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永遠生活》 9章81-89頁
  • 陰間是怎樣的地方?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陰間是怎樣的地方?
  • 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希屋爾和海地斯
  • 從陰間出來
  • 磯漢拿與火湖
  • 財主與拉撒路
  • 魔鬼感示的道理
  • 一個清涼的陰間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4年
  • 復活怎樣造福陰間的所有死者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3年
  • 地獄,真相如何?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2年
  • 哪些人會到陰間去?
    聖經問答
查看更多
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
《永遠生活》 9章81-89頁

第9章

陰間是怎樣的地方?

1.關於陰間,一般宗教的主張如何?

世上的各宗教使億萬的人以為陰間是個有人在其中受苦的地方。據《大英百科全書》說,「羅馬天主教會主張陰間……會永遠存在;在其中所受的痛苦是永無終止的。」這本百科全書繼續說,「許多保守的基督新教團體仍然墨守天主教的這個道理。」印度教徒、佛教徒和回教徒也主張陰間是個受苦的地方。難怪相信這個道理的人時常說陰間是個如此可怕的地方,以致他們不想談及這件事。

2.上帝對於將兒童在火裡燒死一事有什麼想法?

2 這引起了一個問題:全能的上帝創造了這樣一個受苦的地方嗎?請想想,當以色列人跟從四周的民族開始將兒女在火中燒死時,上帝對這件事懷有什麼看法呢?他在他的話語裡解釋說:「他們在欣嫩子谷造了陀斐特祭壇,把自己的兒女焚燒獻在上面。我並沒有要求他們獻這種祭,連想也沒有想過。」——耶利米書7:31,《現譯》。

3.為什麼認為上帝會使人受苦的主張既不合理也不符合聖經?

3 請想想這件事。如果將人在火裡燒的念頭是上帝連想也沒有想過的。他創造一個烈火熊熊的陰間去懲罰一般不事奉他的人看來合理嗎?聖經說,「上帝就是愛。」(約翰一書4:8)一位仁愛的上帝會真的使人永遠在火裡受苦嗎?你會這樣行嗎?既知道上帝的愛心,這應當促使我們查考一下他的話語,看看究竟陰間是什麼。誰會到那裡去,以及去多久?

希屋爾和海地斯

4.(甲)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的什麼字詞被譯作「陰間」?(乙)《英王詹姆斯譯本》怎樣譯希屋爾一詞?

4 《韋氏辭典》說,英文的「陰間”(hell)相當於希伯來文的希屋爾(Sheol)一詞和希臘文的海地斯(Hades)一詞。在德文聖經裡,用來代替「陰間」的字是豪爾(Hoelle);葡萄牙文是恩弗奴(inferno),西班牙文是恩非安奴(infierno),法文則是恩弗爾(Enfer)。《欽訂本》(《英王詹姆斯譯本》)的英文譯者將希屋爾一詞31次譯作「陰間」,31次譯作「墳墓」,3次譯作「坑」。天主教的《杜亥譯本》則將希屋爾64次譯為「陰間」。在基督教希臘文聖經(通常稱為「新約」)中,海地斯出現過10次,《英王詹姆斯譯本》10次均將這個字譯作「陰間」。——馬太福音11:23;16:18;路加福音10:15;16:23;使徒行傳2:27,31;啟示錄1:18;6:8;20:13,14。

5.關於希屋爾和海地斯,有什麼問題發生?

5 問題是:希屋爾或海地斯是怎樣的地方呢?既然《英王詹姆斯譯本》以三種不同的方式譯希屋爾這個希伯來字,這表明陰間、墳墓和坑其實是指同一件東西。如果陰間是指人類墳墓的總稱,它就不可能同時指一個有人在烈火中受苦的地方。那末,希屋爾和海地斯的意思是墳墓抑或是一個受苦的地方呢?

6.(甲)聖經怎樣表明希屋爾和海地斯是指同一樣東西?(乙)既然耶穌曾在海地斯裡,這件事實表明什麼?

6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弄清楚希伯來字希屋爾和希臘字海地斯是指同一件東西。我們看看希伯來文聖經的詩篇16:10和基督教希臘文聖經的使徒行傳2:31(見下一頁)便可以看出這點。請留意使徒行傳2:31引用有希屋爾一字出現的詩篇16:10時使用海地斯一字。請也留意耶穌基督曾在海地斯或陰間裡。我們是否應該相信上帝使基督在火獄裡受苦呢?當然不!耶穌只是在墳墓裡而已。

7,8.關於雅各和兒子約瑟以及關於約伯的事實怎樣證明希屋爾不是一個受苦的地方?

7 當雅各以為他的愛子約瑟已死於非命而為之哀哭時,他說:「我必悲哀著下陰間到我兒子那裡。」(創世記37:35)可是,《英王詹姆斯譯本》在這裡將希屋爾譯成「墳墓」,《杜亥譯本》則將其譯為「陰間」。現在,請停下來想想。雅各相信他的兒子約瑟永遠下到一個受苦的地方,而且他自己希望到那裡與兒子相會嗎?抑或雅各只是以為他的愛子已死去在墳墓裡,而雅各自己也希望死去?

8 不錯,好人會到聖經所說的陰間裡。例如飽受痛苦的善人約伯對上帝禱告說:「但願你把我藏在陰間[墳墓,《英王詹姆斯譯本》;陰間,《杜亥譯本》],讓我隱藏起來,直到你的怒氣消失,定下了懷念我的日期。」(約伯記14:13,《現譯》)現在請想想:如果陰間是一個烈火熊熊的受苦之地,約伯會希望到那裡,直等到上帝記念他嗎?顯然約伯只是想死去而下到墳墓裡,好使他的痛苦終止。

9.(甲)在希屋爾裡,死者的情況如何?(乙)因此希屋爾和海地斯是什麼?

9 在聖經裡有希屋爾一詞出現的地方,聖經從沒有將這個字詞與生命、活動或受苦相提並論。反之,這個字詞時常與死亡和活動停止有關。例如請想想傳道書9:10,這節經文說:「凡你手所當作的事,要盡力去作,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墳墓,《英王詹姆斯譯本》;陰間,《杜亥譯本》],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因此答案很清楚,希屋爾和海地斯所指的不是一個受苦的地方而是指人類墳墓的總稱。(詩篇139:8)好人和壞人都會到聖經所說的陰間去。

從陰間出來

10,11.為什麼約拿在魚腹裡時說他在陰間裡?

10 人可以從陰間出來嗎?請想想約拿的事例。當上帝使一條大魚將約拿吞下以免他被溺斃時,約拿在魚腹裡向上帝禱告說:「我遭遇患難求告耶和華,你就應允我;從陰間[希屋爾,《新世》;陰間,《英王詹姆斯譯本》及《杜亥譯本》(2:3)]的深處呼求,你就俯聽我的聲音。」——約拿書2:2。

11 約拿說他從「陰間的深處」呼求是什麼意思呢?請想想,魚腹無疑不是一個烈火熊熊的受苦之地。但它本來可以成為約拿的墳墓。事實上,耶穌基督論及自己說:「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馬太福音12:40。

12.(甲)有什麼證據表明陰間裡的人可以從其中出來?(乙)有什麼進一步的證據表明「陰間」的意思便是「墳墓」?

12 耶穌死後在墳墓裡三天。但是聖經報導說:「他沒有被撇下在陰間。……這位耶穌,上帝已經使他復活了。」(使徒行傳2:31,32,《現譯》)類似地,藉著上帝的安排,約拿得以從陰間,意即從本來可以成為他的葬身之所的地方,裡出來。這件事發生於大魚將他吐在旱地上的時候。不錯,人可以從陰間裡出來!事實上,令人振奮的應許是,陰間(海地斯)會將其中所有的死者交出來。我們讀讀啟示錄20:13便可以見到這點,這節經文說:「於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陰間[海地斯]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們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

磯漢拿與火湖

13.在聖經裡出現過12次的什麼希臘字在《英王詹姆斯譯本》裡被譯作「地獄」?

13 可是也許有人提出異議說:『聖經的確談及地獄的火和火湖。這豈不是證明陰間是個受苦的地方嗎?』不錯,有些聖經譯本,例如《英王詹姆斯譯本》,的確談及「地獄的火」和人「落到地獄,入那不滅的火裡去。」(馬太福音5:22;馬可福音9:44,45)在基督教希臘文聖經裡總共有12個地方《英王詹姆斯譯本》用「地獄」(英文hell, 有時譯作陰間)一詞去譯希臘文的磯漢拿(Gehenna)一字。磯漢拿真的是一個烈火熊熊的受苦之地,而海地斯被譯作「陰間」時意思則僅是指墳墓嗎?

14.磯漢拿是什麼?在那裡曾有什麼事發生?

14 顯然,希伯來文的希屋爾和希臘文的海地斯意思的確是指墳墓。那末,磯漢拿是什麼意思呢?在希伯來文聖經裡,磯漢拿便是「欣嫩谷」。你還記得欣嫩是耶路撒冷城外一個山谷的名字,以色列人曾在那裡將兒女用火燒死獻作祭物。後來賢明的約西亞王使這個山谷不再宜於被人充作如此恐怖的用途。(列王紀下23:10)於是這個地方遂成為一個巨大的垃圾堆。

15.(甲)在耶穌的日子,磯漢拿被撥作什麼用途?(乙)人們從沒有將什麼東西拋進其中?

15 當耶穌在地上時,磯漢拿是耶路撒冷的垃圾堆。人們將硫磺加在其中,使火不斷焚燒以便將垃圾燒去。《史密夫聖經辭典》第一冊解釋說:「這個地方成了城市的公眾垃圾堆,罪犯和動物的屍體以及其他各種污物均被投入其中。」可是,從沒有任何活的人或動物被拋進其中。

16.有什麼證據表明磯漢拿被用來象徵永遠的毀滅?

16 由於知道城市有這樣一個垃圾堆,耶路撒冷的居民很明白耶穌對邪惡的宗教領袖所說的以下一段話是什麼意思:「你們這些蛇類、毒蛇之種啊!怎能逃脫地獄[磯漢拿]的刑罰呢?」(馬太福音23:33)耶穌顯然並不是說宗教領袖們會受苦。事實上,當以色列人在這個山谷裡將兒女活活燒死時,上帝指出這樣的慘事他連想也沒有想過!因此,顯然耶穌只是將磯漢拿用作代表完全和永遠毀滅的一個適當象徵而已。他的意思是邪惡的宗教領袖們不配獲得復活。當時聽耶穌說話的人可以明白,像垃圾一樣被投入磯漢拿裡的人會被永遠毀滅。

17.「火湖」是什麼?有什麼證據表明這點?

17 那末,聖經裡啟示錄一書所提及的「火湖」是什麼呢?火湖的意思與磯漢拿相似。這個名詞的意思不是指有知覺的受苦而是永遠的死亡或毀滅。請留意聖經本身怎樣在啟示錄20:14表明這點:「死亡和陰間[海地斯]也被扔在火湖裡,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不錯,火湖意味到「第二次的死」或「第二種死亡」,這是一種沒有復活的死亡。顯然這個「湖」是個象徵,因為死亡和陰間(海地斯)均被投入其中。死亡和陰間無法實際被焚燒。但是它們可以,而且必定會,被鏟除或消滅。

18.魔鬼會在「火湖」裡永遠受苦是什麼意思?

18 也許有人會指出,『可是聖經說魔鬼會永遠在火湖裡受苦。』(啟示錄20:10)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當耶穌在地上時,獄卒有時被人稱為「使人受苦者」(英文tormentors)。正如耶穌在一個比喻裡論及某個男子說:「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英文tormentors], 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馬太福音18:34)既然被投入「火湖」裡的人落入沒有復活希望的『第二次死亡』中,他們彷彿永遠被監禁在死亡裡一般。他們留在死亡中,有如永遠受獄卒所監管一般。當然,惡人並非實際受苦,因為我們已經見到,人死後是完全不存在的。死者根本毫無知覺。

財主與拉撒路

19.我們怎麼知道耶穌論及財主和拉撒路的話是個比喻?

19 若是如此,耶穌在一個比喻中所說的以下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他說:「那討飯的死了,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財主也死了,並且埋葬了。他在陰間[海地斯]受痛苦,舉目遠遠地望見亞伯拉罕,又望見拉撒路在他懷裡。」(路加福音16:19-31)既然我們已經見到,海地斯是指人類的墳墓而不是指一個受苦之地,顯然耶穌在這裡所說的話是個比喻或故事。為了進一步證明這不是一項關於事實的記載而是個比喻,請考慮一下這點:陰間是否距離天堂這麼近,以致在兩處地方的人可以實際交談呢?再者,財主若在一個實際有烈火焚燒的湖裡,亞伯拉罕又怎能派拉撒路只用指尖的一滴水去涼涼財主的舌頭呢?既然如此,耶穌要用比喻說明什麼呢?

20.比喻裡所說的(甲)財主,(乙)拉撒路,(丙)兩者的死亡,(丁)財主受苦,是什麼意思?

20 比喻裡的財主代表自命不凡的宗教領袖;他們拒絕接受耶穌,後來甚至將他殺死。拉撒路預表接納上帝兒子的平民。財主和拉撒路的死亡代表他們在情況方面發生改變。這場改變發生於耶穌開始使許多像拉撒路一樣受人忽視的平民在靈性上獲得飽足時;這使他們得以受更大的亞伯拉罕,耶和華上帝,所悅納。同時,以受上帝所悅納而言,偽宗教的領袖們已『死去』了。既受上帝所唾棄,他們在基督的跟從者將他們的惡行揭發出來時大感痛苦。(使徒行傳7:51-57)因此這個比喻並不主張有些死去的人在一個實際有烈火焚燒的地獄裡受苦。

魔鬼感示的道理

21.(甲)魔鬼散播什麼謊言?(乙)為什麼我們可以肯定煉獄的道理是謬誤的?

21 魔鬼曾告訴夏娃說:「你必定不會死。」(創世記3:4,《新世》;啟示錄12:9)但是夏娃確已死去;她身體中沒有任何部分繼續活下去。認為魂會在人死後繼續活下去的見解乃是魔鬼所首創的一個謊言。魔鬼所散播的另一個謊言是,惡人的魂在地獄或煉獄裡受苦。既然聖經清楚表明死者根本毫無知覺,這些主張都不可能是真實的。其實,「煉獄」這個名詞和煉獄的觀念均沒有在聖經裡出現過。

22.(甲)我們從這一章書學到些什麼?(乙)知道這些事對你有什麼影響?

22 我們見到陰間(希屋爾或海地斯)是死者懷著希望而安息的地方。善人和惡人都會到陰間去,在其中等待復活來臨。我們也獲悉磯漢拿並不是指一個受苦的地方,反之聖經將其用來象徵永遠的毀滅。同樣地,「火湖」並不是一個實際有火焚燒的地方,反之這代表沒有復活希望的「第二種死亡」。陰間不可能是個受苦的地方,因為這樣的念頭上帝連想也沒有想過。除此之外,一個人若僅在地上犯了幾年的罪就要永遠受苦,這根本是與公平背道而馳的。能夠認識關於死者的真相是多麼令人欣慰!這的確可以使人擺脫恐懼和迷信的縛束。——約翰福音8:32。

[第83頁的附欄]

希伯來字「希屋爾」和希臘字「海地斯」是指同一樣東西

《美國標準譯本》

詩篇16:10(Psalm 16:10)

10 For thou wilt not leave my soul

to Shēʹōl;

Neither wilt thou suffer thy

holy one to see corruption.

使徒行傳2:31(Acts 2:31)

31 he foreseeing this spake of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Christ, that neither was he left unto Hāʹdēs, nor did his flesh see corruption.

[第84,85頁的圖片]

約拿被大魚吞沒之後為什麼說:『我從陰間的深處呼求』?

[第86頁的圖片]

磯漢拿是耶路撒冷城外的一個山谷。它被用來象徵永遠的死亡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