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61 6/1 323-324頁
  • 你對自己仁慈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你對自己仁慈嗎?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 相似資料
  • 在何時不應對自己仁慈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 不再為自己活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5年
  • 要用仁慈的態度待人
    向偉大的導師學習
  • 「不斷證明你們自己的為人如何」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2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守》61 6/1 323-324頁

你對自己仁慈嗎?

你對自己仁慈嗎?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像它在表面上看來那麼簡單。美聯社的作家波珥(H. Boyle)有一次寫道:「人具有一種使他異於其他動物的才能——那就是使自己煩惱的才能。他是唯一會故意捨棄歡樂而使自己苦惱的動物。他是唯一能為自己發明煩惱和製造無謂的哀傷,並且使自悲自嘆變成一種專長的動物。他是唯一擁有太多東西而仍然永不滿足的動物……他所最渴望的東西之一——繁榮——似乎便是他最不能適應的東西。」——賓夕凡尼亞州伊斯頓城《快報》(Express)1959年三月三日刊。

當然,世上有些人由於宗教上的迷信而根本不相信人應該對自己仁慈。這些人包括東方的聖人和基督教國的苦修士。可是他們的這種行徑其實既不合乎聖經也不合乎情理,因為他們這樣行既不會得著上帝的嘉許也不能真正為人群服務。上帝的道表示我們應該仁慈地對待自己,因為它吩咐我們要愛別人像愛自己一樣。再者聖經曾譴責一般「苦待己身」的人。——馬可福音12:29-31;歌羅西書2:20-23。

另外有些人則由於無知而未能對自己仁慈。近幾十年來有許多染上了煙癮,因為他們並不知道香煙與身體的許多疾病之間的關係。不過現在這種關係已經被證實了,因此一些著名的醫學專家,例如杜連大學醫學院(Tulane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的奧斯那博士(Dr. Ochsner)和著名的勒希診所(Lahey Clinic)的莎拉·約但博士(Dr. Sara Jordan),都不願為一些患腸胃病但卻不肯放棄吸煙的病人治療,而美國醫學聯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則拒絕在其出版物的醫學刊物中登載任何香煙廣告。但直至目前製煙業仍是一門賺錢的好生意,由此可見許多人仍然由於頑固或自私而不願仁慈地對待自己。

事實上大多數的人都由於在大事上或小事上對自私的慾望低頭以致在行動上表明他們並沒有仁慈地對待自己。一個以犯罪為職業的人整天生活在恐懼之中,若不是害怕被捕便是憂慮被警察或同黨所殺;他無疑並沒有以仁慈待自己。一些以不道德的勾當為職業的婦女亦是如此。她們是最可憐的一群人,因為她們終日生活在深恐被人發覺的憂懼中,毫無希望而時常懷著自殺的念頭。由於選擇賣淫為賺錢的容易方法,他們對自己一點也不仁慈。

可是我們的自私慾望並不一定要促使我們犯下大罪才算是使我們對自己不仁慈。如果我們為了滿足口腹之慾或貪圖肉體的其他愉快而使自己變成肥胖臃腫,或患上許多肉體的病痛的任何一種,我們都可說是在虐待自己。假若我們在該上床的時候仍不忍關上電視,假若我們僅為了多享受一兩鐘頭的愉快時光而在宴會中流連忘返,以致睡眠不足而次日疲倦不堪,我們也可算是對自己不仁慈。經常坐在辦公室裡的人若讓自己變成疏懶而完全忽略了適當的運動,他們也是對自己不仁慈,因為他們的怠惰不但會促成心臟病,同時也會削弱他們對一般疾病的抵抗力。

我們若對自己仁慈,就必須能夠在我們的鄰人向我們提議作一些不明智的事時對他們說不。時常他們會由於錯誤的仁慈而勸我們放縱自己。也許他們為了想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試看他們是否能夠影響我們採取一條愚蠢的途徑。他們甚至可能在甘言勸誘中懷著祕密而不光明的動機,正如箴言23:6,7警告我們提防的一般。所以千萬不要為了想贏得好先生的名聲便對自己不仁慈。要知道適可而止。不論別人怎樣行或怎麼說,要堅守你確知是正確和最好的事。

甚至我們最好的朋友也可能犯錯誤。例如聖經告訴我們有一次耶穌警告他的門徒說他將受逼迫而被人處死,然後從死裡復活。「彼得就拉著他[苦苦地]勸他說:『主阿,[對你自己仁慈一點吧],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到]我後邊去罷,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耶人的意思』。」彼得所懷的是好意,但耶穌知道什麼才是對的。——馬太福音16:22,23。

對我們自己仁慈的意思不但只是能夠對自己和別人說不,同時也包括在責任需要你時說是。為什麼要讓一個歉疚的良心煎熬自己而不毅然負起責任呢?其實我們以較少的力量便能夠得到心靈的和平,或甚至從工作中獲得樂趣。所以上帝的道明智地勸告我們要「存著無虧的良心。」——彼得前書3:16。

對自己仁慈也牽涉到知足的問題。一個人若為了滿足自私的野心而無情地鞭策自己和別人,這可說是對自己仁慈嗎?聖經回答說:「但那些[一心]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很顯然地,一個「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的人並沒有以仁慈待自己!——提摩太前書6:9,10。

我們若要對自己仁慈便必須培養「敬虔加上知足的心,」因為這些的確是「大利」。使徒又繼續忠告我們說,我們既沒有帶什麼東西到世上來,我們也不能帶什麼去,因此只要有衣有食有住便應當知足了。——提摩太前書6:6-8。

造物主上帝期望我們對自己仁慈,因為他要我們快樂。對一切事具有遠大的眼光能夠幫助我們實行節制和知道滿足。要記得,「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箴言10:22。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