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04 4/8 20-25頁
  • 摩西真有其人?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摩西真有其人?
  • 警醒!200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真實可信?
  • 貴為王室成員
  • 逃到米甸
  • 得救離開埃及
  • 比埃及的財寶更貴重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2年
  • 摩西選擇崇拜耶和華
    大家一起學聖經
  • 摩西為什麼要逃亡
    我的聖經故事書
  • 摩西
    洞悉聖經(上冊)
查看更多
警醒!2004年
《警》04 4/8 20-25頁

摩西真有其人?

摩西一來到人世,死亡的陰影就籠罩著他。他的族人本來過著遊牧的生活,由於家鄉鬧饑荒,祖宗雅各(又叫以色列)就帶著家人移居埃及。幾十年來,以色列人過著安樂的日子,跟埃及人互不相干。可惜好景不常,禍患將至。一部甚具權威的史書記載說:「那時有一個……新王興起,治理埃及。他對自己的人民說:『你們看,以色列人又多又強,勝過我們了。來,我們要用巧計對付他們,免得他們多起來。」埃及人想出什麼巧計呢?就是「用苛暴的手段奴役以色列人」,又命希伯來的接生婦殺掉所有男嬰,控制他們的人口。(出埃及記1:8-10,13,14)但接生婦勇抗王命,以色列人繼續增多。法老於是敕令:「凡初生的男孩,你們都要扔進尼羅河裡。」(出埃及記1:22)

那時,以色列有一對夫婦,暗蘭和約基別,「不怕王命」。(希伯來書11:23)妻子約基別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在上帝眼中極美」。a(使徒行傳7:20)夫婦倆也許看出兒子得蒙上帝恩寵。但不管怎樣,他們寧願冒險把兒子匿藏,也不肯交出來給法老處死。

三個月後,孩子再也藏不住了。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摩西的父母決計採取行動。約基別把嬰孩放進一個用紙莎草做的箱子裡,讓箱子浮在尼羅河上。約基別沒料到她如此一放,竟把自己的兒子放到影響歷史發展的長河裡。(出埃及記2:3,4)

真實可信?

今天,許多學者認為這些事跡純屬虛構。《今日基督教》說:「考古學沒有發現任何殘磚碎瓦,證明以色列人曾在埃及居住。」雖然考古學找不著直接實在的證據,可是,間接 證據卻有很多,顯示聖經記載是真實可靠的。埃及古物學家詹姆斯·霍夫邁爾在《寄居埃及的以色列人》一書中說:「考古學資料清楚表明,埃及是黎凡特人(來自靠近地中海東部地區的國家)常去的國家,尤其在氣候反常,發生旱災的時候,黎凡特人就遷移到埃及去。……大約在公元前1800至前1540年期間,亞洲西部說閃族語的人都很喜歡移居埃及。」

聖經對埃及奴隸所作的記載,也一直被視為準確可靠。《摩西的生平事跡》說:「埃及一幅古墓壁畫,經常被人複製,畫中描寫一群奴隸造泥磚時的情景,用筆工細,可作為以色列人曾在埃及受苦這個聖經記載的有力佐證。」

關於約基別用的箱子,聖經的描述也準確無誤。經文說箱子是用紙莎草造的,而《庫克(聖經評注)》指出「埃及人常用紙莎草來造輕快的小舟」。

可是,一國之君怎會如此冷酷無情,敕令把嬰兒殺死?這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學者喬治·墨林森提醒我們說:「在歷史上不同的時候和不同的地方,殺嬰事件非常普遍,人們只看做小事一樁。」事實上,同等規模的冷血屠殺事件,現代史上也不乏例子,聖經的記載可能使人不安,卻真實可信。

摩西獲救——異教傳說?

有人說,早在摩西從尼羅河獲救以前,有關阿卡得的薩爾貢王的故事已經流傳著。一些批評者認為,這兩個故事異常相似,都談及有人從河中救起放在箱子裡的嬰兒。

可是,歷史是充滿巧合的。把嬰兒棄置在河上,看來難以置信,但其實也很尋常。《聖經考古學評論》說:「巴比倫和埃及文明,都肇始於大河流域,人們把棄嬰放入防水箱子裡,看來總好過把他們棄置在垃圾堆中,但在其他社會裡,棄嬰都一般在垃圾堆中被人發現。……不少民間故事都描述棄嬰長大後,如何顯赫出眾、飛黃騰達,而現實生活又往往發生這種事。」

學者納胡姆·薩爾納在《細看出埃及記》中指出,「摩西的故事和薩爾貢的傳說雖然有相似的地方,但在不少重要環節上,就各有各說」。因此,認為聖經的記載源自異教傳說,是毫無根據的。

貴為王室成員

約基別沒有聽其自然,任憑機遇決定兒子的將來。她把箱子「擱在尼羅河邊的蘆葦叢中」,也許法老的女兒常常到河邊沐浴,約基別希望箱子會在這裡被人發現。b(出埃及記2:2-4)

法老的女兒很快就發現蘆葦叢中的箱子。「她打開箱子,看到了孩子,見男孩正在哭。她說:『這是個希伯來人的孩子。』雖然這樣,她還是憐憫孩子。」埃及公主決定收養這個嬰兒。他親生父母原本給他起的名字,已不為人知了。今天,普天下人只知道他養母給他取名為摩西。c(出埃及記2:5-10)

埃及公主竟收養一個希伯來孩子,聽起來不像天方夜譚嗎?不,埃及人相信,只有慈悲為懷,廣行善事的人,死後才可進入天堂。關於埃及人收養兒女的事,考古學家霍伊塞·蒂爾斯利評論:「埃及婦女獲得了跟男子平等的地位。至少理論上說來,她們在法律上和經濟上享有平等機會。……婦女有權收養子女。」古代紙莎草紙收養子女文件,記載一個埃及婦女收養了自己的奴隸。至於雇用摩西的母親做乳母,《綜合聖經辭典》說:「雇用摩西的生母來乳養他,跟美索不達米亞人收養子女的合約安排相似。」

摩西現在貴為王室成員,他的希伯來血統會被隱瞞起來嗎?好萊塢的一些電影,暗示摩西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但根據聖經,摩西的姐姐米利暗聰明機智,安排了摩西的生母約基別來乳養他。約基別敬畏上帝,當然會把真相告訴親兒。在古代,孩子的哺乳期通常長達幾年,所以約基別有充分時間教導摩西認識「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出埃及記3:6)這個良好的屬靈基礎日後證明對摩西大有幫助,因為他做了法老女兒的兒子之後,「就學了埃及人的一切智慧」。歷史學家約瑟夫斯聲稱,摩西在埃塞俄比亞戰役中晉升為將領,這事無從考證。可是,聖經的確說摩西「說話做事都大有能力」。d(使徒行傳7:22)

到40歲的時候,摩西可能已成竹在胸,等候擔當要職。只要他效忠法老,榮華富貴就垂手可得。可是,這時卻發生了一件事,改寫了他的一生。

逃到米甸

一天,摩西「看見一個埃及人打他的希伯來弟兄」。多年來,不論在希伯來人社會,還是在埃及人社會,摩西都享盡各種利益。但現在看見一個以色列同胞受人毆打,命懸一線,他不得不作出抉擇,而他的抉擇叫人大感意外。(出埃及記2:11)他「不肯稱為法老女兒的兒子,寧願選擇與上帝的子民同受虐待」。(希伯來書11:24,25)

摩西「把那個埃及人殺了,藏在沙裡」。(出埃及記2:12)他的抉擇使他踏上不歸路。一個批評家認為摩西之所以殺人,是因為他「怒從心上起」,但事實並非如此。摩西的行動儘管有錯,但他是懷著信心行事的,他知道上帝的應許,深信上帝會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奴役。(創世記15:13,14)也許摩西天真地以為,自己的行動能激勵同胞反抗埃及。(使徒行傳7:25)可是,同胞拒絕摩西做民族領袖,令他大感失望。摩西殺死埃及人的消息傳到法老耳中之後,他就被迫逃亡。他在米甸定居下來,娶了遊牧民族首領葉忒羅的女兒西坡拉為妻。

摩西想拯救同胞的希望粉碎了。在接著四十年的悠悠歲月裡,他過著簡樸的生活,放牧度日。一天,他放牧葉忒羅的羊群,把羊趕到何烈山附近。就在那裡,耶和華的天使在燃燒著的荊棘叢中顯現。試想像當時的情景:上帝吩咐摩西說,「把我的子民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但這時的摩西缺乏自信,自覺不能勝任。他哀求上帝說:「我算什麼?我怎能去見法老,把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他甚至把自身的缺點說出來。電影製作人把摩西寫成一代英雄,卻不提他的弱點;原來摩西口齒不伶俐,有嚴重的語言障礙,並非如神話傳說中的英明神武。四十年的牧畜生涯,把他磨煉成謙和的人。雖然摩西自覺力有不逮,但上帝深信他是領導以色列的最佳人選!(出埃及記3:1-4:20)

得救離開埃及

摩西離開米甸後,就入宮晉見法老,要求他釋放上帝的子民。由於法老頑抗,上帝就降下十場災殃,震撼埃及。在第十場災殃重擊之下,埃及地一切頭生的全都死去。法老悲痛欲絕,終於容許以色列人離去。(出埃及記5-13章)

這個故事,讀者大都耳熟能詳。但這個故事有多可信呢?有些人辯稱,既然聖經沒有透露法老e的名字,這個故事一定是虛構的。可是,上文提到的埃及古物學家霍夫邁爾說,埃及的書記很多時故意刪去法老仇敵的名字。他指出:「在圖特摩斯三世的米吉多戰役中,史書沒有記錄加低斯王和米吉多王的名字,但歷史學家沒有因此質疑這場戰爭是否真有其事。」霍夫邁爾認為,法老的名字之所以沒有被記載下來,是為了宗教理由。例如,由於聖經沒提到法老的名字,注意就集中在上帝身上,而不在法老身上。

儘管如此,有些批評家依然認為,一大群猶太人浩浩蕩蕩地離開埃及,實在是無稽之談。學者賀梅珥·史密斯指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場面何等浩大,如果屬實,「埃及或敘利亞的史書必然詳加記錄,……史實看來經過修改,形成想像力豐富的傳奇故事。事實上,當時只有少數人從埃及逃到巴勒斯坦去」。

我們在埃及史書中,無疑找不著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記載,但要記住,埃及人也有不忠於史實的時候。如果事件有損國家尊嚴,或違反國家利益,埃及人會毫不猶豫竄改歷史。當圖特摩斯三世登基時,就設法使前任女王哈特謝普蘇特在埃及史上消失蹤影。埃及古物學家約翰·雷說:「她的銘刻被毀了,為她而建的方尖塔被深鎖於高牆之內,她的紀念碑被人遺忘。在後來的國家編年史上,她的名字不再出現。」為了國家體面而竄改歷史,或隱瞞史實,在現代史上也曾發生。

要是以色列人曾在曠野居住,為什麼沒有任何考古學證據呢?不要忘記,那時候猶太人是個遊牧民族,他們既不圈地為城,也不開墾荒地,留下來的只有他們的足跡。可是,聖經卻屢屢提及以色列人流浪曠野一事,因而提供有力的證據。(撒母耳記上4:8;詩篇78篇,95篇,106篇;哥林多前書10:1-5)值得注意的是,耶穌基督所說的話也證實以色列人確曾在曠野生活。(約翰福音3:14)

所以,關於摩西的聖經記載是真實可信的。然而,他是個古代人物,他的一生又怎樣影響你呢?

a 據《詮釋者聖經評注》(英語)說,「在上帝眼中極美」的字面意思指孩子不但俊美非凡,而且品性善良。

b 《庫克(聖經評注)》說:「在古埃及,到尼羅河沐浴是很平常的事。埃及人崇拜尼羅河,以為此河源自俄賽里斯神。河水據稱具有神奇力量,能賜生命,使萬物繁殖。」

c 學者為這個名字的語源爭論不休。在希伯來語,摩西的意思是「從水裡拿上來;從水裡獲救」。歷史學家約瑟夫斯辯稱摩西的名字其實由兩個埃及詞組成,意思分別是「水」和「獲救」。今天,有些學者也相信摩西的名字源自埃及語,但意思很可能是「兒子」。他們有這種看法,是由於「摩西」這個名字的發音跟一些埃及名字相似。既然沒有人知道古希伯來語和古埃及語的正確發音,這些理論純屬猜測而已。

d 《寄居埃及的以色列人》說:「摩西在埃及王宮受栽培,看來好像有人編故事似的。但細看新王國時期的宮廷,就不會對此斷然加以否定。圖特摩斯三世把亞洲西部附庸國的王子王孫,帶到埃及去接受訓練,學習埃及人的習俗。……所以,在埃及宮廷裡,外國君主的子女進進出出,是等閒的事。」

e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出埃及記的法老是圖特摩斯三世;有些人卻認為是阿孟霍特普二世、拉美西斯二世,或是另有其人。由於埃及史料不清,這個法老究竟是誰,沒有人可以說得準。

《摩西五經》由誰執筆?

傳統上,人們都公認聖經頭五卷書,又稱《摩西五經》,是摩西執筆寫的。摩西可能考查早期歷史記載,搜集所需的資料。可是,很多批評者認為,《摩西五經》的執筆者另有其人。17世紀的哲學家斯賓諾莎聲稱,「摩西沒有寫《摩西五經》,這事實明如白晝」。到19世紀下半葉,德國學者朱利葉斯·韋爾豪生提出一個廣受接納的「文獻」理論,聲稱《摩西五經》是由幾個或一組執筆者所寫的文獻拼湊而成的。

摩西為人謙卑,記下自己沒有榮耀上帝一事

韋爾豪生把一個執筆者叫做J,說J貫徹始終地使用上帝的名字耶和華。另一個叫做E,E把上帝稱為「埃洛希姆」。據說,P執筆者寫下了利未記中有關祭司的條例,D執筆者就寫了申命記。雖然一些學者多年來都支持這個理論,可是,約瑟夫·布倫金索普在他所著的《摩西的五經》中指出,韋爾豪生的理論正「面臨危機」。

作者約翰·勞克斯在《聖經簡介》說:「文獻理論提出的主張要不是主觀武斷,就是毫無根據。……假如文獻理論是正確的話,以色列人就是世界史上最大騙局的犧牲品了,他們受騙,甘願服從律法的嚴格要求。」

另外,批評者辯稱,由於《摩西五經》中呈現不同的寫作風格,因此這五卷書一定是由幾個執筆者寫成的。可是,基欽在《古代東方與舊約全書》中指出:「單憑寫作風格不能斷定什麼,題目改變,寫作風格也隨之改變。」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一些作者也以不同風格寫作,「但沒有人質疑他們的作品是由幾個作者寫成的」。

批評者也說,他們之所以相信《摩西五經》有多個執筆者,是因為這幾卷書用了多個不同的名字和頭銜稱呼上帝。但這個論據缺乏說服力。在創世記短短幾章中,上帝被稱為「至高的上帝」、「造天地的主」、「至高的主宰耶和華」、「鑑察世人的上帝」、「全能的上帝」、「上帝」、「審判全地的主」。(創世記14:18,19;15:2;16:13;17:1,3,18;18:25)這是不是說,每節經文都是由不同的執筆者寫成?創世記28:13又怎樣呢?這節經文既提到「埃洛希姆」(上帝),又用「耶和華」這個名字,這表示有兩個執筆者攜手寫成這節經文嗎?

批評者的質疑是經不起分析的。請看看一本近年出版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書。在僅僅數頁中,德國的總理就被稱為: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這說明該書有三個不同的作者嗎?

在韋爾豪生理論的基礎上,又發展出更多理論。關於J執筆者,有兩個學者提出另一見解,他們不但認為摩西沒寫聖經頭五卷書,還說「J執筆者是個女子」。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