鈸
(Cymbals)
聖經時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多與豎琴、號筒等樂器配合演奏,跟現代的鈸很類似。(撒下6:5;代上15:28;代下5:12,13)譯做鈸的兩個希伯來語名詞(tsel·tselimʹ采采林;metsil·taʹyim梅齊塔因)來自詞根tsa·lalʹ(察喇),意思是「鳴;發顫」。(撒上3:11;哈3:16)根據歷代志上15:19,在耶和華的聖殿裡用的都是銅鈸,除此之外,聖經就沒有作過其他描述了。在埃及一座古墓出土的一對鈸,樣式大概跟聖經所說的鈸類似,直徑約14厘米(5.5英寸),中間有把手,用包含小量銀的銅合金製成。
詩篇150:5先說有「清脆的鈸」,然後又說有「洪亮的鈸」,也許顯示以色列人所用的鈸不只一種。既然3,4節中每行詩都提到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樂器,5節中的兩行詩也很可能跟上文一樣,是提到兩種鈸:一種直徑較小、聲音清脆,另一種直徑較大、重擊時發出的聲音洪亮而深沉。
使徒保羅以「鳴響的鐃鈸」做比喻,指出人如果不是本著愛,即使能說方言甚或天使的語言,也價值不大。(林前13:1)至於其他提到鈸的經文,包括上述的,都跟崇拜耶和華的安排有關。(代上13:8;16:5,42;25:1,6;代下29:25;拉3:10;尼12:27)在聖殿裡,擊鈸的樂師都是受過訓練的利未人。(代上16:4,5,42)雖然有學者認為鈸在古代是利未人或祭司專用的樂器,但既然詩篇150:1,5呼籲人人都「要讚美耶和華!……要用……鈸讚美他」,這顯示鈸也是民間的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