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洞悉上》 劇場
  • 劇場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劇場
  • 洞悉聖經(上冊)
  • 相似資料
  • 以弗所的劇場及其周邊建築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埃皮達魯斯劇場——歷千百年仍然完好無缺
    警醒!2000年
  • 古代以弗所城的生活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7年
  • 以弗所
    洞悉聖經(下冊)
查看更多
洞悉聖經(上冊)
《洞悉上》 劇場

劇場

(Theater)

供演出戲劇(包括悲劇和喜劇)、歌舞、音樂及各類表演的場所(希臘人稱之為theʹa·tron泰阿特龍)。古時在劇場上演的節目大都以不道德的事為題材,忠信的基督徒都不會去看。(弗5:3-5)不過,劇場有時也作其他用途,是公眾聚集的地方。

在銀匠底米特發動的騷亂中,保羅和他的同伴就被群眾拉到以弗所的劇場去。當時保羅本想到聚集在劇場裡的民眾那裡去,但門徒不讓他這樣做,一些管節期競技的官員也出於善意勸阻了他。(徒19:23-31)

希臘人開始建劇場是公元前5世紀的事;久而久之,大小劇場就在各主要城市紛紛建起來了。古希臘劇場多呈半圓形,建於兩座小山之間的凹地上。觀眾的座位用木頭或石頭建成,分成不同的區域,沿著平緩的山坡呈階梯式排列。劇場中間是or·kheʹstra奧凱斯特拉(即歌舞表演區),然後是一個凸出地面的舞台,舞台後面有ske·neʹ斯凱內,即「景屋」或「背景」。

考古學家在以弗所、雅典和哥林多都找到劇場的遺跡。在以弗所發掘出來的大劇場共有66排座位,能容納約2萬5000名觀眾。劇場的音響效果極佳,即使坐在最高一排,也可以清楚聽見舞台上的人低聲細語。

古羅馬劇場大都是獨立式建築,並非依山而建,有的在表演區和部分觀眾席上蓋了天篷。其中一種是羅馬圓形劇場,都是露天的,中央是一大片空地或競技場,觀眾看台則沿四周層層排列。現在尚存的羅馬大鬥獸場就是典型的古羅馬圓形露天劇場,建於公元80年。希律大帝也在幾個城市建過劇場,包括大馬士革和凱撒里亞。約瑟夫斯說,希律「除了在耶路撒冷建劇場,還在平原上建了一座很大的圓形露天劇場」。(《猶太古史》第15卷268節[8章1段])

希臘語「泰阿特龍」既指劇場,也指在劇場上演的「戲」。保羅說:「我看上帝把我們做使徒的當做死囚一樣,在最後示眾,因為我們在世人面前,就像劇場裡的一台戲[『泰阿特龍』],讓天使和人類觀看。」(林前4:9)保羅在這裡暗指的,看來是羅馬競技會中例行的壓軸節目,就是一些赤身裸體、手無寸鐵的人被帶進圓形競技場內,跟野獸搏鬥,必死無疑。

希臘人和羅馬人有一個習慣,就是把死囚帶到劇場示眾,讓他們受盡恥笑侮辱。保羅在寫給希伯來裔基督徒的信中談的就是這種情景。雖然聖經沒說當日的基督徒實際有過這樣的遭遇,但他們無疑經受過類似的患難。難怪使徒保羅說:「你們要回想從前的日子。你們蒙了光照以後,在艱險的搏鬥中忍耐,吃盡苦頭,有時候像在劇場裡,當眾受侮辱受患難,有時候與遭遇這種苦難的人同受折磨。」(來10:32,33)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