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作見證》 15章117-123頁
  • 「鞏固各群會眾」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鞏固各群會眾」
  • 「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我們現在要[回去],探望弟兄」(使徒行傳15:36)
  • 「激烈地爭執起來」(使徒行傳15:37-41)
  • 「弟兄都十分讚賞他」(使徒行傳16:1-3)
  • 「信心不斷加強」(使徒行傳16:4,5)
  • 我在主裡所愛的忠信兒子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5年
  • 提摩太——做妥準備,樂意承擔職務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8年
  • 馬可在服事工作上很有用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0年
  • 巴拿巴——純真崇拜的忠貞支持者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8年
查看更多
「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作見證》 15章117-123頁

第15章

「鞏固各群會眾」

從事探訪工作的監督讓各群會眾的信心更堅定

根據使徒行傳15:36-16:5

1-3.(甲)保羅跟哪個新同伴探訪各地的會眾?這個新同伴是什麼樣的人?(乙)我們會從本章學到什麼?

使徒保羅正沿著崎嶇的道路走向下一個城市,他一邊走著一邊想著身旁與他同行的少年。這個少年叫提摩太,二十歲左右,朝氣勃勃,剛剛開始一個新的歷程,正一步一步遠離家鄉。天色越來越暗,他們離路司得和以哥念也越來越遠。前頭會遇到什麼呢?保羅心中有數,因為這是他的第二次傳道之旅了。他知道前頭肯定不會一帆風順。身旁的年輕人能忍耐得住嗎?

2 保羅對提摩太的信心,可能比這個謙卑的年輕人對自己的信心還大。由於最近發生的事,保羅深深意識到他需要合適的夥伴跟他一起探訪會眾。保羅看出,要做好前頭的工作——探訪會眾並鞏固弟兄姐妹的信心,同行的人必須意志堅定、同心同德。他為什麼會有這種看法呢?一個原因可能是,他跟巴拿巴曾因意見不合而分手。

3 關於妥善地處理分歧,我們會從本章得到不少啟發。我們還會明白為什麼保羅選擇提摩太跟他到各地探訪會眾,以及今日的分區監督有什麼重要使命。

「我們現在要[回去],探望弟兄」(使徒行傳15:36)

4.保羅的第二次傳道之旅有什麼目的?

4 我們在上一章看到,保羅、巴拿巴、猶大和西拉這四位代表,把中央長老團有關割禮的決議傳達給安提阿會眾,鼓勵他們。保羅接著怎麼做呢?他去找巴拿巴,提議再次展開傳道之旅。他說:「我們現在要回到之前傳講過耶和華話語的那些城鎮去,探望弟兄,看看他們的情況。」(使徒行傳15:36)保羅打算探望新歸信的基督徒,但這不是簡單的探望。使徒行傳充分說明了保羅第二次傳道之旅的目的。第一,保羅要繼續把中央長老團作出的規定傳達給各群會眾。(使徒行傳16:4)第二,藉著到各地探訪,這位監督要鞏固各群會眾跟耶和華的關係,幫助他們堅守信仰。(羅馬書1:11,12)今天,耶和華見證人的組織怎樣跟從使徒的做法呢?

5.現今,中央長老團怎樣指引和鼓勵各群會眾?

5 今天,基督任用耶和華見證人的中央長老團來指引他的會眾。這些受神聖力量任命的忠心弟兄通過信件、電子和紙製出版物、聚會和其他途徑,來指引和鼓勵遍布全球的所有會眾。中央長老團也盡力跟每群會眾保持緊密的聯繫,在世界各地直接委任了數以千計符合資格的長老做分區監督,委託他們探訪各群會眾。

6,7.分區監督有些什麼職責?

6 分區監督盡力關心和鼓勵會眾的所有人。用什麼方法呢?他們會跟從保羅和其他1世紀基督徒的做法。保羅勸勉跟他一樣做監督的人說:「要傳講上帝的話語,不論時勢順利不順利,都急切地傳講。要懷著極大的耐心,充分發揮教導的藝術,責備人,譴責人,勸勉人……做傳福音者的工作。」(提摩太後書4:2,5)

7 分區監督聽從這個勸勉,跟當地的傳道員一起從事各種形式的傳道活動。已婚的監督會帶著妻子探訪會眾。這些監督熱心傳道,善於教導,因此能對羊群產生積極的影響。(羅馬書12:11;提摩太後書2:15)分區監督富於愛心,樂於為人服務。他們甘願捨己,即使天氣惡劣或局勢危險,也繼續探訪各群會眾。(腓立比書2:3,4)他們根據聖經發表演講,給各群會眾鼓勵、教導和勸告。會眾的所有人只要仔細留意他們的行為,並效法他們的信心,就必定會獲益不淺。(希伯來書13:7)

「激烈地爭執起來」(使徒行傳15:37-41)

8.巴拿巴對保羅的提議有什麼反應?

8 保羅提議去「探望弟兄」,巴拿巴也很贊成。(使徒行傳15:36)他們曾經結伴傳道,合作愉快,而且兩人對將要探訪的地區和那裡的人都很熟悉。(使徒行傳13:2-14:28)因此,他們再次結伴去執行這項任務,看來是再適當不過的。可惜,問題出現了。使徒行傳15:37說:「巴拿巴堅持要帶稱為馬可的約翰一起去。」巴拿巴並不只是提出建議而已。他「堅持」要讓表弟馬可加入這次傳道之旅。

9.為什麼保羅不同意帶上馬可?

9 保羅不同意。為什麼呢?聖經說:「[馬可]之前在潘菲利亞離開了他們,沒有跟他們一起工作。」(使徒行傳15:38)保羅和巴拿巴開始第一次傳道之旅的時候,馬可也跟他們同行,卻中途離去。(使徒行傳12:25;13:13)他們踏上旅程後不久,還在潘菲利亞的時候,馬可就離開崗位,回耶路撒冷的家去了。聖經沒有說為什麼他會離開,但使徒保羅顯然認為他這樣做很不負責任,也許還覺得他靠不住。

10.保羅和巴拿巴意見不同,結果怎樣?

10 不過,巴拿巴還是堅決要帶馬可一起去,保羅則堅決反對。使徒行傳15:39說:「兩個人激烈地爭執起來,結果就分開了。」巴拿巴帶著馬可啟航到他的家鄉塞浦路斯島去,保羅則按自己的計劃去做。聖經說:「保羅選了西拉,弟兄們祈求耶和華賜給保羅分外恩典,之後他就出發了。」(使徒行傳15:40)他們一起「走遍敘利亞和西利西亞,鞏固各群會眾」。(使徒行傳15:41)

11.我們要是不想跟得罪我們的人一直不和,就必須有什麼品格?

11 從這段記載我們會想到,人人生來就不完美。雖然保羅和巴拿巴被委任做中央長老團的特別代表,保羅甚至可能是中央長老團的一員,但這次他們都沒有控制好脾氣。他們會不會因這次事件而一直不和呢?保羅和巴拿巴雖然不完美,卻都很謙卑,有基督的思想。毫無疑問,他們後來都能夠以弟兄之情相待,彼此包容。(以弗所書4:1-3)一段時間以後,保羅和馬可又一起為上帝工作了。a(歌羅西書4:10)

12.現代的基督徒監督該效法保羅和巴拿巴表現什麼品格?

12 保羅和巴拿巴的那一次衝突,並不表示他們動不動就發脾氣。眾所周知,巴拿巴和藹可親、寬宏大量,因此使徒甚至不用他的本名約瑟,而給他起了別名「巴拿巴」,意思是「安慰之子」。(使徒行傳4:36)大家也都知道保羅性情溫和,對人充滿溫情。(帖撒羅尼迦前書2:7,8)今天的所有基督徒監督,包括分區監督,都該效法保羅和巴拿巴謙卑待人,對其他長老以及整個羊群都顯出溫情。(彼得前書5:2,3)

「弟兄都十分讚賞他」(使徒行傳16:1-3)

13,14.(甲)提摩太是誰?保羅可能是在什麼時候認識他的?(乙)為什麼保羅特別留意提摩太?(丙)提摩太接獲了什麼任務?

13 保羅踏上第二次傳道旅程,來到加拉太行省,這裡已經有了幾群會眾。後來「保羅先去特庇,然後到了路司得」,聖經說,「那裡有個門徒叫提摩太,母親是猶太人,也是信徒,父親是希臘人」。(使徒行傳16:1)b

14 顯然,保羅是在公元47年左右第一次探訪這個地區時認識提摩太和他家人的。兩三年後,保羅第二次探訪當地時特別留意提摩太這個年輕人。為什麼呢?因為「弟兄都十分讚賞他」。不僅家鄉的弟兄喜歡提摩太,他的好名聲甚至傳到了其他會眾。聖經說,在路司得和30公里外的以哥念,弟兄們都對他有好評。(使徒行傳16:2)在神聖力量的指引下,長老重用提摩太,派這個年輕人跟保羅和西拉一起從事探訪會眾的工作。(使徒行傳16:3)

15,16.為什麼提摩太有好名聲?

15 為什麼提摩太年紀輕輕就有這麼好的名聲呢?是不是因為他聰慧過人、相貌出眾或很有天賦才幹?人所看重的往往就是這些。就連先知撒母耳也曾以貌取人,但耶和華提醒他說:「上帝跟人不一樣,人看的是外表,耶和華看的是內心。」(撒母耳記上16:7)提摩太在基督徒弟兄姐妹當中之所以有好名聲,不是因為他的外表或個人專長,而是因為他的美好品格。

16 多年後,使徒保羅提到提摩太的一些基督徒品格,說他性情純良、富有愛心、甘願捨己,而且為了上帝的工作不辭辛勞。(腓立比書2:20-22)提摩太還有「無偽的信心」。(提摩太後書1:5)

17.今日的年輕人可以怎樣效法提摩太?

17 今日有很多年輕人都效法提摩太,培養上帝喜歡的好品格,因此年紀輕輕就已在耶和華和他子民面前有好名聲。(箴言22:1;提摩太前書4:15)他們表現出無偽的信心,絕不做表裡不一的人。(詩篇26:4)很多年輕人都像提摩太一樣對會眾有不少貢獻。看到他們符合資格成為王國好消息的宣揚者,看到他們獻身給耶和華並受浸,他們身邊所有愛耶和華的人都深受鼓舞!

「信心不斷加強」(使徒行傳16:4,5)

18.(甲)保羅和提摩太在探訪各地會眾時有什麼使命?(乙)會眾得到什麼益處?

18 保羅和提摩太在探訪各地會眾的工作上共事多年,執行來自中央長老團的各項使命。聖經說:「他們經過各城,把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長老作出的規定告訴門徒,讓他們遵守。」(使徒行傳16:4)顯然,各群會眾確實聽從了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長老的指引。由於甘願服從,「各群會眾信心不斷加強,人數天天增加」。(使徒行傳16:5)

19,20.為什麼基督徒應該服從帶頭的弟兄?

19 今天,耶和華見證人同樣「服從那些……帶頭的人,願意接受他們的指示」,所以也蒙上帝賜福。(希伯來書13:17)這個世界的景象正在改變,因此基督徒必須經常吸收「忠信睿智的奴隸」提供的滋養信心的食物。(馬太福音24:45;哥林多前書7:29-31)這樣,我們就不致偏離正路,不致被世俗玷污。(雅各書1:27)

20 誠然,現代的基督徒監督,包括中央長老團的成員,都是不完美的,就像保羅、巴拿巴、馬可以及其他1世紀受神聖力量任命的長老一樣。(羅馬書5:12;雅各書3:2)但中央長老團堅守上帝的話語,認真學習使徒們的做法,這充分證明他們是忠信可靠的。(提摩太後書1:13,14)由於這緣故,各群會眾不斷受到鞏固,信心日益加強。

提摩太為了「推廣好消息」不辭辛勞

提摩太是使徒保羅所器重的助手。兩人並肩工作差不多十一年後,保羅這樣談到提摩太:「我找不到性情像他那樣的人,只有他真摯地關心你們的事……提摩太證明了自己是怎樣的人,這是你們知道的。他跟我一起辛辛苦苦地推廣好消息,就像兒子和父親一起辛苦工作一樣。」(腓立比書2:20,22)為了推廣傳道工作,提摩太不辭辛勞,因而深受保羅所愛,也為我們樹立了好榜樣。

提摩太。

提摩太看來在路司得長大。他的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猶太人。提摩太從嬰兒時期就受母親友妮基和外祖母羅以教導學習聖經。(使徒行傳16:1,3;提摩太後書1:5;3:14,15)提摩太跟母親和外祖母,很可能是在保羅第一次探訪提摩太的家鄉時歸信基督教的。

幾年後,保羅回到路司得,當時提摩太很可能二十歲左右,「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十分讚賞他」。(使徒行傳16:2)在神聖力量的指引下,有弟兄說出了關於提摩太的「預言」,於是保羅和當地長老委派提摩太擔任特別的工作。(提摩太前書1:18;4:14;提摩太後書1:6)他獲派陪伴保羅到各地傳道。提摩太不但要告別親友,還要受割禮,以免被猶太人非議。(使徒行傳16:3)

提摩太去過很多地方。他跟保羅和西拉一起去腓立比傳道,之後跟西拉在比里亞工作,然後獨自在帖撒羅尼迦服務。當提摩太跟保羅在哥林多再次見面時,他告訴保羅一個好消息,就是帖撒羅尼迦的基督徒雖然遭受患難,但仍然深愛上帝,保持忠信。(使徒行傳16:6-17:14;帖撒羅尼迦前書3:2-6)保羅在以弗所時,聽到一些關於哥林多會眾的消息,感到不安,就想派提摩太回哥林多去。(哥林多前書4:17)後來,保羅又吩咐以拉都和提摩太離開以弗所,到馬其頓去。不過,當保羅寫信給羅馬的基督徒時,提摩太已回到哥林多,跟保羅在一起。(使徒行傳19:22;羅馬書16:21)提摩太為了推廣好消息四處奔走,以上只是其中一些例子而已。

保羅曾勸勉提摩太:「不要讓人因為你年輕而小看你。」(提摩太前書4:12)這表明提摩太可能在行使權力方面有點猶豫。雖然如此,保羅仍很放心地派提摩太去處理一群會眾的問題,叫他「吩咐某些人不要傳授別的教義」。(提摩太前書1:3)保羅也授權給提摩太在會眾裡委任監督和助理僕人。(提摩太前書5:22)

提摩太有不少美好的特質,所以保羅很喜歡他。從經文可以看出,年紀較輕的提摩太是保羅的親密同伴,既忠貞又有溫情,就像保羅的兒子一樣。保羅說他記得提摩太的眼淚,渴望見到提摩太,還為他禱告。保羅像個關愛孩子的父親一樣,曾因提摩太「常常生病」而給他一些建議,很可能由於他的胃不大好。(提摩太前書5:23;提摩太後書1:3,4)

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時,提摩太陪伴左右。至少有一段時間,提摩太也得忍受牢獄之苦。(腓利門書1;希伯來書13:23)後來,保羅意識到自己死期將至,就敦促提摩太說:「請你儘快來見我。」(提摩太後書4:6-9)由此可見,保羅跟提摩太的感情多麼深厚。但提摩太是否來得及見他至愛的良師最後一面,經文並沒有透露。

馬可有幸擔負許多重任

據馬可福音說,那些拘捕耶穌的人也想抓住「一個年輕人」,年輕人不得不「光著身子跑了」。(馬可福音14:51,52)由於馬可(又稱約翰)是唯一記述這件事的人,所以經文提到的年輕人可能就是馬可本人。要是這樣,馬可跟耶穌至少有過一些接觸。

馬可一邊聽一個老人說話,一邊寫筆記。

大約十一年後,在希律·亞基帕迫害基督徒期間,有一次耶路撒冷會眾有「不少人」都在馬可的母親馬利亞的家裡聚集禱告。使徒彼得神奇地從監獄獲釋後,也到馬利亞家裡去。(使徒行傳12:12)由此可見,在馬可成長的歲月中,弟兄姐妹常去他家,後來甚至在他家裡聚會。馬可想必很熟悉耶穌的早期門徒,並且受到他們的薰陶。

馬可曾跟不少早期基督徒會眾的監督並肩工作。據我們所知,馬可得到的第一個任務,是跟表兄巴拿巴和使徒保羅一起到敘利亞的安提阿傳道。(使徒行傳12:25)馬可也加入了巴拿巴和保羅的第一次傳道之旅,先去塞浦路斯,再去小亞細亞。但不知什麼緣故,馬可之後就獨自回耶路撒冷去了。(使徒行傳13:4,13)據使徒行傳第15章說,巴拿巴和保羅因馬可而爭執起來,結果巴拿巴和馬可去了塞浦路斯繼續傳道。(使徒行傳15:36-39)

公元60或61年,保羅想必已經跟馬可冰釋前嫌,因為他們再次一起工作。當時,保羅被囚禁在羅馬,他寫了一封信給歌羅西會眾,說:「我的獄友亞里達古向你們問好。巴拿巴的表弟馬可也向你們問好。(我們已經給你們指示,如果他去你們那裡,你們就要歡迎他。)」(歌羅西書4:10)由此可見,保羅當時打算派馬可代表他去探訪歌羅西會眾。

大約在公元62至64年之間,馬可跟使徒彼得一起在巴比倫傳道。正如本書第10章指出,他們親密無間,彼得還把年紀較輕的馬可稱為「我兒子馬可」。(彼得前書5:13)

最後,在公元65年左右,使徒保羅第二次在羅馬被囚,他寫信給當時在以弗所的提摩太說:「請你帶馬可一起來,因為他能幫助我執行職務。」(提摩太後書4:11)馬可肯定馬上接受了邀請,從以弗所回羅馬去。難怪巴拿巴、保羅和彼得都十分賞識馬可!

馬可得到的最寶貴的服務機會,就是在耶和華的啟示下寫了馬可福音。相傳馬可所記的資料很多都是從使徒彼得那裡得知的。這個說法看來符合事實,因為馬可的記載包括一些細節,這些細節只有目睹事情經過的人(例如彼得)才會知道。不過,看來馬可福音是馬可在羅馬時寫的,而不是當他跟彼得一起在巴比倫時寫的。馬可在福音書裡,用了很多拉丁詞組,並解釋了一些希伯來語詞,好讓非猶太人也能看懂,可見馬可福音主要是為這些讀者寫的。

a 請看118頁附欄「馬可有幸擔負許多重任」。

b 請看第121頁附欄「提摩太為了『推廣好消息』不辭辛勞」。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