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狄
(Sardis)
又譯薩迪斯。古代呂底亞(在小亞細亞西部)的國都,亞細亞女神(阿耳忒彌斯或西布莉)的崇拜中心。撒狄位於蓋迪茲河(古時叫赫爾墨斯河)南面,在推雅推拉(今天的阿克希薩爾)南面約50公里(30英里),士每拿(今天的伊茲密爾)東面約75公里(47英里)。撒狄的衛城建在一個險峻的山岩上,難以攀登。撒狄南面的交通雖然受山脈阻隔,卻操控了連貫東西的貿易路線。由於鄰近土地非常肥沃,加上城中的商業活動、對外貿易、生產羊毛布料和地毯,撒狄日益富裕,地位舉足輕重。有一段時期,撒狄的人口可能達五萬多人。
公元前6世紀,居魯士大帝打敗了呂底亞最後一位國王克羅伊斯,其後撒狄成為波斯帝國的西都達二百多年之久。公元前334年,撒狄毫無反抗地歸降亞歷山大大帝。接著又先後被別迦摩和羅馬統治。公元17年,一場大地震幾乎把撒狄夷為平地。靠著羅馬慷慨的援助,撒狄得以重建起來。
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斯說,在公元前1世紀,撒狄有個相當大的猶太社區。(《猶太古史》第14卷259節[10章24段])公元1世紀末葉,撒狄的基督徒會眾需要在靈性上「醒來」。然而,這群會眾仍有些基督徒「沒有玷污外衣」。(啟3:1-6)
撒狄古城的遺址還殘留著幾個著名的遺跡,包括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或西布莉)神殿、一個羅馬露天劇場和競技場,以及一個猶太會堂。(見下冊946頁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