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洞悉上》 鵪鶉
  • 鵪鶉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鵪鶉
  • 洞悉聖經(上冊)
  • 相似資料
  • 你知不知道?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1年
  • 基博羅哈他瓦
    洞悉聖經(上冊)
  • 營
    洞悉聖經(下冊)
  • 大自然彰顯上帝的智慧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8年
查看更多
洞悉聖經(上冊)
《洞悉上》 鵪鶉

鵪鶉

(Quail)〔希伯來語selawʹ塞拉烏〕

一種小鳥,體胖,身長約18厘米(7英寸),大多在陸地上行走,肉質美味可口。據報在1920年以前,埃及每年出口約三百萬隻鵪鶉,銷往海外市場。不過,自那時以來,鵪鶉的出口數量已減少了。

聖經記述的顯然是普通鵪鶉(學名Coturnix coturnix),屬於候鳥,春天從非洲向北遷徙,3月左右到達埃及,接著經過阿拉伯和巴勒斯坦,冬天來臨就飛回原地。鵪鶉集體遷移,路程分成幾段,通常只在夜間飛行;能飛得很快,但路程不能太長。由於身體重,翼羽短,鵪鶉的遷徙能力相對較弱,有時到達目的地已筋疲力盡,所以鵪鶉通常低飛,而且順風才飛。理查德·邁納茨哈根上校記述黎明時分在埃及的塞得港,鵪鶉飛過街道時,人們有時會用捉蝴蝶的網子捕捉牠們。(《阿拉伯鳥類》,愛丁堡,1954,569頁)

聖經記述在春季發生的事件時(出16:1)首次提到鵪鶉(出16:13),當時該是鵪鶉飛回北方的時候。經文記載在西奈半島的遜曠野,以色列人為了食物大發怨言。耶和華就向摩西承諾,以色列人在「黃昏必有肉吃」,早晨也必有餅可以吃飽。(出16:12)那天傍晚,「鵪鶉上來,布滿了營地」;到了早晨,嗎哪就見於地面上。(出16:13-15;詩105:40)大約一年後,也是在春天(民10:11,33),以色列人因為只有嗎哪吃而再發怨言,耶和華就預言他們有肉可吃,而且可以吃「整整一個月」,直到他們厭惡為止。(民11:4,18-23)接著上帝刮起風來,很可能是東風或東南風,把鵪鶉由海上吹來,「落在營地上」,散布營地四周一大片土地,達幾公里,「多如塵土」。(民11:31;詩78:25-28)

經文記述鵪鶉「離地面約有二肘[約1米;3英尺]」。(民11:31,和合)對於這個記載,學者們有不同的解釋,有的認為鵪鶉實際落到地面上,積聚起來,有些地方達1米高。有的卻提出異議,說鵪鶉如果這樣積聚的話,大多會死亡而不適合以色列人食用。他們認為經文是說鵪鶉在地面上低飛,以色列人因而很容易把牠們打下來,捉住牠們。希臘語《七十子譯本》和《通俗拉丁文本聖經》都用類似的譯法。前者說:「營地周圍都是鵪鶉,離地面約有二肘」;後者說:「營地周圍都是鵪鶉,牠們在空中飛,離地面約有二肘高」。

以色列人用了一天半的時間捕捉鵪鶉,「至少的也取了十賀梅珥[2200升;62蒲式耳]」。(民11:32,和合)既然摩西說當時「步行的男丁就有六十萬」(民11:21),他們捕捉的鵪鶉數目必定有千百萬隻之多。單是遷徙的鵪鶉,是不可能有這麼多的,因此這一定是上帝施行的奇跡。以色列人根本吃不了這麼多鵪鶉,所以貪婪的以色列人「把鵪鶉攤開來,擺在營地四周」。(民11:32)他們可能想盡量把宰殺了的鵪鶉曬乾,留到日後食用。這跟古埃及人的做法類似。希羅多德的著作(第2卷,77節)說埃及人把魚放在陽光下曬乾。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