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17 4期 10-11頁
  • 孩子長大離家之後……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孩子長大離家之後……
  • 警醒!201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常見問題
  • 為什麼會這樣?
  • 你可以怎麼做?
  • 關於婚姻聖經怎麼說?
    聖經問答
  • 避免陷入晚年離婚的危機
    家庭生活
  • 父母們,要教導孩子愛耶和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9年(研讀版)
  • 「婚姻人人都該尊重」
    常在上帝的愛裡
查看更多
警醒!2017年
《警》17 4期 10-11頁
丈夫在這邊看電視,妻子在那邊織毛衣

家庭生活 | 婚姻

孩子長大離家之後……

常見問題

對於夫妻而言,婚姻生活的最大挑戰往往出現在孩子長大離家之後。沒有了孩子的身影,家裡感覺空蕩蕩的,夫妻倆就像同一屋簷下的兩個陌生人。家庭顧問加里·紐曼寫道:「我的工作是給關係疏遠的夫妻做婚姻輔導,我發現許多夫妻在孩子搬出去後,就沒什麼共同語言了,生活也很少再有交集。」a

你的婚姻正經歷同樣的危機嗎?別擔心,你們夫妻倆的關係是可以 改善的。首先,請考慮一下,哪些因素可能導致夫妻間距離越來越遠。

為什麼會這樣?

多年來,都以孩子為重 許多父母都會優先照顧孩子的需要。他們的初衷是好的,但遺憾的是,他們往往只記得自己是爸爸或媽媽,而忘了自己還是丈夫或妻子,忽略了與配偶之間的感情交流。一旦孩子搬出去住,這個問題就更加突出了。一個59歲的妻子說:「孩子在身邊的時候,我們至少還會一起做些事。」孩子長大離家之後呢?她說:「我們就開始各忙各的。」後來情況越來越糟,她甚至對丈夫說:「我們倆怎麼變成了這樣,誰看誰都不順眼。」

缺乏心理準備 有些夫妻在進入人生這一新階段時,還沒有做好準備。《空巢危機》(英語)一書寫道:「對許多夫妻來說,進入這個階段就像回到了新婚的磨合期。」由於缺乏共同語言,不少夫妻選擇縮回各自的世界,夫妻倆各有各的追求,彷彿變成了室友。

其實,在這人生的新階段,你可以 克服挑戰,甚至可以從中獲得很大的益處。讓我們看看,聖經有什麼好建議。

你可以怎麼做?

決心接受改變 關於孩子成年後應該怎樣生活,聖經有什麼相關原則?創世記2:24說:「人要離開父母。」作為父母,你的目標就是幫助孩子為長大離家做好準備,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說,你大可以為孩子搬出去住而感到自豪。——聖經原則:馬可福音10:7

當然,你永遠都是孩子的父母。只不過現在,你不再需要事事為他們操心,只需在適當的時候提供必要的建議。這種嶄新的模式,既能讓你和孩子保持親密的關係,又能讓你把心思主要 放在配偶身上。b——聖經原則:馬太福音19:6

互訴衷腸 跟配偶談談這個人生的轉變對你有什麼影響,也要聽聽配偶的心聲。要耐心聆聽,盡力明白配偶的感受。鞏固夫妻關係也許需要一段時間,但你的付出絕對是值得的。——聖經原則:哥林多前書13:4

一起享受新生活 你們可以設立什麼共同的目標嗎?可以一起培養什麼興趣愛好嗎?不妨跟配偶一起暢想屬於你們的未來。你們曾經協力把孩子撫養長大,從中積累了不少實用的智慧,可以想想怎樣用你們的經驗來幫助別人。——聖經原則:約伯記12:12

謹守最初的承諾 回想一下,當初對方有什麼美好品質曾經讓你心動。重溫你們一起經歷的歡笑和淚水,回顧你們並肩走過的風風雨雨。現在,你們仍然能夠重燃最初的愛,共渡難關,改善 婚姻。你們攜手開啟的人生新篇章,將同樣精彩!

a 摘自《感情越軌》(英語)一書。

b 即使孩子沒有成年,仍然需要你的照顧,也請記得你已經跟配偶「成為一體」。(馬可福音10:8)事實上,孩子看到父母關係親密,更容易有安全感。

值得記住的經文

  • 「人要離開父母。」——馬可福音10:7

  • 「上帝使他們同負一軛,人就不可分開。」——馬太福音19:6

  • 「愛是長久忍耐、和藹仁慈的。」——哥林多前書13:4

  • 「老人家不是有智慧嗎?」——約伯記12:12

薩爾瓦托雷和奧羅拉

薩爾瓦托雷和奧蘿拉

「我們意識到現在的時間比以前多了,應該好好利用。所以我們決定採取主動,跟其他父母以及年輕夫妻做朋友。我們很喜歡幫助別人,跟他們分享我們的經驗。」

卡洛和卡泰麗娜

卡洛和卡泰麗娜

「我們花了不少時間才適應現在的生活。過去很多年,我們的話題主要圍繞著孩子。現在我們漸漸養成了習慣,當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會多談談我們自己的事。」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