的長廊中闖出名氣來。1793年,他在這龐大的迷宮中迷了路。十一年後屍骸才被人發現,人們要靠他的鑰匙和衣服才知道他是誰。
巴黎地下約有百分之30的地方都被人開採過。開採失控的情形維持了一段很長的時間。結果在1774年,有一段300米的海爾街(海爾街,也就是今日的當弗爾-里什里)塌陷,陷入地底的深度達30米。巴黎各地隨時都有塌陷的危險。有位作家還說:「地上雖見硬石建築,地下卻失堅固根基。」為了支撐地下長廊,結果興建了許多雄偉的弧形支柱。
我看著滿是泥濘的鞋子,不禁抱怨起來,心想:「他們興建這地下長廊的時候,怎麼沒把地板鋪好?真丟人!」我不慎在水坑裡滑了一跤,要扶著一道笨重的青銅門才不致摔倒。門後面放了許多屍骨,躺在一條走廊上,走廊兩旁的牆壁由屍骨堆成。一臉怪相的頭蓋骨,脆弱的股骨和脛骨全都排成一行行,排成十字形或花環形,讓人看了相當不快。許多石板都刻上了聖經經文及詩句,可看出人們的確在沉思生命與死亡的意義。
快要走的時候,我在一條水溝清理了鞋子上的泥巴,並確保鑰匙沒有留在巴黎下水道裡!巴黎地下世界的迷人之旅,的確引人入勝,叫我印象難忘。毫無疑問,這個地方所能見到的,比許多巴黎人所能看到的還多得多。
[腳注]
[第25頁的圖片]
巴黎下水道某段的出口
[鳴謝]
Valentin, Musée Carnavalet, © Photothèque des Musées de la Ville de Paris/Cliché: Giet
[第25頁的圖片]
到下水道一遊
[鳴謝]
J. Pelcoq, The Boat, Musée Carnavalet, © Photothèque des Musées de la Ville de Paris/Cliché: Giet
[第25頁的圖片]
巴黎下水道的橫斷面
[鳴謝]
Ferat, Musée Carnavalet, © Photothèque des Musées de la Ville de Paris/Cliché: Briant
[第26頁的圖片]
一臉怪相的頭蓋骨,脆弱的脛骨排成一行行,排成十字形或花環形
[第26頁的圖片]
出口前面刻有一段經文:「死亡的刺就是罪。」——哥林多前書15:56
[第26頁的圖片]
清洗下水道的機器
[第24頁的圖片鳴謝]
Map background on pages 24-7: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9th Edition (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