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浦路斯
(Cyprus)
地中海東北隅的一個海島,距小亞細亞的西利西亞海岸約70公里(43英里),距敘利亞海岸約100公里(62英里)。塞浦路斯繼西西里和薩迪尼亞後,是地中海第三大海島。塞浦路斯的主要陸地長約160公里(100英里),但在東北隅有一塊狹長的陸地向海面延伸,長約72公里(45英里)。海島最寬處是97公里(60英里)。西南部有特羅多斯山脈,其中的奧林波斯山海拔1951米(6401英尺),是塞浦路斯的最高峰。另一個山脈沿著北岸綿延,兩個山脈之間是中部一個平原。冬天,山頂蓋著白雪;夏天,平原乾燥炎熱。自古以來,島上銅礦豐富,馳名遠近,「塞浦路斯」這個名字也因而成為「銅」的同義詞。
地圖:塞浦路斯
歷史證實《希伯來語經卷》中的「基提」主要指塞浦路斯。(賽23:1,12;但11:30)塞浦路斯不單以銅礦聞名,島上也盛產優質木材,尤其是柏木。柏木看來經腓利基海岸運到泰爾,用作造船的材料。(結27:2,6)
既然塞浦路斯跟聖經所說的基提密切相關,學者因而認為塞浦路斯的原居民跟希臘多少有點關係。(見創10:4;雅萬是愛奧尼亞人或早期希臘人的祖先)正如條目基提的資料表明,兩者確實有一定的關係。
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大帝在伊蘇斯戰役中取得勝利,塞浦路斯城邦的國王就跟他結盟。亞歷山大死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操控了塞浦路斯。接著塞浦路斯主要受埃及人統治,直到公元前58年才被羅馬人吞併。公元33年五旬節,可能有來自塞浦路斯的猶太人前來耶路撒冷,雖然聖經沒有明確記載。一個名叫約瑟的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他的別名巴拿巴更為人所知。(徒4:36)
基督教 司提反被殺害之後,基督徒大受迫害,分散到各處。有些門徒到了塞浦路斯,向當地的猶太居民傳道。塞浦路斯有些說希臘語的基督徒來到安提阿(在塞浦路斯對面的敘利亞海岸),向說希臘語的人傳道,成果卓著。(徒11:19,20)保羅、巴拿巴奉派從安提阿啟程,踏上他們第一次的傳道旅程(約公元47-48),別名馬可的約翰也陪同他們上路。他們第一個到訪的地區就是巴拿巴的家鄉塞浦路斯。他們來到塞浦路斯東岸一個商業重鎮薩拉米斯,發現該城有不止一個猶太會堂,顯示有相當多猶太人住在那裡。他們在薩拉米斯宣講上帝的話語,接著走遍全島,來到西岸的帕福斯。帕福斯當時是這個羅馬行省的首府。在這裡,他們遇到對聖經感興趣的行省總督士求·保羅,也遭到巫師以呂馬的反對。(徒13:1-12)
歷史家路加記述塞浦路斯由「行省總督」治理,這是事實。公元前22年,塞浦路斯就歸羅馬元老院管轄,因此治理該島的不是副將,而是行省總督,代表元老院行使總督的職權。
保羅和同伴從帕福斯的港口乘船,到了小亞細亞海岸的潘菲利亞。(徒13:13)大約兩年後,巴拿巴帶著別名馬可的約翰重回家鄉,在當地繼續幫助人成為基督的門徒;保羅則開始他的第二次傳道旅程(約公元49),走遍小亞細亞。(徒15:36-41)使徒保羅在第三次傳道旅程結束時(約公元56),在小亞細亞西南岸的帕大拉坐船到腓尼基。途中望見了塞浦路斯,就「從島的南邊駛過」,顯然經過島的西南端,朝著泰爾航行。(徒21:1-3)不久,保羅抵達耶路撒冷,在拿孫的家作客。拿孫跟巴拿巴一樣,是塞浦路斯人。(徒21:15,16)保羅坐船前往羅馬的途中,船「因為逆風,就靠著塞浦路斯的背風面航行」。當時正是年中刮西風和西北風的日子,船如果橫渡大海就會逆風,因此船顯然繞過塞浦路斯的東端,然後沿小亞細亞的海岸前進,從陸地刮來的微風有助於船隻向西行駛。(徒27:4,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