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洞悉上》 古特
  • 古特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古特
  • 洞悉聖經(上冊)
  • 相似資料
  • 尼甲
    洞悉聖經(上冊)
  • 撒馬利亞人
    洞悉聖經(下冊)
  • 約翰福音第4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被擄,放逐
    洞悉聖經(上冊)
查看更多
洞悉聖經(上冊)
《洞悉上》 古特

古特

(Cuth,Cuthah)

公元前740年,亞述王從撒馬利亞擄走以色列人,然後把包括古特人在內的一些外族人遷移到撒馬利亞,古特是古特人的故鄉。(王下17:23,24,30)來自古特和另外一些地方的人在撒馬利亞定居後,有獅子在他們中間出沒,咬死好些人。他們向亞述王求助,亞述王就打發擄來的一個北方以色列國的祭司回去,教當地人崇拜耶和華。可是,由於以色列人多年來所作的崇拜根本不蒙上帝悅納(王上13:33,34;16:31-33),因此那個祭司並不能幫助人以正確的方式崇拜耶和華,各族人仍然「崇拜自己的神」,古特人也繼續供奉他們的神尼甲。古特人和別的民族的人跟留下來的以色列人通婚,所產生的民族後來統稱為「撒馬利亞人」。據約瑟夫斯記載,這些人在希伯來語裡「叫做古特人,希臘人則把他們叫做撒馬利亞人」。(《猶太古史》第9卷290節[14章3段])人們使用「古特人」這個稱呼,看來是因為最早被遷移到撒馬利亞的民族當中,古特人的數量最多。(王下17:24-41)

在巴比倫東北約50公里(30英里)的泰勒易卜拉欣(伊瑪易卜拉欣)發現了一些關於訂立合同的泥板,其中提到「Kutu」(古特的阿卡德語名稱),許多地理學家因而認為泰勒易卜拉欣就是聖經說的古特。從這個地方周圍的環境看來,古特曾是巴比倫帝國中一座重要的城,面積可能也相當廣闊,現今所見的土崗高約18米(60英尺),周長3公里(2英里)。廢墟中有一處很顯眼,相信是獻給尼甲的古代神廟,這跟聖經說「古特人」崇拜尼甲神一致。(王下17:29,30)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