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嗎哪」仍然為人所吃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當以色列人在曠野流浪的四十年間將嗎哪賜給他們作食物。這種東西在外形方面好像白色的種子一般,並且是甜的,「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出埃及記16:13-31)鑑於這項描述,美國的《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在1957年十二月刊一篇題名為「使舊約時代復活過來」的文章裡論及嗎哪的一段說話令我們頗感興趣。
「我們再次發現一個聖經故事獲得真確的事實所支持,因為嗎哪自天而降的奇蹟其實每天都在西乃半島發生。每年夏天必定有許多滋味甘甜而營養豐富的白色圓粒神秘地出現在樹叢上。在最盛的時候一個人在一天之內能夠收集兩磅之多。
「1927年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有一位動物學家,保頓海瑪教授(Professor F. S. Bodenheimer),親自到西乃半島探測嗎哪的秘密。他那飽經訓練的目光很快便看穿了這個奧秘:這種蜜味的圓粒原來是一種昆虫的分泌物。
「這些細微的生物吸吮植物的汁液。這種汁液所含的氮雖然不多,但卻是昆虫在生理上所需要的。這種汁液並且含有很豐富的炭水化合物。當昆虫將氮吸收了之後,它們便把多餘的汁液分泌出來。於是蒸發很快將其轉變為粘性的固體。
「直至今日嗎哪仍然是近東一種很受人歡迎的糖食。最著名的一種來自克得斯坦(Kurdistan),在巴格達(Bagdad)的街道上售賣這種糖食的小販們將其稱為『嗎』。」
雖然上帝顯然需要施行一個奇蹟才能使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獲得足夠的嗎哪,尤其是在每個星期五使供應增加一倍,而星期六安息日卻完全沒有,但嗎哪這種東西之具有一積自然的根據,而且直至今日在聖經的記載說以色列人曾經居留的地方仍然可以見到,這無疑是一件非常令人感覺興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