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普世安全》 4章29-37頁
  • 搖搖欲墜的「巴比倫」注定遭受毀滅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搖搖欲墜的「巴比倫」注定遭受毀滅
  • 在「和平的君」治下享有普世的安全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與世俗為友」——而非與上帝為友
  • 「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
  • 傾倒——但尚未遭受毀滅
  • 政治勢力起來攻擊巴比倫
  • 揭露聖經裡的一個奧祕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6年
  • 「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 大巴比倫傾倒及受審判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9年
  • 世上所有宗教家所面臨的災禍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查看更多
在「和平的君」治下享有普世的安全
《普世安全》 4章29-37頁

第4章

搖搖欲墜的「巴比倫」注定遭受毀滅

1.(甲)「巴比倫」一詞是什麼意思?以此為名的城市是誰創立的?(乙)野心勃勃的寧錄執行一項什麼建築計劃?結果如何?

今日世上充滿了混亂——在政治、社會和宗教方面莫不皆然。英文將聖經裡「混亂」一詞的希伯來字譯作「巴比倫(babylon)」。創世記的記載則將巴比倫這個地方稱為巴別,意思也是「混亂」。以此為名的城市是由反抗耶和華的叛徒寧錄所創建的。(創世記10:8-10)在這個城裡,野心勃勃的寧錄率領手下公然蔑視耶和華上帝,他們著手建造一座高聳入雲的塔。耶和華擊敗了這項志在羞辱上帝的建築工程,混亂了建築者所說的語言,使他們在試圖一同工作之際無法彼此了解。——創世記11:1-9。

2.(甲)世界霸權巴比倫在公元前539年有什麼遭遇?這件事為以此為名的城市帶來了末日嗎?(乙)古代的巴比倫城並不是什麼?

2 在此之後很久,聖經的記載透露有一個稱為巴比倫的新城市在幼發拉底河旁興建起來。(列王紀下17:24;歷代志上9:1)公元前539年,當時的世界霸權巴比倫被瑪代波斯的國王古列大帝所推翻,從而應驗了耶和華在以賽亞書45:1-6所說的預言。雖然當時巴比倫已經傾倒,上帝卻容許巴比倫城繼續存在。據報甚至在公元第一世紀的後半期,這個城市仍然存在。(彼得前書5:13)可是古代的巴比倫城卻不是使徒約翰在啟示錄第17章所提及的「大巴比倫」。

3.大巴比倫其實是什麼?

3 啟示錄將「大巴比倫」描述為一個淫婦,騎著一隻「朱紅色的獸」。這個淫婦代表偽宗教的世界帝國,包括所謂的基督教國屬下一切教派在內。a(啟示錄17:3-5)據使徒約翰論及大巴比倫的話透露,這個象徵性的組織與世上列國的統治者犯了屬靈的姦淫。偽宗教的世界帝國大巴比倫仍然操有巨大的勢力。

「與世俗為友」——而非與上帝為友

4.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巴比倫怎樣在戕害人類方面變成罪孽更深重?

4 可是,大巴比倫的地位正搖搖欲墜。特別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為然。在這場戰爭中,她進一步犯了許多戕害人類的罪行。基督教國的教士們雖然自稱是耶穌基督的門徒,卻大聲疾呼慫恿青年男子上戰場殺人。已故的著名基督新教教士福斯迪克(Harry Emerson Fosdick)曾一度大力支持戰爭,但後來卻承認說:「我們甚至在教堂裡也懸起戰旗。……我們以口的一邊讚美和平之君,另一邊卻歌頌戰爭。」基督教國的教士們和其他宗教人士在宗教集會中為作戰的軍隊祈禱,也在海陸空軍中擔任隨軍牧師。b

5.(甲)基督教國並沒有將雅各書4:4的什麼話緊記在心?(乙)上帝不得不對她作出什麼判決?

5 在這些宗教領袖引導之下,基督教國並沒有將雅各書4:4的話緊記在心:「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哪,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上帝為敵麼?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上帝為敵了。」基督教國繼續與至高的上帝為敵。她無疑沒有受上帝所保護。由於這個重大理由,基督教國正搖搖欲墜。她的政治朋友絕不可靠,而世上反宗教的浪潮正日益高漲。上帝曾說:「不可難為我受膏的人。」但這句話絕不是為基督教國說的。——歷代志上16:22。

「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

6,7.(甲)啟示錄18:4發出什麼緊急呼籲?這呼籲是對誰發出的?(乙)一項較早的類似呼籲在什麼時候開始對古巴比倫流亡的猶太人適用?

6 在現今這事物制度的終結時期中,上帝向這些受膏者和他們的同工發出緊急的呼籲:「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她一同有罪。」(啟示錄18:4)不錯,要從速逃出偽宗教的世界帝國大巴比倫。

7 這個呼籲與耶利米書50:8及51:6,45對猶太餘民所下的命令遙遙相應。猶太人被耶和華判決在巴比倫為奴和流亡70年。後來聖經所預言的古列大帝率領手下的瑪代波斯大軍沿著差不多乾涸的幼發拉底河河床攻進巴比倫城,在此之後以上的命令便於公元前537年開始對當時在巴比倫流亡的猶太人適用了。

8.(甲)古列大帝怎樣應驗了以賽亞書45:1-6的預言?(乙)為什麼古列大帝所預表的人物需要按照這項含有預言性的事物模式行事?

8 古列大帝在位第一年便採取行動應驗了以賽亞書45:1-6的預言。類似地,由古列大帝所預表、但卻遠較崇高偉大的耶穌基督,也按照這個含預言性的事物模式行事。他在「指定的列國時期」於1914年十月結束時在天上耶和華上帝的右邊開始作王統治,在此之後他採取了與古列類似的行動。(路加福音21:24)在1914-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屬靈以色列人的餘民淪為大巴比倫及其政治情人的俘虜。

9,10.(甲)敵人採取什麼行動打擊社方總部的八位成員?(乙)有什麼證據表明大巴比倫在幕後慫恿人制止耶和華的百姓的工作?

9 例如在美國,政府把當時守望台社剛出版的新書《完成的奧祕》視為具有顛覆性而禁止該書流通。該書的兩位作者被解到紐約布洛克林的聯邦法庭上,冤屈地被判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聯邦監獄服刑20年。出版社的社長、司庫祕書和總部的其他三位辦事人員均被判入獄。一位翻譯員則被判在聯邦監獄中服刑10年。

10 因此在1918年7月4日,這八位獻了身的基督徒像罪犯一般被囚禁在亞特蘭大的監獄裡。當時守望台社布洛克林總部的成員只好勉力以赴、沉著應變。這種情形應當歸咎於誰呢?《教士訴諸武力》一書回答說:「分析過整件案子之後,所得的結論是,各教會和教士乃是消滅羅素派[見證人]的運動的原動力。……後來這些人被判處20年徒刑;消息一傳到宗教刊物編者的耳中,這些刊物差不多每一個,不論大小,都為此而歡欣鼓舞。我無法在正統派的宗教刊物中找著任何表示同情的言論。」——艾布拉姆斯,183,184頁。

傾倒——但尚未遭受毀滅

11,12.(甲)大巴比倫本來打算怎樣行?(乙)它怎樣經歷一場含意重大的傾倒,雖然並未立即遭受毀滅?(丙)這件事對耶和華手下獲得釋放的百姓產生了什麼影響?

11 可是大巴比倫的興高采烈卻未能延續很久。在1919年春季,大巴比倫經歷一項含意重大的傾倒。在此之後必須有若干宗教發展,然後她才會完全遭受毀滅。大巴比倫以為她可以永遠壓制和奴役耶和華的百姓。但是在1919年3月,監獄的大門被迫向守望台社的八位代表打開,他們獲得保釋出獄。後來他們得以洗脫所有的罪名。

12 巴比倫不再能夠歡欣鼓舞了!《教士訴諸武力》一書論及法庭決定釋放見證人一事說:「各教會對這項判決完全噤口不言。」但耶和華的百姓卻大大歡喜。他們的世界組織得以復原。在1919年於美國俄亥俄州杉樹角舉行的大會中,社長發表以「宣揚王國」為題的演講,使席上的幾千個聽眾大感振奮。耶和華見證人再次獲得自由,勇敢地公開宣揚上帝的王國!大巴比倫已傾倒了,雖然尚未遭受毀滅。更大的古列,耶穌基督,已經擊敗了大巴比倫,將他的忠心門徒釋放出來。

13.國際聯盟在世界舞台上出現時,大巴比倫怎樣行?

13 上帝容許大巴比倫存留到戰後的時期。戰後列國提議建立國際聯盟作為維持世界和平的機構,美國的基督教會聯會立即予以支持,聲稱國際聯盟乃是「上帝的王國在地上的政治表現」。國聯一正式建立,大巴比倫立即騎到這組織的背上而開始駕馭這隻象徵性的「朱紅色的野獸」。——啟示錄17:3。

14.(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巴比倫採取什麼行徑?(乙)以維持和平為目的的人為機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無底坑中出來時,大巴比倫怎樣行?

14 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個軟弱無力的和平機構落入活動終止的「無底坑」中,大巴比倫於是失去了坐騎。(啟示錄17:8)但是她卻與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57個國家打成一片。雖然大巴比倫分別效忠於不同的交戰國,這並沒有使她感覺不安,正如她雖然分裂為數以千計、莫衷一是的宗教教派和派別,亦從未為此感覺不安一般。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維持和平的人為機構以聯合國的姿態從停止活動的「無底坑」中再次興起,大巴比倫立即騎到它的背上開始試圖影響這個組織。

政治勢力起來攻擊巴比倫

15,16.(甲)現今人類正面對什麼令人生畏的大事?(乙)正如啟示錄17:15-18所預言,全能的上帝決心要怎樣行?

15 今日全人類行將見到一件令人生畏的大事發生;世上的政治勢力會起來攻擊大巴比倫,目的是要將其完全消滅。對一般衷誠相信所有宗教都有好處的人來說,這可能是一件令人心驚膽戰的事。但是宇宙的至高主宰耶和華上帝決心不讓大巴比倫在宇宙中有任何立足之地,因為她污染世界已經夠長久了。她必須被人傾覆而永遠滅亡。

16 現在世上已經有些有力的工具可以讓上帝用來將大巴比倫一舉消滅。這些工具便是世上的政治勢力。上帝所感示的啟示錄預告耶和華會使大巴比倫的情人起來攻擊她。他們會使她赤身露體,把她的真相——一個受鬼魔操縱的騙局——暴露出來!然後他們會彷彿用火將她燒成灰燼一般。他們對待大巴比倫的方式會好像她對待上帝手下不肯妥協的敬拜者一般。——啟示錄17:15-18;18:24。

17.政治勢力雖然採取反巴比倫的行動,這有使他們轉而崇拜耶和華上帝嗎?我們怎麼知道?

17 政治勢力雖然採取暴烈的反宗教行動,這並不意味到他們在此之後會轉而崇拜耶和華上帝。他們攻擊巴比倫並不意味到他們現在會與上帝為友。不然他們就不會在後來採取啟示錄進一步透露他們所要採取的行動了。(啟示錄17:12-14)他們可能為了上帝容許他們成就的反宗教偉舉而沾沾自喜,但是他們仍然受「這世界的神」魔鬼撒但所操縱,而撒但乃是耶和華上帝的死敵。——哥林多後書4:4。

18,19.(甲)誰不會活著見到耶和華藉「和平的君」洗雪他的宇宙至高統治權?(乙)但誰會永遠活著為耶和華戰勝大巴比倫而洗雪自己一事作證?

18 大巴比倫不會留下來看見事態發展到偉大的高潮——耶和華上帝藉著「和平的君」洗雪他的宇宙至高統治權。這位和平之君乃是現今坐在全能、至高的上帝耶和華右邊的「大能的神」。——以賽亞書9:6,新世。

19 屆時耶和華的見證人會在上帝固若金湯的保護之下站在一旁觀看。(以賽亞書43:10,12)在此之前,他們已聽從來自公義諸天的命令離開大巴比倫。(啟示錄18:4)他們所目擊的事會為他們帶來無限的喜樂。在此之後他們會永遠作耶和華的見證人,能夠永遠為他戰勝大巴比倫而洗雪自己一事作證。——啟示錄19:1-3。

[腳注]

a 若要獲知辨明大巴比倫的詳細資料,可參閱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的《“Bablyon the Great Has Fallen!” God’s Kingdom Rules!》一書468-500頁。

b 艾布拉姆斯(Ray H. Abrams,紐約,1933)在《教士訴諸武力》(Preachers Present Arms)一書中詳細討論教士們如何大力支持第一次世界大戰。該書說:「教士們給予戰爭充滿感情的屬靈意義和動力。……戰爭本身是在地上推廣上帝王國的一場聖戰。為祖國捐軀便是為上帝和他的王國捐軀。上帝和國家變成了同義字。……在這方面,德國人和同盟國均出一轍。每一方都相信惟獨他們才受上帝所支持。……大部分神學家毫無困難地將耶穌放在戰場的前方,由他率領軍隊獲得勝利。……因此教會成為戰爭制度不可或缺的部分。……[教會]領袖們毫不猶豫地按照戰時的需要徹底組織起來。在宣戰之後二十四小時,美國基督教會聯會已訂出計劃提供徹底的合作。……許多教堂甚至比政府所要求的更熱心賣力得多。它們變成了軍隊的徵募站。」——53,57,59,63,74,80,82頁。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