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04 4/8 26-29頁
  • 摩西的一生怎樣影響你?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摩西的一生怎樣影響你?
  • 警醒!200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摩西的為人
  • 摩西傳世之作
  • 像摩西一樣的先知
  • 耶穌基督怎樣是個與摩西相若的預言者?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 摩西
    洞悉聖經(上冊)
  • 充分認識耶和華的道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5年
  • 讀者來函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0年
查看更多
警醒!2004年
《警》04 4/8 26-29頁

摩西的一生怎樣影響你?

對許多學者和批評家來說,摩西只是個神話人物。他們拒絕聖經的記載,因為在他們的標準檢驗下,摩西並非真實人物。不過,要是按照同一的標準,恐怕就連柏拉圖和蘇格拉底等,都要歸入神話人物當中了。

正如上文指出,雖然有人對聖經的摩西記載提出質疑,有關的論點卻是站不穩的。對有信心的人來說,卻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整本聖經是「上帝的話語」。a(帖撒羅尼迦前書2:13;希伯來書11:1)他們覺得,研讀摩西的生平事跡,並非沒有實際意義,剛相反,這正是建立信心的方法。

摩西的為人

銀幕之上的摩西,總是個英雄蓋世,頂天立地的漢子。電影製作人用濃筆重彩,描繪他的這些品質,目的是希望引起觀眾興趣。摩西是個勇氣十足的男兒,這點絕無疑問。(出埃及記2:16-19)但其實摩西最傑出的地方,在於他是個有信心的人。上帝對摩西來說是很實在的,保羅後來論及摩西時,也形容他「堅定不移,像看見 那不能看見的上帝」。(希伯來書11:24-28)

摩西以榜樣說明,我們要跟上帝建立友誼。在日常生活上,我們行事也可以像看見上帝!我們要是跟上帝有良好的關係,就不會做一些叫他不高興的事。值得注意的是,摩西在嬰兒時期已受教導,因此信心穩固,即使面對「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仍毫不動搖。(使徒行傳7:22)摩西的事跡提醒父母,該在兒女還小的時候,就開始教導他們認識上帝!(箴言22:6;提摩太後書3:15)

不可忘記,摩西也是個謙卑的人。他「處世為人比地上任何人都要謙和」。(民數記12:3)由於謙卑,摩西甘願承認過失。他在所寫的記載中,坦承自己曾因一時疏忽,沒有遵照律法規定,給兒子行割禮。(出埃及記4:24-26)有一次,摩西因沒有尊上帝為聖,上帝重重懲罰他,他也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記錄下來。(民數記20:2-12;申命記1:37)別人要是給他什麼提議,摩西每每都肯接納。(出埃及記18:13-24)摩西樹立的榜樣,豈不值得做丈夫的,做父親的,以及其他有職責的男子仿效嗎?

有些批評家可能對此不敢苟同。他們舉證摩西的一些暴力行為,力指摩西不是真的如此謙卑。(出埃及記32:26-28)作家喬納森·基爾施說:「聖經裡的摩西既不謙卑,也不溫和,也說不上富於正義感。有時候,……摩西甚至顯得驕傲自大,兇殘嗜血和刻薄寡恩。」但這種批評是帶有極大偏見的。它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在摩西的行動背後,不是麻木不仁,而是嫉惡如仇、熱愛正義的一顆心。今天社會的流行看法是,不道德的生活可以容忍,摩西卻提醒我們,在道德問題上,根本沒有妥協餘地。(詩篇97:10)

耶穌——像摩西一樣的先知

耶穌在許多方面像摩西一樣,以下是其中一部分:

  • 在摩西及耶穌的日子,統治者都曾下令大規模屠殺男嬰,但摩西及耶穌都能逃過大難。(出埃及記1:22;2:1-10;馬太福音2:13-18)

  • 上帝從埃及把摩西與他的「長子」以色列召出來。上帝從埃及把他的「長子」耶穌召出來。(出埃及記4:22,23;何西阿書11:1;馬太福音2:15,19-21)

  • 摩西及耶穌都曾在曠野禁食了四十日。(出埃及記34:28;馬太福音4:1,2)

  • 摩西及耶穌的性情都極其謙卑溫和。(民數記12:3;馬太福音11:28-30)

  • 摩西及耶穌都行過神跡。(出埃及記14:21-31;詩篇78:12-54;馬太福音11:5;馬可福音5:38-43;路加福音7:11-15,18-23)

  • 摩西及耶穌都是上帝跟他子民所立契約的居間人。(出埃及記24:3-8;提摩太前書2:5,6;希伯來書8:10-13;12:24)

摩西傳世之作

摩西寫成了大量經卷留存後世,其中有詩(約伯記;詩篇90篇)、有史(創世記;出埃及記;民數記)、有家系記錄(創世記第5,11,19,22,25章),並有稱為摩西律法的多部律法書。(出埃及記第20至40章;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這套受上帝啟示的律法相當先進,它所包含的法律概念、典章制度和統治原則,遠非摩西同代人的構思所能比擬。

有些國家由執掌政權的人兼任宗教領袖,這個雙重身份,往往令他們可以惟我獨尊,恃強凌弱,剝奪別人的信仰自由。但在摩西律法之下,國家事務須跟宗教事務完全分開,國王不可兼任祭司職務。(歷代志下26:16-18)

摩西律法也提及疾病控制和衛生安排,其中在隔離病人、清理糞便等方面,跟目前的科學概念一致。(利未記13:1-59;14:38,46;申命記23:13)在摩西的日子,埃及人的許多醫學見解,都離不開騙人伎倆和迷信,能致人於死;比較之下,摩西律法合乎科學,令人刮目相看。如果把摩西律法的衛生標準用於今天發展中的國家,許多人可能就不致染病而早逝了。

雖然基督徒不用遵守摩西律法,但研究摩西律法,今天依然深具價值。(歌羅西書2:13,14)律法要求以色列人專一愛戴上帝,遠避偶像。(出埃及記20:4;申命記5:9)律法吩咐兒女要孝敬父母。(出埃及記20:12)此外,律法也譴責殺人、通姦、偷竊、說謊和貪婪等行徑。(出埃及記20:13-17)基督徒今天依然十分賞識這些原則。

摩西律法的衛生原則有助於預防疾病

像摩西一樣的先知

人類正生活在多災多難的時期,十分需要一個像摩西一樣的領袖。他不但要有能力和權柄,更須具有忠義、勇氣、憐恤和喜愛公正等情操。摩西去世的時候,以色列人無疑很想知道:「將來還有一個像摩西一樣的人出現嗎?」摩西親自解答這個問題。

摩西在所寫的經卷中,解釋疾病和死亡怎樣開始在人間肆虐,以及上帝為什麼容許罪惡延續。(創世記3:1-19;約伯記第1,2章)他也在創世記3:15錄下第一個受啟示的預言,指出上帝最終會把邪惡鏟除!這件事會怎樣發生呢?預言透露會有一個救主出生。根據這個應許,彌賽亞會出現,為人類帶來得救的希望。但誰會成為彌賽亞呢?摩西幫助我們明確地識別他的身份。

摩西臨終之前,說了以下帶有預言性的話:「你的上帝耶和華必從你那裡,從你的弟兄當中,為你興起一位像我一樣的先知,你們要聽從他的話。」(申命記18:15)多個世紀之後,使徒彼得把這個預言直接引用到耶穌身上。(使徒行傳3:20-26)

可是,任何有關耶穌與摩西之間的比較,大部分猶太注釋家都極力反對。他們認為,那節經文對摩西之後的任何一個真先知都適用。然而,申命記34:10說:「以色列中再也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一樣。摩西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

沒錯,在摩西之後,還有許多忠信的先知,例如以賽亞和耶利米。但他們當中沒有一個像摩西一樣,跟上帝享有這種獨特的關係,可以「面對面」與上帝交談。因此,一位先知「像他一樣」這個應許,只能適用於特定的彌賽亞身上!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督教出現之前,以及在假基督徒展開宗教迫害之前,猶太學者已有近似的看法。這種看法可以追溯到像《米德拉西彙》一類的猶太典籍,這本著作形容摩西是那位「較後救主」或「彌賽亞」的開路先鋒。

耶穌在許多方面像摩西一樣,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參看附欄「耶穌——像摩西一樣的先知」。)耶穌擁有能力,權柄在握。(馬太福音28:19)耶穌「性情溫和,心裡謙卑」。(馬太福音11:29)耶穌喜愛正義,恨惡不法。(希伯來書1:9)因此耶穌有足夠能力,可以帶領我們,而這正是人類最需要的!耶穌就是聖經描述的彌賽亞,他很快就會把邪惡鏟除,使地球回復樂園舊貌。b

a 請參看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聖經——上帝的話語抑或人的話語?》

b 在基督統治下,地球會成為樂園。如你希望多點認識這個聖經應許,請跟耶和華見證人聯繫,他們非常樂意幫你明白聖經,費用全免。

摩西——真真假假

電影所塑造的摩西,不少地方是憑空想像的,錯誤之處所在多有,卻已習非成是,以下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虛構摩西對自己的猶太裔背景一無所知。

事實摩西出生的最初幾年,由他的猶太母親乳養。使徒行傳7:23-25顯示,摩西把為奴的猶太人視作他的「弟兄」。

虛構摩西爭奪埃及王位。

事實聖經從沒有提到這樣的事。約翰·基托的《日用聖經詮釋》指出,摩西「是收養的」,不可能「繼承王位。……看來當日並不缺少男性的王位繼承人」。

虛構摩西重回埃及,面對他的宿敵。

事實聖經說,摩西回到埃及時,奪他性命的人都已不在世上。(出埃及記4:19)

虛構摩西登上西奈山後,上帝首次宣讀十誡。

事實上帝通過天使向以色列全國宣讀十誡。由於以色列人懼怕,事後他們才請摩西上山代他們說話。(出埃及記19:20-20:19;24:12-14;使徒行傳7:53;希伯來書12:18,19)

虛構法老沒有和他的軍隊一同葬身紅海。

事實「法老和法老的軍隊」都在紅海沒頂。(出埃及記14:28;詩篇136:15)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