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俄米
(Naomi)〔我的喜樂〕
路得的婆婆。路得是大衛和耶穌基督的祖先。(太1:5)
拿俄米是以法他人以利米勒的妻子,士師時代他們居於猶大地的伯利恆。由於當地發生了嚴重的饑荒,拿俄米跟丈夫和兩個兒子(瑪倫和基連)僑居摩押地。以利米勒去世後,兩個兒子都娶了摩押女子為妻,一個名叫「路得」,一個名叫「俄珥巴」。大約十年後,兩個兒子也相繼去世,兩人都沒有子嗣。(得1:1-5)
拿俄米痛失夫兒,決定返回猶大。起初她的兩個媳婦跟她一同上路。途中拿俄米勸她們回娘家,各自嫁人,因為拿俄米「太老了,不能再有丈夫」,也無法再生兒子給她們做丈夫。於是,俄珥巴就回去了。但路得深愛拿俄米,也深愛拿俄米所敬拜的耶和華上帝,就緊緊跟隨拿俄米。(得1:6-17)
回到伯利恆之後,拿俄米對來見她的婦女說:「不要叫我拿俄米[意即『我的喜樂』],叫我瑪拉[意即『苦』]吧,因為全能者使我吃盡苦頭。」(得1:18-21)當時是收割大麥的時期,路得充滿愛心,到田裡拾取遺下的莊稼,以維持自己和婆婆的生活。她所到的一塊田,剛巧是屬於波阿斯的。(得2:1-18)路得後來告訴婆婆她在誰的田裡拾麥穗,拿俄米馬上看出耶和華正在指引事態發展,因為波阿斯是以利米勒的近親,是有權購贖她們的人之一。拿俄米鼓勵路得向波阿斯陳述這件事。(得2:19-3:18)波阿斯迅速回應,按照慣常的合法程序,向拿俄米購贖以利米勒的產業,又根據娶兄弟遺孀,為死者立後的習俗而娶了路得,路得也就代拿俄米成為波阿斯的妻子。他們後來生了一個兒子,鄰家的婦女給孩子起名叫「俄備得」,說:「拿俄米得了一個兒子。」這樣,俄備得就成為猶大部族以利米勒家的合法繼承人。(得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