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04 10/8 30-31頁
  • 我們該怎樣對待老人家?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我們該怎樣對待老人家?
  • 警醒!2004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敬重老人家
  • 白首仍不棄
  • 基督徒家庭幫助年老的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 照顧長者是基督徒的責任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4年
  • 真正的基督徒尊敬老年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7年
  • 耶和華關懷體貼年長的僕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8年
查看更多
警醒!2004年
《警》04 10/8 30-31頁

聖經的觀點

我們該怎樣對待老人家?

2003年,歐洲大陸經歷了60年來最炎熱的一個夏天,持續的高溫導致上萬人死亡。死者大部分都上了年紀。有的老人去世之前,家人還在度假,所以得不著照顧。據報,有的老人寄宿在醫院或療養院中,但因院內病人太多,護士窮於應付,有時顧不了他們,使得有些老人失救而死。法國《巴黎人報》報導,單在巴黎就有450具屍體無人認領。針對這種情況,《巴黎人報》問道:「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竟連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可以棄而不顧?」

全球65歲以上的老人,正以每月79萬5000的空前速度增長。因此照顧老人家,就成為當前社會最關注的一個問題。美國人口普查統計局的副局長南茜·葛登說,「人口老化的速度前所未有,是個須要正視的問題,我們也密切關注各國會拿出什麼可行的對策」。

我們的造物主也很關心老年人。在聖經裡,他明確指示我們要怎樣對待老年人。

敬重老人家

摩西律法指出,敬老是恰當的事。律法陳明,「要在白髮的人面前起立,要關懷老人」。(利未記19:32)順服上帝的人每當見到老人家,就該「起立」,這是對長者的尊重,也表明他們是敬畏上帝的人。老人家在以色列是有身份、有尊嚴的,由於貢獻良多,別人會視他們為寶貴的資產。(箴言16:31;23:22)

雖然今天基督徒無須遵守摩西律法,但耶和華的觀點、他看為重要的事,都清楚反映在律法中。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上帝尊重上了年紀的人。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會眾也領會其中的原則,讓我們看看聖經使徒行傳一書,查考一下早期教會歷史的記載。當時耶路撒冷有些寡婦,家境比較窮困,不少更是上了年紀的人。使徒就指派七個「符合資格」的人,定時把日常的膳食分發給這些寡婦。在使徒眼中,這是會眾「不可不做」的事。(使徒行傳6:1-7)

保羅吩咐基督徒要實踐律法的原則,「在白髮的人面前起立」。他告訴年輕的監督提摩太,「不要嚴責老年人,要勸他像勸父親;……勸老年婦女像勸母親」。(提摩太前書5:1,2)年輕的提摩太雖然有權教導年長的基督徒,但保羅提醒他不要嚴責老年人,反而要恭敬地勸他們,如同對待父親一樣。對會眾裡年老的婦人也一樣,要尊重她們。保羅吩咐提摩太的事,就等於勸他「在白髮的人面前起立」,而這個原則對整個會眾也適用。

當然,即使沒有律法規定,崇拜上帝的人也會敬重老年人。讓我們看看約瑟的榜樣。聖經報導,約瑟父親雅各所住的地方發生饑荒,災情嚴重,約瑟為此不惜動用各種人力物力,把父親接到埃及去,當時雅各已130歲。約瑟與父親闊別廿多年,一看到父親,「就摟住他的頸項,伏在他頸項上不住地哭」。(創世記46:29)約瑟在世之時,距離律法頒布還有一段時日,但約瑟對老人家尊重關懷,反映出他對上帝的觀點深有體會。

耶穌在地上傳道時,對老年人的處境十分關心。當時有些宗教領袖因宗教傳統忽視父母,還若無其事,振振有辭,耶穌就嚴厲譴責他們。(馬太福音15:3-9)耶穌在苦刑柱上忍受折磨時,仍關心自己的母親。為使年邁母親得著照顧,耶穌把她託付給心愛的門徒約翰。(約翰福音19:26,27)

白首仍不棄

詩篇執筆者禱告說:「我年老的時候,求你不要拋棄我;我力衰的時候,求你不要離開我。」(詩篇71:9)忠於上帝的人,儘管自覺年老而不中用,但上帝也不會「拋棄」他們。詩篇執筆者不是說上帝拋棄了他,而是承認年老的時候,更要仰賴造物主。忠於耶和華的人,耶和華會照顧他們一生一世。(詩篇18:25)上帝今天會藉基督徒同工之手,給老年人幫助和鼓勵。

說到此處,我們已可清楚看出,尊重上帝的人也會尊重老人。在我們的造物主眼中,老年人極為寶貴。既然我們都是按照上帝的形像造的,願我們時時尊重「年老髮白」的人,好反映出上帝的觀點。(詩篇71:18)

[第31頁的圖片]

基督徒敬重老年人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