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亞述帝國
亞述帝國的歷史可說是一部戰爭史,也記載了許多以酷刑虐待戰俘的事。宗教對亞述人的生活操有強大的影響力,而戰爭被視為體現神聖宗教的最佳方式。歷史家W.B.賴特寫道:「亞述人以戰爭『為業』,祭司更是戰爭的始作俑者。好戰的亞述人非常虔信宗教,他們會先分給祭司一定數量的戰利品,然後才分給其他人。由於祭司的生活主要靠這些戰利品,他們自然大力鼓動戰爭。」(《古城》,1886,25頁)
聖經和世俗歷史都記載,以色列和亞述之間有很多次接觸。以色列曾被迫向亞述王進貢。公元前740年,北方以色列國的首都撒馬利亞被亞述軍攻陷,數以千計的人被擄到異地。耶和華容許這件事發生,顯示叛道的以色列國已墮落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但當西拿基立企圖進一步攻佔耶路撒冷時,耶和華卻派一個天使在一夜之間消滅了亞述軍隊的18萬5000人。(賽36:1-37:38)正如耶和華的先知預告,亞述最終淪為荒涼的廢墟,巴比倫繼而成為新的世界霸權。(賽23:13;番2:13)
地圖:亞述帝國
亞述納西拔二世位於尼姆魯德(加拉)的宏偉宮殿,由考古學家A.H.萊亞德繪製
牛身人面有翼的神獸巨像,是薩爾貢二世擺在宮殿的裝飾品
亞述納西拔二世位於尼姆魯德的宮殿牆上的浮雕,獵獅是亞述王的娛樂活動之一;尼尼微城被稱為「獅子的住處」(鴻2:11)
亞述納西拔二世、侍從和守護神在王宮裡的場景;浮雕取自尼姆魯德(加拉)的宮殿,現藏於大英博物館。宗教對亞述的政治操有強大的影響力
亞述納西拔二世在戰場上馳騁,他的神阿舒爾飛在前頭,也在彎弓射箭。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亞述納西拔二世面前一些神祇的標誌。有角的頭盔據說象徵阿舒爾神,有翅膀的圓盤象徵太陽神沙瑪什,新月象徵月神辛,叉型線代表阿達德神的雷電,星星象徵伊什塔爾神
西拿基立的代表譏嘲耶和華,並命令耶路撒冷全城投降
西拿基立稜柱(又稱泰勒稜柱,現藏於大英博物館),這是西拿基立最後的編年史之一,內容誇耀自己入侵猶大,卻完全不提軍隊受到致命的一擊
殿牆上刻畫了亞述人的暴行。左圖:被活活剝皮拔舌的迦勒底人。下圖和右圖:被活活剝皮並掛在柱上的拉吉俘虜
正如聖經預告,尼尼微(近景是庫揚積土崗)最終淪為「淒清荒涼」之地。(鴻2:10)
《巴比倫編年史》中的一塊泥板(上圖),詳細記述了巴比倫人怎樣將這座盛極一時的城洗劫一空(《巴比倫編年史》大英博物館21901,又稱《加德編年史》或《尼尼微覆滅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