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墓地
(Grave)
埋葬死人的地方。今天,雖然「墓」一般指在地裡挖出來的墓穴,但希伯來人和其他東方民族的墳墓卻大多是岩洞,有天然的,也有人工開鑿的。希伯來語qeʹver(凱貝)最常用來指墓、墓地或墳場。(創23:7-9;耶8:1;26:23)相關詞語qevu·rahʹ(凱布拉)同樣可指在地裡挖出來的墓穴或從岩石開鑿出來的墓窟。(創35:20;撒上10:2)
在希臘語中,通常用來指墓或墓地的詞語是taʹphos塔福斯(太28:1),動詞thaʹpto(塔普托)的意思是「埋葬」(太8:21,22)。mneʹma姆內馬(路23:53)指墓穴,mne·meiʹon姆內米翁(路23:55)指紀念墓。
上述希伯來語和希臘語都指個別的墓或墳,表示多於一個時會以複數詞形出現,跟希伯來語sheʼohlʹ(希屋爾)及其希臘語的對應詞haiʹdes(海地斯)明顯有別。由於「希屋爾」和「海地斯」泛指人類共同的、抽象的墳墓,所以總是以單數詞形出現。因此,雖然《英王欽定本》把「sheʼohlʹ」和「haiʹdes」譯做「地獄」「墓」和「坑」,很多現代的英語聖經譯本並沒有跟隨這個做法,反而把這兩個詞音譯為「希屋爾」和「海地斯」。(見墳墓)
另一方面,由於人一旦被埋在某個墓或墓穴裡,就彷彿進了「希屋爾」,因此實際埋葬死人的地方雖然不等於「希屋爾」,卻常跟「希屋爾」同時 被提到。(伯17:1,13-16;21:13,32,33;詩88:3-12)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3:13引述詩篇5:9的話,把邪惡和滿口欺詐的人的喉嚨比作敞開的墓。這些人所說的話污穢不潔,對人有害無益,彷彿敞開的墓那樣,堆滿死人和腐爛的屍骸。(參看太15:18-20)
猶太人習慣把先人的墓刷上白灰,好讓路過的人不致因誤觸而不潔淨。每年逾越節前的一個月,耶路撒冷附近的墓地都得刷上白灰,以免有人因誤觸而成為不潔淨,無法在這個重要的節日參與崇拜的活動。耶穌以這個習俗為喻,指責抄經士和法利賽派徒具正義的外表、內心卻「充滿虛偽和不法」。(太23:27,28)
雖然聖經把墓比作深坑,說掉進去的人都渴望獲得解救,但約伯卻借墓地為喻,說有些人由於不了解造物主的旨意,對未來毫無希望,所以他們經受磨難時因絕望而寧願死去,為「找到墓地而歡欣雀躍」。(伯3:21,22)事奉真神的人所抱的心態卻截然不同,他們一生專注於為造物主服務,並深信復活的應許必實現。(詩16:9-11;徒24:15;腓1:21-26;提後4:6-8;來11:17-19;見埋葬,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