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作見證》 19章148-155頁
  • 「只管說,不要閉口不言」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只管說,不要閉口不言」
  • 「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他們的職業也是製造帳篷」(使徒行傳18:1-4)
  • 「許多……哥林多人也都相信了」(使徒行傳18:5-8)
  • 「我還要在這座城裡召集許多子民」(使徒行傳18:9-17)
  • 「如果是耶和華的意思」(使徒行傳18:18-22)
  • 遊覽古代哥林多城
    警醒!1977
  • 亞居拉和百基拉——一對堪作榜樣的夫婦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6年
  • 耶和華的話語節節得勝!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0年
  • 哥林多
    洞悉聖經(上冊)
查看更多
「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
《作見證》 19章148-155頁

第19章

「只管說,不要閉口不言」

保羅自食其力,同時仍把傳道工作放在首位

根據使徒行傳18:1-22

1-3.使徒保羅為什麼來到哥林多?他面對什麼難題?

公元50年年底,使徒保羅來到哥林多。哥林多是一個富裕的貿易中心,住著很多希臘人、羅馬人和猶太人。a保羅到這裡來,不是為了做生意,也不是為了找工作,而是為了更重要的事——為上帝的王國作見證。保羅雖然需要有個落腳的地方,但他絕不想成為別人的經濟負擔,不想讓任何人覺得,既然他一心傳講上帝的話語,別人就有義務支持他。他會怎麼做呢?

2 保羅懂得製造帳篷這門手藝。儘管製造帳篷這種工作很辛苦,保羅還是樂意自食其力。在這個繁忙的城市裡,他找得到工作嗎?他能找到合適的住處嗎?雖然面對這些難題,保羅卻沒有忽略他的主要工作——傳道。

3 保羅在哥林多住了好一段日子,他在那裡的傳道工作也碩果纍纍。我們可以從保羅在哥林多的經歷學到什麼呢?這對於我們在自己的地區裡為上帝的王國作徹底的見證有什麼幫助呢?

哥林多——擁有兩個海港的大城

古代的哥林多(科林斯)位於一個地峽,這個地峽在希臘大陸和希臘南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之間,最窄部分的寬度不到6公里。哥林多有兩個海港:萊凱阿姆港位於科林斯灣,從這兒坐船往西去,可到達意大利、西西里和西班牙;堅革里港位於薩羅尼克灣,往來愛琴海一帶、小亞細亞、敘利亞和埃及的船都會經過那裡。

伯羅奔尼撒半島南端的海角風勢強勁,不宜航行,所以航海的人寧願在哥林多的一個港口靠岸,通過陸路把貨物運送到另一個港口再裝船。如果船不重,人們甚至會把船拖上一個平台,沿著一條有凹槽、橫貫地峽的石鋪路,把船從一個海港拖到另一個海港。由於擁有地理上的優勢,哥林多成了東西方海上貿易、南北方陸上貿易的樞紐。哥林多商業發達,為當地人帶來了財富,但也帶來了許多港口常見的墮落風氣。

在使徒保羅的日子,哥林多是羅馬行省亞該亞的首府,也是個重要的行政中心。城裡有一座用來崇拜皇帝的殿宇,有獻給希臘神明和埃及神明的眾多神龕和殿宇,還有一所猶太會堂,可見哥林多人信奉的宗教多種多樣。(使徒行傳18:4)

哥林多附近的伊斯米亞每兩年舉行一次體育競賽,這個競賽的重要性僅次於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51年競賽舉行時,使徒保羅看來就在哥林多。因此,一本聖經詞典說:「他用運動比賽打的比喻,首先出現在寫給哥林多人的信中,這絕不是巧合。」(哥林多前書9:24-27)

「他們的職業也是製造帳篷」(使徒行傳18:1-4)

4,5.(甲)保羅在哥林多時住在哪裡?他做什麼世俗工作?(乙)保羅怎麼會以製造帳篷為業?

4 保羅來到哥林多一段時間以後,遇見了一對好客的夫婦,丈夫是個猶太人,名叫亞居拉,妻子叫百姬拉,他們因為克勞狄皇帝下令要「所有猶太人都離開羅馬」,所以搬到哥林多來。(使徒行傳18:1,2)亞居拉和百姬拉不但歡迎保羅住在他們家裡,還讓他跟他們一起工作。聖經說:「[保羅]跟他們一起住,一起工作,因為他們的職業也是製造帳篷。」(使徒行傳18:3)保羅在哥林多傳道期間,一直住在這對熱心腸的夫婦家裡。有些由他執筆而後來被納入聖經正典的書信,也許就是他住在亞居拉和百姬拉家裡時寫成的。b

5 保羅既然「接受過迦瑪列的教育」,又怎麼會以製造帳篷為業呢?(使徒行傳22:3)1世紀的猶太人顯然並不覺得教自己的孩子一門手藝會有失身分,即使孩子已接受了高等教育。保羅來自西利西亞的大數,那裡的名產西利西毛料可以用來製造帳篷,保羅很可能在年輕時就學會了這門手藝。製造帳篷要做些什麼呢?可能要編織做帳篷用的毛料;也可能要把又粗又硬的毛料割開,再縫製成帳篷。這兩樣都很消耗體力。

6,7.(甲)保羅怎樣看製造帳篷的工作?什麼表明亞居拉和百姬拉的看法跟保羅一樣?(乙)今日,基督徒怎樣效法保羅、亞居拉和百姬拉?

6 保羅並沒有把製造帳篷看作自己的事業。他做這份工作只是為了自食其力,好把王國的好消息「免費」傳給眾人。(哥林多後書11:7)亞居拉和百姬拉又怎麼看自己的世俗工作呢?他們是基督徒,對世俗工作的看法無疑也跟保羅一樣。事實上,當保羅在公元52年離開哥林多前往以弗所的時候,亞居拉和百姬拉也放下世俗工作跟他一起去。在以弗所,這對夫婦讓當地會眾在自己的家裡聚會。(哥林多前書16:19)後來,他們兩人回羅馬,然後又再次到以弗所去。這對熱心傳道的夫婦把王國事務置於首位,甘願捨己為人,因此「列國的所有會眾」都感謝他們。(羅馬書16:3-5;提摩太後書4:19)

7 現代的基督徒也效法保羅、亞居拉和百姬拉,不但熱心傳道,而且努力工作,「不想成為任何人的經濟負擔」。(帖撒羅尼迦前書2:9)許多全職的王國傳道員都自食其力,做非全職或季節性的世俗工作來養活自己,好完成傳道使命,實在值得稱讚。耶和華的許多僕人都像亞居拉和百姬拉一樣熱情好客,讓分區監督住在自己家裡,深知「實踐好客之道」也能讓自己大受鼓勵。(羅馬書12:13)

鼓舞人心的經卷

大約在公元50至52年,使徒保羅在哥林多住了18個月,這期間至少寫了兩封信,就是帖撒羅尼迦前書和後書。這兩封信後來成為《希臘語經卷》的一部分。保羅寫的加拉太書可能也是在這段時期寫的,或者是不久之後寫的。

帖撒羅尼迦前書是保羅受上帝啟示寫下的第一封信。在第二次傳道之旅期間,保羅於公元50年左右去了帖撒羅尼迦,在當地成立了一群會眾。會眾很快就遭受反對,以致保羅和西拉不得不離去。(使徒行傳17:1-10,13)保羅關心剛成立的會眾,兩次想回去探望,只是「撒但截斷了[他]的去路」。於是,保羅差提摩太去安慰當地的弟兄,鼓勵他們。可能在公元50年年底,提摩太在哥林多再次跟保羅見面,告訴他關於帖撒羅尼迦會眾的好消息。因此,保羅寫了這封信給他們。(帖撒羅尼迦前書2:17-3:7)

帖撒羅尼迦後書可能是在公元51年,即第一封信之後不久寫的。因為在這兩封信裡,提摩太和西拉都跟保羅一起問候會眾,但沒有記錄顯示他們三人在保羅離開哥林多後再次相聚。(使徒行傳18:5,18;帖撒羅尼迦前書1:1;帖撒羅尼迦後書1:1)為什麼保羅會寫第二封信呢?看來他從送第一封信的人那裡聽到了更多消息,於是寫這封信。在信中,保羅稱讚帖撒羅尼迦的弟兄相親相愛、保持忍耐,同時也糾正一些人的錯誤想法,他們以為主快要「回到」他們那裡了。(帖撒羅尼迦後書1:3-12;2:1,2)

加拉太書顯示保羅寫這封信前至少探望過加拉太的基督徒兩次。公元47至48年,保羅和巴拿巴去過皮西迪亞的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這些地方全都在加拉太行省境內。公元49年,保羅再次探訪這些地方的會眾,同行的還有西拉。(使徒行傳13:1-14:23;16:1-6)保羅寫信的原因是,有些猶太裔基督徒在保羅離去後不久就來到加拉太,主張基督徒要守割禮和摩西法典。毫無疑問,保羅一聽到他們宣傳這些錯誤的道理,就馬上寫信給加拉太的信徒。保羅寫這封信的地點,可能是哥林多或敘利亞的安提阿,也可能是以弗所,他回安提阿時曾途經那裡。(使徒行傳18:18-23)

「許多……哥林多人也都相信了」(使徒行傳18:5-8)

8,9.保羅努力向猶太人作見證卻遭到敵視,他有什麼反應?於是他到哪裡傳道?

8 後來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帶來了許多由弟兄慷慨饋贈的物資。(哥林多後書11:9)保羅隨即「把全部精力都用來傳講上帝的話語[『用全部的時間傳講信息』,《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使徒行傳18:5)顯然,保羅做世俗工作不過是為了養活自己,好完成傳道工作。然而,他努力向猶太人作見證,卻遭到他們的強烈敵視。結果保羅只好抖抖衣服,表示對於他們拒絕接受與基督有關的救生信息,他不再負有任何責任。他對這些反對者說:「你們如果滅亡,就要自己承擔血債,我是清白的。從今以後,我要到列國的人那裡去了。」(使徒行傳18:6;以西結書3:18,19)

9 現在保羅會去哪裡傳道呢?有個名叫提提奧·猶士都的人讓保羅到自己的家裡來。猶士都的家在會堂隔壁,他原本很可能是個歸信猶太教的人。於是保羅離開會堂,去了猶士都的家。(使徒行傳18:7)保羅在哥林多期間仍舊住在亞居拉和百姬拉的家裡,而猶士都的家則成了使徒保羅開展傳道活動的中心。

10.什麼表明保羅並沒有決定只向列國的人傳道?

10 保羅說從今以後他要到列國的人那裡去了,這是不是說他完全不再向任何猶太人和歸信猶太教的人傳道,即使他們對真理感興趣呢?當然不是。比方說,「會堂主管基利司布和他一家都成了主的信徒」。顯然,許多曾去這個會堂的人也採取了跟基利司布一樣的行動,因為聖經說:「許多聽見好消息的哥林多人也都相信了,受了浸。」(使徒行傳18:8)於是,提提奧·猶士都的家就成了哥林多新成立的基督徒會眾聚會的地方。如果路加是按他慣用的敘事風格,即按時間順序來敘事,那麼這些猶太人或歸信猶太教的人改信基督教,必然是保羅抖抖衣服表示讓猶太人自負責任之後發生的事。這樣的話,整件事就清楚表明使徒保羅做事懂得因人制宜、酌情變通。

11.在接觸教會人士時,耶和華見證人怎樣效法保羅?

11 今日在許多國家裡,有不少教會成立已久、地位穩固,對信眾的影響力也很大。在一些地方,傳教士使很多人都歸信了他們的宗教。這些人雖然認為自己是基督徒,卻墨守傳統,就像1世紀哥林多的猶太人一樣。雖然如此,我們會像保羅一樣,熱心地向他們作見證,以他們對聖經的認識為基礎進一步幫助他們。即使受他們反對,或被他們的宗教領袖迫害,我們也不灰心。他們「熱心敬奉上帝,但不是按照確切的知識」,這些人當中可能有很多謙和的人有待我們找出來。(羅馬書10:2)

「我還要在這座城裡召集許多子民」(使徒行傳18:9-17)

12.保羅在異象裡得到什麼保證?

12 假如保羅曾懷疑是否該繼續留在哥林多傳道,這種疑慮想必也很快消除了,因為有一天晚上主耶穌在異象裡向他顯現並對他說:「不要怕,只管說,不要閉口不言。我會與你同在,沒有人能下手傷害你,因為我還要在這座城裡召集許多子民。」(使徒行傳18:9,10)這個異象令保羅感到多麼鼓舞!耶穌親自向他保證,說他必定會得到保護,沒有人能傷害他,而且在這座城裡有很多配得的人。看到這個異象之後,保羅怎樣做呢?聖經說:「保羅在那裡住了一年零六個月,教人學習上帝的話語。」(使徒行傳18:11)

13.快到審判座前的時候,保羅可能想到了什麼?但他為什麼有理由認為自己會有不同的結局?

13 保羅在哥林多住了大約一年後,進一步體驗到主確實支持他。那時,「猶太人合謀攻擊保羅,把他押到審判座前」。(使徒行傳18:12)有些人認為,這個審判座可能設於哥林多市集廣場的中心附近,由一些藍色和白色的大理石建成,上面刻滿紋飾,前面的空地可以容納一大群人。考古發現,審判座可能離猶太會堂只有幾步之遙,所以離猶士都的家也很近。當保羅快被押到審判座前的時候,他可能想到了昔日司提反被人用石頭打死這件事。司提反被許多人視為第一位殉道的基督徒。保羅在司提反遇害時稱為掃羅,當時他贊同「殺害司提反這件事」。(使徒行傳8:1)現在保羅自己也會有類似的遭遇嗎?不會,因為耶穌已經向他保證:「沒有人能下手傷害你。」(使徒行傳18:10)

迦流在憤怒的指控者面前宣布不受理保羅的案件,羅馬士兵在現場維持秩序。

迦流把他們從審判座前趕走——使徒行傳18:16

14,15.(甲)猶太人指控保羅什麼?為什麼迦流不受理這宗案件?(乙)所提尼有什麼遭遇?也許他後來作出了什麼改變?

14 保羅到了審判座前之後,有什麼事發生呢?當時坐在審判座上審案的是亞該亞行省的總督迦流,他是羅馬哲學家塞內加的哥哥。猶太人指控保羅,說:「這個人教唆別人用不合法的方式崇拜上帝。」(使徒行傳18:13)猶太人暗示,保羅正非法地使人改變信仰。不過,迦流看出保羅並沒有做什麼「錯事」或犯什麼「嚴重的罪」。(使徒行傳18:14)迦流不想介入猶太人之間的糾紛,於是在保羅開口辯解之前就宣布不受理這宗案件了!控告保羅的人暴跳如雷,就拿所提尼來出氣——所提尼可能取代基利司布做了會堂主管。他們抓住所提尼,「在審判座前打他」。(使徒行傳18:17)

15 群眾毆打所提尼,迦流為什麼不阻止呢?也許迦流認為是所提尼帶動了這次針對保羅的騷亂,覺得他挨打是咎由自取。無論如何,這次事件也許帶來了好結果。幾年後,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會眾的第一封信中,稱一個名叫所提尼的人為弟兄。(哥林多前書1:1,2)這個弟兄會不會就是那個被打的所提尼呢?如果是的話,那次痛苦的經歷可能就成了所提尼的人生轉折點,促使他改信了基督教。

16.耶穌說「只管說,不要閉口不言。我會與你同在」,這些話跟我們的傳道工作有什麼關係?

16 你也許還記得,主耶穌是在猶太人拒絕保羅所傳的信息後提出保證的,他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說,不要閉口不言。我會與你同在。」(使徒行傳18:9,10)我們應該把這些話銘記在心,特別是在別人不願聽我們的信息的時候。千萬別忘記,耶和華能看透人心,他會吸引心地正直的人歸向他。(撒母耳記上16:7;約翰福音6:44)這點無疑激勵我們要在傳道工作上保持熱心!事實上,每年有幾十萬人受浸,換句話說,平均每天都有幾百人受浸成為耶和華見證人。耶穌命令門徒「使所有國族的人做[他]的門徒」,並向遵守這命令的人保證:「在這一切日子,直到這個制度的末期,我都與你們同在。」(馬太福音28:19,20)

「如果是耶和華的意思」(使徒行傳18:18-22)

17,18.保羅在去以弗所的途中可能曾回想些什麼?

17 迦流不理睬那些指控保羅的人,這有沒有為哥林多剛成立的會眾帶來一段平安的時期呢?我們不確定。不過,保羅繼續住了「一段時間」才向哥林多的弟兄道別。公元52年春季,他計劃從哥林多東面約11公里處的堅革里港啟航到敘利亞去。離開堅革里之前,保羅「把頭髮剃短,因為他曾經許下一個誓願」。c(使徒行傳18:18)然後,他就帶著亞居拉和百姬拉一起乘船橫渡愛琴海,去了小亞細亞的以弗所。

18 保羅從堅革里啟航的時候,可能曾回想自己在哥林多的日子。這18個月的傳道工作很有成果,他有很多美好的回憶,也有理由深感滿足。哥林多的第一群會眾已經成立,他們在猶士都的家裡舉行聚會;成為信徒的人有猶士都、基利司布全家,另外還有很多人。保羅深愛這些新信徒,因為他曾幫助他們認識真理,使他們成為基督徒。後來,他寫信給他們,說他們是寫在他心上的「推薦信」。我們有幸幫助別人加入正確的宗教,也同樣覺得與他們非常親近。看到這些「推薦信」,我們的確深感滿足!(哥林多後書3:1-3)

19,20.保羅一到以弗所就怎樣做?在追求為上帝服務的目標方面,我們從保羅身上學到什麼?

19 保羅一到以弗所就馬上開始工作。他「進了會堂,跟猶太人推理」。(使徒行傳18:19)保羅這次在以弗所只逗留了很短的時間。雖然眾人請求他多住一段時間,「他卻不答應」。臨別時,他對以弗所人說:「如果是耶和華的意思,我就會再回到你們這裡。」(使徒行傳18:20,21)使徒保羅無疑看出在以弗所還有許多傳道工作要做,因此他也想回來,但他還是把這件事交在耶和華的手裡。我們不是應該謹記這個榜樣嗎?我們有多為上帝服務的目標,固然要採取行動,但也要時刻仰賴耶和華的指引,力求按他的旨意去做。(雅各書4:15)

20 保羅從以弗所坐船去凱撒里亞,卻讓亞居拉和百姬拉留在以弗所。後來,他顯然還「上耶路撒冷」,向那裡的會眾問好。(使徒行傳18:22)之後,保羅返回出發地敘利亞的安提阿,圓滿地結束了第二次傳道之旅。不久,保羅將要開始最後一次傳道之旅了。在他前頭會有什麼事發生呢?

保羅許下什麼誓願?

使徒行傳18:18說,保羅在堅革里時「把頭髮剃短,因為他曾經許下一個誓願」。保羅許下的是什麼誓願呢?

一般來說,誓願就是一個人自願向上帝作出嚴肅的承諾,表示會採取某個行動、獻某種祭或作出某種改變。有些人猜想保羅曾許下誓願做離俗人,他把頭髮剃短是因為離俗的日子滿了。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聖經,離俗人為耶和華服務的日子滿了,就要「在會幕門口把留長的頭髮剃掉」。離俗人看來只可以在耶路撒冷剃頭,而不會在堅革里這麼做。(民數記6:5,18)

使徒行傳並沒有說保羅什麼時候許下了這個誓願,可能保羅成為基督徒之前就這麼做了。使徒行傳也沒有說保羅曾向耶和華提出什麼具體的請求。一本參考書說,保羅把頭髮剃短,可能是想「感謝上帝提供保護,讓他在哥林多能夠完成傳道工作」。

a 請看第149頁附欄「哥林多——擁有兩個海港的大城」。

b 請看第150頁附欄「鼓舞人心的經卷」。

c 請看第152頁附欄「保羅許下什麼誓願?」。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