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青年人問一》 15章105-110頁
  • 我可以有隱私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我可以有隱私嗎?
  •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1冊)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不想被打擾
  • 交朋友
  • 隱私權與你
  • 我不可以有點私人空間嗎?
    警醒!2010年
  • 我能不能有更多隱私呢?
    青年人問
  • 為何家規這麼多?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2冊)
  • 我怎樣才能得到多一點自由?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1冊)
查看更多
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第1冊)
《青年人問一》 15章105-110頁

第15章

我可以有隱私嗎?

碰到以下情況,你會有什麼反應?請在合適空格內打✔。

1.你正在自己的房間裡,門是關著的,而你的兄弟姐妹連門都不敲就闖了進來。

□ 「沒關係啊!……我有時也會衝進他們的房間啊!」

□ 「這怎麼行啊!如果我正在換衣服怎麼辦?」

2.你一到家,爸爸媽媽就開始問東問西:「你去哪裡啦?」「你去做什麼啊?」「你跟誰一起去?」

□ 「沒關係啦!……我什麼事都會跟他們說的。」

□ 「好煩啊!問這麼多幹嘛!我又不是做壞事!」

你還小的時候,隱私對你來說可能不那麼重要。那時候,你的兄弟姐妹突然闖進你的房間,你並不會生氣;爸爸媽媽問你問題,你也會馬上回答。那時候,你覺得沒有什麼事是不能說的。但現在你長大了,可能有些事不太想讓別人知道。14歲的科理說:「我喜歡有點隱私,不用事事都告訴別人。」讓我們來看看兩種很難保持隱私的情況。

不想被打擾

你一定有些很好的理由想要獨處。也許你只想「歇一歇」。(馬可福音6:31)或者你禱告時,想聽從耶穌給門徒的建議:「要進你的私人房間,關上門,然後向你在暗中的父親禱告。」(馬太福音6:6;馬可福音1:35)但問題是,當你進入自己的「私人房間」(如果有的話)把門關上時,你父母可能不認為你打算禱告!你的兄弟姐妹也可能不了解為什麼你需要私人空間。

可以怎樣做 與其為隱私而跟家人吵架,不如試試這樣做:

● 跟兄弟姐妹商量,制定一些合理的規定,讓你有些時間不被打擾。必要時,可以找父母幫忙。a

● 盡力了解父母的看法。16歲的麗貝卡說:「有時候我爸爸媽媽會來『關心』我,問我很多問題。老實說,現在的年輕人要面對的引誘很多,要是我有十幾歲的兒女,我也會『關心』他們。」你可不可以跟麗貝卡一樣,想想父母是一片苦心呢?(箴言19:11)

● 問問自己:「我平日的表現怎樣?是否令爸爸媽媽有理由懷疑我把門關上是要做壞事呢?爸爸媽媽是不是常常覺得我什麼事都不說,所以一定要像偵探那樣來『調查』我呢?」如果你平日對父母坦白,他們還是好像不太信任你,你就要用尊重的口吻、心平氣和地跟他們說你的感覺。父母解釋他們所擔心的事時要認真地聽,也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做過什麼事讓他們擔心。(雅各書1:19)

交朋友

年輕人,你會有些自己的朋友,這是很正常的。你父母想知道你跟誰做朋友,你們會一起做些什麼,這也是很正常的。但有時你可能覺得他們實在過分緊張!16歲的艾美說:「我真希望我用手機和看電郵時,爸爸媽媽不會每10分鐘就走過來,在我後面邊看邊問,『你在跟誰聯繫?』」

可以怎樣做 如果你不希望為了朋友而跟父母發生衝突,可以試試以下的建議:

● 告訴父母你的朋友是誰,也要讓父母認識他們。換一個角度想,要是你的朋友個個都好像「神祕人」一樣,那麼你父母就只得做「偵探」暗中調查你了。別忘了,你父母越了解你跟哪些人來往,就會越放心讓你跟他們做朋友。

● 再問問自己,你到底是要有隱私呢,還是想隱瞞一些事呢?22歲的布里塔妮說:「如果你住在家裡,父母為了一些事很擔心你,你應該這麼想:『我不是在做壞事,不用瞞著他們呀!』相反,如果你覺得要瞞著父母,那麼你所做的事就可能有些問題了。」

隱私權與你

現在你可以想想,在你所關心的事上可以怎樣保護自己的隱私。請回答以下步驟所提出的問題。

第一步:找出問題在哪裡 你想在哪方面有隱私權呢?

________

第二步:想想父母的看法 你覺得父母擔心什麼?

________

第三步:想想解決的辦法 你不經意地做過一些事,令父母很擔心你嗎?下次發生同樣的事時,怎樣做會更好?你希望父母怎樣做呢?

________

第四步:跟父母好好談談 你可以怎樣跟爸媽展開交談,討論你的隱私問題?

________

下一章會說什麼呢?

要是你的爸爸或媽媽去世了,你可以從哪裡尋得安慰呢?

[腳注]

a 本書第6章有更多資料。

重點經文

「你要盡力向上帝表明自己是蒙悅納的,是無愧的工人」。——提摩太後書2:15

建議

跟父母討論隱私問題時,不要埋怨,要說出自己的憂慮。埋怨跟說出憂慮有什麼分別呢?你埋怨父母,討論時就會著眼於你認為他們做得不對的地方;你說出自己的憂慮,你跟他們就會著眼於找方法來解決問題。

你可知道……?

你對父母越坦白,他們就越會信任你。

我要這麼做!

為了得到(或再次得到)父母的信任,我要這麼做:________

關於這一章,我想問爸媽的問題是:________

請想一想……

● 為什麼父母有權知道你的事?

● 你學會怎樣跟父母好好溝通,對你日後跟其他成年人溝通有什麼幫助?

[第108頁的精選語句]

「爸爸媽媽不希望有不好的事發生在孩子身上,才會做一些好像侵犯孩子隱私的事。孩子可能覺得爸爸媽媽的做法不對。但說實在的,如果我有孩子,我也很可能會這麼做。」——阿蘭娜

[第109頁的圖片]

信任好比工資,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