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朋友抑或這個世界的朋友?
良朋是對我們有益的。你喜歡和宇宙中最有能力的一位建立起友誼嗎?你可以這樣行,但是必須依照他所訂的條件。
「在1850年,美國的人民中只有百份之15屬於某一個教會。今日卻有百份之60以上是教友……顯然的結論是今日有一種靈性上的甦醒正在發生中。你可以從一般非教士階級所推行的各種蓬勃運動,從宗教領袖們品質的改良,從龐大的教堂建築計劃和大規模的傳道運動等看出這件事實。」艾森豪總統的牧師艾爾遜博士(Dr. E. L. R. Elson)這樣說。——《紐約時報》(Times)1957年6月24日刊。
可是,在這件事上豈不是有些不妥的地方嗎?同年9月26日刊的《時代雜誌》引用了一段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報告,它表明在1957年上半年度的六個月中犯罪案件比前一年的上半年度增加了百份之8.4而成為及至那時為止最高的記錄。同時它又表明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的則話,1957年將會成為,按聯邦調查局接獲的報告,嚴重的犯罪案件在一年內超過兩百萬宗的連續第六年。
美國密昔根州沙金諾(Saginaw, Michigan)地方一位羅馬天主教的主教的看法似乎比較與事實相符一點。他感到四分之一以上的天主教徒都只是「同路人」或違背教義的人,而且雖然「教區在物質的情況方面一直大有進展,……但在靈性方面的情形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時代雜誌》,1957年9月23日刊。
蘇克門博士(Dr. R. W. Sockman)最近所說的話亦更恰當地指出真實的情形。他說:「教會的統計數字在不斷增加,但信徒個人在靈性方面卻陷於停頓的狀態……他們個人與上帝之間缺乏一種必要的密切關係。」——《紐約時報》1957年10月21日刊。
為什麼會有這種一方面教會會友數目增加到最高峰而另一方面犯罪的狂潮亦不斷創下新記錄的矛盾現象發生呢?為什麼我們可以說「個人在靈性方面卻陷於停頓的狀態」呢?因為在今日宗教所吸引的人當中,大多數對於『與上帝發生一種必要的密切關係』並不真正感興趣。他們想同時做上帝和這個世界的朋友。他們喜歡和上帝攀拉一點關係,因為他們以為在遭遇危難和死亡的時候上帝的友誼可以供他們利用一下;可是如果要他們放棄這個世界的友誼而培養對上帝的友誼的話,他們就不幹了。
為什麼不可能
可惜在這一點上他們卻錯了。有任何正常的人會想同時走向東方和西方嗎?或同時向下又向上走嗎?或他會要一碗同時又熱又冷的湯嗎?當然不會!然而企圖同時做上帝和這個世界的朋友也正如企圖同時做這些事一樣不可能,但這正是大多數所謂的基督徒正在企圖做著的事。這也是為什麼世人的道德和靈性的健康並沒有隨著教友數目的增加而提高的原因。
當耶穌在地上的時候,他並沒有犯過這樣的錯誤。他曾為自己和門徒禱告說:「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另一次他又對他們說:「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約翰福音17:16;15:19。
這就是他的使徒和早期的門徒對於這件事的瞭解,也就是為什麼他的心愛使徒約翰寫道:「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同時也是為什麼他的門徒雅各如此嚴厲地責備某些人說:「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哪,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上帝為敵麼?」——約翰一書2:15;雅各書4:4。
為什麼我們不可能一方面做上帝的朋友,同時又做這個世界或聖經在有些地方稱為這「事物制度」的朋友呢?因為這個世界不但包括一個顯形的部份,即由商業,政治,宗教和社會所組成的「地」,同時也包括一個隱形地由撒但和他的鬼魔所組成的「天」。——彼得後書3:7。
這個世界的顯形部份是在隱形的「天」控制之下的,因此處處都現出撒但的精神和遵行著他的旨意。他是「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這就是為什麼耶穌將撒但稱為「這世界的統治者」和為什麼保羅說他是「[這事物制度]的神」,「弄瞎了不信之人的心眼」的緣故。的確,「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既然撒但是與耶和華上帝作對的邪惡仇敵,當然所有想和上帝做朋友的人絕不能和撒但的世界建立任何友好的關係。
既然如此,我們怎樣才能夠避免和這個世界做朋友呢?到修道院裡去或變成一個避世的隱士嗎?不是的,那只是異教徒所採用的方式;聖經從來沒有吩咐我們如此行。耶穌和當時跟從他的人從沒有躲開或避免與一般平民接觸,可是他們絕非這個世界的朋友。——馬太福音4:17。
與這世界保持分離
上帝差遣耶穌到地上來作為代表他的使節,負著一種促請人與上帝和解的任務。自從耶穌升返天上之後,他的門徒一直在替他執行這項任務,正如保羅告訴我們說:「所以我們作[代替]基督的使者,就好像上帝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求你們與上帝和好。」為了具備作使節所應有的正當態度,我們必須『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我]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哥林多後書5:20;羅馬書12:2。
一位大使會小心遵守他被派駐的國家中的律法,但不論何時他都會效忠於他的母國政府。作為獻了身的基督徒,我們的立場也一樣;我們必須效忠於上帝的王國而不是效忠於這個世上的政府,因此我們不但要禱告「願你的國降臨,」同時也要『[繼續不斷地]先求[上帝]的國和他的義』,正如一位大使不會讓自己被牽涉在他被派駐的國家的政治糾紛中,我們也不應該讓自己被捲入今日使世界各國四分五裂的政治爭論裡——馬太福音6:10,33。
這便是耶穌所採取的途徑。他拒絕被捲入當時的政治糾紛中,反之他坦白地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當他說:「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上帝的物當歸給上帝」時,他劃下了一道清楚的分界線。該撒可以向我們抽稅,但是我們心中「專一的效忠」和我們的生命卻是屬於耶和華上帝的;因為正如保羅指出,「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約翰福音18:36;馬太福音22:21;出埃及記20:5;腓立比書3:20。
為了和那委任我們作大使的君王做朋友,我們不能讓這個世界的各種商業事務纏住我們,正如一位世上的大使不能容許自己在被派往的國家裡沉迷於積聚私人的財富一般。他之被派到該國並非為了使自己致富,反之是要代表他的母國的權益。所以我們絕不能讓自己陷入貪財的網羅中。「貪財是萬惡之根,」但是我們所要培養的是「敬虔加上知足的心,」因為這「便是大利了。」我們不應該「積儹財寶在地上,」反之我們要忠心地代表上帝的王國,藉此「積儹財寶在天上」而「在好事上富足。」——提摩太前書6:10,6;馬太福音6:19,20;提摩太前書6:18。
在這件事上耶穌也為我們立下了榜樣。如果他想利用醫治病人的能力來賺錢的話,他可以積下何等龐大的一筆財富!可是他從來沒有想過這種念頭,因此他可以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都沒有枕頭的地方。」他又警告他的門徒不要一方面企圖做上帝的朋友,但另一方面又與貪婪的商業主義和物質至上主義為友,他說:「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財利]。」——馬太福音8:20;6:24。
如果想做上帝的朋友,我們必須過一種潔淨的生活,全心盡力地從事公義的工作,並且盡可能服從耶穌基督所立下的完美榜樣;只有這樣我們才適宜作聖潔的上帝耶和華的使者。所以我們必須小心「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深知「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雅各書1:27;約翰一書2:16。
最後,為了成為上帝的朋友,身為他的使者的基督徒必須遠離所有屬於這世界而與上帝的道聖經抵觸的偽宗教。上帝嚴禁以色列人參加任何宗教統一或宗教聯合的運動。我們的模範耶穌也拒絕和當時的法利賽人,撒都該人或擁護希律的人同流合污。因此聖經訓令基督徒說:「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撒但]有什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麼相干呢?上帝的殿和偶像有什麼相同呢?」——哥林多後書6:14-16。
由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為什麼雖然今日教友的數目在增加,犯罪亦同時增加,並且「個人在靈性方面卻陷於停頓的狀態。」百寧甘(Burlingame)在他所著的《美國的良心》(The American Conscience)一書中適切地表達這點說:「從大部份說來,宗教已成為一種社會的傳統——在困難的時候頗有用處,但卻不用負擔任何責任。」我們若要成為上帝的朋友就必須負起作他的使者的責任,這意思就是說我們必須將上帝的事務和他王國的事務置於首位;不要企圖效忠於它而又同時效忠於這世上的列國;不要為了追逐商業利益而忽視了上帝的王國;不要以不適合基督徒的使者身份的行為令上帝和他的王國蒙羞;也不要和世上許多與聖經背道而馳的偽宗教組織同流合污。
如果我們企圖同時做上帝和這個世界的朋友,我們便會變成『不冷也不熱,結果必被基督徒從口中吐出去。』但是我們若專心一意地做上帝的朋友,將我們「專一的效忠」獻給他,於是在他所定的時候,他便會將我們接到他那公義的新世界裡去。——啟示錄3:16;路加福音16:9;彼得後書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