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 2/09 4-5頁
  • 地球的位置完美適中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地球的位置完美適中
  • 警醒!2009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街道」位置適中
  • 最佳鄰居
  • 傾斜度與自轉速度都適中
  • 生機勃勃的地球
    生命來自創造嗎?
  • 太陽系獨一無二——為什麼?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7年
  • 奇妙的太陽
    警醒!2001年
  • 欣賞這個美麗的地球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7年
查看更多
警醒!2009年
《警》 2/09 4-5頁

地球的位置完美適中

一般來說,地址會包括國家、城市和街道的名稱。談到地球所在的位置或「地址」,我們不妨把銀河系比作地球所屬的「國家」,太陽系(包括太陽及各行星)比作地球所在的「城市」,地球在太陽系中運行的軌道則是「街道」。隨著天文學和物理學的發展,科學家已經深刻了解到,地球在宇宙中所佔的空間很小,但位置極其優越。

先談談地球所屬的「城市」——太陽系。太陽系位於銀河系中一個適合生物生存的區域,科學家稱之為「銀河系適居帶」。這個區域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萬8000光年,所含的化學元素恰恰足以維持生命。在距離銀河系中心較遠的區域,生存所需的化學元素過於稀少;靠近銀河系中心的區域,則存在著大量有可能致命的輻射和其他威脅生存的因素,環境可說是危機四伏。難怪《科學美國人》雜誌(英語)說:「我們的居所[地球]坐落在[宇宙中]最佳的地段。」

「街道」位置適中

地球所在的「街道」,即地球在太陽系這個「城市」中運行的軌道,也是最理想的。地球離太陽大約1億5000萬公里運行,位於科學家稱為「恆星適居帶」的區域內。這個區域溫度適中,生物既不會凍僵,也不會烤焦。此外,地球的軌道接近圓形,所以一年到頭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都相差不大。

另一方面,太陽是地球最佳的「能源供應商」。太陽性能穩定,大小適中,輸送到地球來的能量剛好能滿足地球的需要。有人稱太陽為「非常獨特的恆星」,這樣說一點也不錯。

最佳鄰居

談到地球的最佳「鄰居」,非地球的衛星月球莫屬。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多一點。與太陽系的其他衛星比較,月球的體積相對其主星地球來說大得出奇,但這個比例絕非巧合。

一個原因是,月球在地球的海洋潮汐中起主導作用,而海洋潮汐在地球的生態環境中又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此外,月球的存在也有助於穩定地球的自轉軸。沒有月球,地球就會像陀螺一樣左搖右擺,甚至可能會一頭栽倒,這樣氣候、潮汐等就會發生變異,地球將大難臨頭。

傾斜度與自轉速度都適中

地球的自轉軸傾斜23.5度,由此產生了循環更迭的四季,宜人的氣溫,以及多姿多彩的氣候帶。《獨特的地球——為何複雜的生命在宇宙中不常見?》(英語)一書說:「地球自轉軸的傾斜度看來『非常適中』。」

此外,地球因自轉而產生的日夜長度,也非常適中。如果地球自轉的速度太慢,向著太陽的一面就會烤成焦炭,背著太陽的一面則會寒冷如冰。相反,如果地球自轉的速度太快,比如快到令日長縮短至幾個鐘頭那樣,地面就會狂風大作,地球還會受到其他不利的影響。

沒錯,地球的各個方面,從地球所處的位置、自轉的速度到地球的鄰居月球,處處都體現出創造主的智慧和他那精心的設計。a進化論學者兼物理學家保羅·戴維斯說:「每當談到宇宙規模如何壯闊,氣勢如何宏偉,秩序如何和諧,布局如何優雅,構造如何精妙,就連堅持無神論的科學家也會變成深情的詩人。」

宇宙萬物如此精妙,究竟是碰巧產生的,還是出於造物主的精心設計呢?你閱讀下一篇文章時,不妨想想這個問題。下一篇文章會談談地球的雙重屏障怎樣發揮奇妙作用,使地球上的生物得到保護,不致受到來自太空的威脅。

[腳注]

a 宇宙之所以能夠存在,關鍵在於統管物質的四種基本物理力:引力、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四種物理力強弱適中,絲毫不差。(請看《有一位關心人的造物主嗎?》第2章,耶和華見證人出版)

[第5頁的附欄]

你移動得比子彈還快?

當你看完這個附欄時,你已不自覺地移動了幾千公里!這怎麼可能呢?請看:

地球的圓周是4萬公里,而地球每24小時自轉一週。所以,赤道及其附近一帶每小時移動大約1600公里。(兩極當然沒有移動,只是原地旋轉。)

地球以每秒鐘30公里的速度環繞太陽運行,而太陽系又以每秒鐘249公里的驚人速度環繞銀河系的中心運行。那麼子彈呢?子彈的速度至多每秒鐘1.5公里。

[第4頁的圖片鳴謝]

銀河系:NASA/JPL/Caltech

[第5頁的圖片鳴謝]

地球:Based on NASA/Visible Earth imagery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