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便為一個新世界而生活
1.上帝定意要有什麼?關於這點彼得寫了些什麼話?
上帝的旨意是要有一個充滿公義的新世界。在使徒的日子這個新世界的希望曾給早期的基督徒很大的鼓勵;事實上它使他們將整個生活改變過來。他們不再為環繞他們的俗世列國而生活了;反之他們開始為那新的世界而生活。使徒彼得寫道:「這一切[環繞他們的舊世界事物]既然都要如此銷化,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得後書3:11-13。
2.人在伊甸的反叛帶來什麼結果?上帝有沒有因此放棄要有一個公義世界的旨意?
2 在彼得之前很久,宇宙的創造者耶和華已經向人表明他的旨意要有這樣的一個新世界。他通過以賽亞先知說:「看哪!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紀念,也不再追想。」(以賽亞書65:17)他的旨意從開始便是要有一個這樣的公義世界,唯獨是由於人類在伊甸園反叛的緣故,這個地球才會淪為一個充滿了罪惡和不義的地方。由於人類的罪孽,這個地球非但沒有成為一個瀰漫著和平快樂而人人享永生的樂園,反而為地上的居民帶來許多苦難和死亡。但是上帝並沒有放棄他那令人振奮的旨意,因為他應許我們義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詩篇37:29。
3.地上有義居在其中,會帶來怎樣的情形?
3 「公義」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公平,正直,善良,守法。」上帝已經宣布他的旨意是要有一個潔淨的地球,恢復成為像原始的伊甸樂園一樣美麗,而且「有義居在其中。」這會是一個充滿公平,真理和正直的世界,其中所有的居民都是奉公守法的,那便是說,他們都會遵守上帝的律法和遵行上帝的旨意。耶穌曾在他的模範禱告中教我們祈求這樣的情形在地上實現:「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9,10。
4,5.(甲)上帝為什麼要將洪水降在地上?(乙)洪水是什麼的一個模式?今日地上的情形怎樣和洪水降臨的前夕相似?
4 今日我們並非生活在這樣的一個世界裡。這個世界的居民並沒有和平相處,大部分的人也沒有以公平相待。道德很輕易便被人棄置一旁。遵守正當的法律,甚至是人的法律,也不再像以前那麼受人尊重了,因為報告很清楚地表明不法的行為正在日益增加中。但是使忠實的人最感覺不安的事實便是這個俗世對上帝所訂的神聖律法表示極少的尊重或甚至毫不尊重。在挪亞的日子地上也有類似的情形存在;當時「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世記6:5)因為當時這個邪惡的社會的罪大惡極,上帝用一場洪水將其消滅,只有挪亞和他的一家得以逃生。聖經將這件事稱為一個「地」的毀滅。實際的地球並沒有遭受毀滅,被毀滅的乃是生活在地上的人所組成的社會,因為這些人完全忘記了上帝而只為他們自己那種墮落的世俗思想而生活。——彼得後書3:5,6。
5 當時所發生的事其實是表明上帝會怎樣毀滅現今這個邪惡世界的一個小型模式。耶穌自己曾提出這個警告說:「因為正如挪亞的日子是怎樣,人子的臨在也會怎樣。」(馬太福音24:37,譯自NW)聖經曾很準確地預言到這個邪惡的世界行將遭遇末日之前的情形會和洪水之前的情形非常類似。請留意上帝感示人寫下的這些說話和事實是多麼相符:「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凶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上帝。」(提摩太後書3:1-4)你若將聖經中的其他預言仔細研究一下,便可以很明確地看出我們正生活在末世的日子中;換句話說,在我們的時代現今這個邪惡的世界便會遭遇末日。
將羊群召集到一個新世界社會中
6,7.(甲)現在耶和華正向怎樣的人施恩?(乙)耶穌怎樣論及今日召集愛好公義的人的工作?
6 毀滅這個邪惡的世界當然會牽涉到許多人的性命。但是由於上帝的慈愛和恩惠,他定意要在這個世界遭遇末日之前從萬國中將一群愛好公義的人召集出來。這些人都渴望見到正義在地上伸張;他們不但對上帝的道聖經和他所應許的新世界具有堅強的信心,並且他們的信心堅強到足以使他們唾棄這個舊世界和其中的種種惡行,轉過來遵守注定要永遠引導上帝的新世界的許多公義原則。
7 聖經很清楚地表明這件召集愛好公義的人的工作會在我們的日子進行。耶穌自己曾以「綿羊和山羊」的比喻為例說明這件事實。馬太福音25:31-46所載的比喻指出這件工作會將萬國中的一群人聚集起來與俗世分離,由此成為一群可以被人看出是與俗世分離而團結一致的人。耶穌並且進一步表明他在末世會將綿羊一樣純良的人結集起來成為一個可辨認的群體,說:「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約翰福音10:16)這些便是響應西番雅書2:3所發出的呼召的人:「世上遵守耶和華典章的謙卑人哪,你們都當尋求耶和華,當尋求公義謙卑,或者在耶和華發怒的日子可以隱藏起來。」——可參看以賽亞書2:1-3。
8.所有生活在今日的人都面對著什麼選擇?
8 所以一切生活在今日的人都會有機會認識真理,然後對他們自己的前途作一個決定。我們必須作一個選擇:你寧願繼續像現今這個邪惡的世界一樣生活,參與它的種種惡行,屬於它而與之俱亡嗎?抑或你願意認識上帝的新世界,渴慕它的公義,活躍地支持它而永遠生活在其中呢?你願意捨棄這個不義的世界,現在就為新世界而生活嗎?
9,10.(甲)為什麼我們絕不能拖延不做決定?(乙)愛好公義的人會按照羅馬書12:2的訓示作什麼決定?
9 這是一個不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的決定。明智的人絕不會說:「等到新世界來臨我便會改變了。屆時我自然會願意服從上帝要我們在新世界裡所做的事。」反之,現在便是開始為新世界而生活的時候:現在我們就需要提出證據表明我們是真正憑心靈和真理敬拜上帝的人,是愛好公義而像綿羊一般純良的人,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約翰福音4:23。
10 在耶和華上帝未於聖經稱為哈米吉多頓的大戰中毀滅這個世界之前,他正讓萬國的人有機會認識真理和遵從真理,然後藉著行走公義的途徑表現自己的信心,並且證明他們是會在上帝完美的新世界裡過公義生活的那種人。你若真心渴望獲致上帝的嘉許而在他的新世界裡贏得永生,你就會樂意聽從這個勸告:「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12:2。
11.什麼使耶和華見證人如此顯著地與人不同?
11 既然是一群基督徒,耶和華見證人都一致努力遵守聖經的這項命令。他們是從萬國召集出來的一群人。他們相信上帝所應許的新世界,並且現在便已開始為這個新世界而生活。為了這緣故他們在事實上是一個新世界社會。這件簡單的事實便是使他們如此顯著地與眾不同的原因。他們對新世界的信仰並不是一件消極的東西,反之它是非常積極的。這是一種活的信仰;這種信仰促使他們對所信的東西作一種積極的支持。這便是為什麼你見到他們到別人家裡將自己的信仰告訴別人的緣故。在這件工作上他們有榮幸使聖經裡關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預言獲得應驗:「這王國的好消息要傳遍為人所居的大地,目的在對萬民作一個見證,然後末日才來到。」(馬太福音24:14,譯自NW)但是他們知道為新世界而生活的意思並不僅限於向人宣揚這個新世界。為新世界而生活的意思是要在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上都按照新世界的創建者所訂的公義原則而行;不論是父母或兒女,雇工或傭工,不論在工作的時候抑或消遣的時候,這些原則都必須支配我們的一切行動。
12.俗世對一般毅然改變過新世界生活的人怎樣看待?但我們應該記得什麼?
12 採取這條途徑的人會經歷一場重大的改變,但無疑是一種好的改變。這樣的改變時常會受人誤解。這個世界是受著一套原則和見解所支配;新世界卻受著另一套原則——上帝的原則和旨意——所支配。當我們順服後者時,世人可能會覺得我們奇怪;因為我們不再順從他們的思想和行事方式了。這甚至可能使我們以前認為是朋友的人仇視反對我們。耶穌豈不是遭遇過同一的經歷嗎?使徒彼得豈不曾寫道:「他們在這些事上見你們不與他們同奔那放蕩無度的路,就以為怪,毀謗你們」嗎?(彼得前書4:4)但是基督徒生活的目的主要是要取悅上帝,所以你應該知道的最重要的事是「怎樣行事取悅上帝」而不是僅僅取悅世人。——帖撒羅尼迦前書4:1;歌羅西書1:10;帖撒羅尼迦前書2:4。
13.在基督教的早期一般人怎樣面對一個類似的問題?
13 你若真心渴望在上帝那公義的新世界裡從他手上獲得永生,你就應該為了自己的利益起見將一些基本的行為律則仔細考慮一下,因為這些原則是上帝規定所有在今日集合在他手下形成一個新世界社會的人都必須遵守的。你所必須作的決定和生活在基督教初期的人所面對的一樣;當他們首次面對使徒所宣揚的真理時,他們亦看出他們必須決定到底繼續和周圍的列國同流合污抑或毅然作所需的改變而和造物主建立好的關係。
新世界生活的原則
14,15.保羅告訴以弗所的基督徒他們必須捨棄什麼途徑?
14 大約在公元後60或61年,使徒保羅寫了一封信給以弗所的基督徒。在他們聽見聖經的真理之前,這些早期教會的分子和其他國家的居民過著同樣的生活。但是這種生活方式卻不是上帝所嘉許的生活方式。因此保羅寫信勸告他們應該「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他們心地昏昧,與上帝所賜的生命隔絕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裡剛硬,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污穢。」——以弗所書4:17-19。
15 這是基督耶穌為他們立下榜樣吩咐他們效法的生活方式嗎?當然不是!「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上帝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4:20-24。
16.保羅在以弗所書4:25討論一項什麼基本的原則?
16 接著使徒將列國所行但基督徒卻不可再行的惡事列出幾項來。我們若想跟從早期基督徒的榜樣學習以上帝所嘉許和喜悅的方式而生活,保羅所說的話便對我們具有同樣的重要性。首先請注意以弗所書的第四章第廿五節告訴我們說,既然我們已經棄絕了謊言,就應該「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在許多世紀之前耶和華曾通過他的先知撒迦利亞(第八章十六,十七節)宣布同一條原則說:「你們所當行的是這樣:各人與鄰舍說話誠實,在城門口按至理判斷,使人和睦;誰都不可心裡謀害鄰舍,也不可喜愛起假誓,因為這些事都為我所恨惡,這是耶和華說的。」
17,18.(甲)這個舊世界的人對不忠實採取怎樣的態度?(乙)世人說謊有些什麼原因?
17 不忠實,這包括說謊,欺騙,偷竊和作弊等,在這個世界裡真是太普遍了,豈不是嗎?我們在所有階層的人當中,不論他們年歲的老幼,都可以發現這種情形。不但兒童在做了錯事時會說謊以圖避免被人發現,成年人也在彼此的交往上,在生意上,當他們企圖逃避責任償還所負的債務或遮掩所犯的過錯時,都表現不忠實的態度。由於這緣故,人們開始喪失了彼此的信任心。有些人甚至聲稱因為其他的人不忠實,他們自己也可以同樣行。但是我們若想行走正路,就不能「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
18 世人不彼此忠實相待和喜歡說謊欺騙的原因很多。正如以上曾經提及,原因之一是想避免為所做的錯事受罰。恐懼無疑對許多人的生活具有重大的影響,並且是促使人說謊的基本原因之一。有些地方的人自幼便對死去祖先的「鬼魂」養成一種畏懼的心理,並且自幼聽人說他們必須欺騙這些「鬼魂」才能避免受傷害。懷有這種信仰的人時常覺得為了這樣的目的而說謊欺騙並不算壞事;但是這樣的見解無疑會損害這些人的良心和削弱他們對鄰人說真話而非謊言的能力。有些人則採取一種錯誤的態度,認為說謊只有在被人發現時才是不對的,一個人所說的謊言若能夠將別人騙倒,他便可算是「聰明」而值得欽佩了。這無疑是對於是非曲直的一種荒謬的見解。另外有些人則由於驕傲而說謊。事實上我們甚至可以說有些人的一生便是一個謊言,因為他們冒充為自己其實並不是的一種人,以致需要捏造許多關於自己的英雄事跡以圖支持他們所作的誇口。另外有些人則故意說謊以圖欺騙和勝過別人而為自己贏得一些自私的利益。
19.為什麼在新世界社會裡說謊和欺騙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19 當一個人認識了上帝的道的真理時,他便會看出自己需要捨棄所有不忠實的行徑。於是恐懼會被愛所代替——對耶和華,對他的公義原則和對其他基督徒弟兄的愛。既知道祖先們都已在墳墓裡真正死去而不是變成「鬼魂」仍然在某處活著,以前懷有這種信仰的人便不再需要畏懼這些祖先或覺得有欺騙他們的需要了。基督徒知道自己不能欺騙上帝,並且知道即使他企圖欺騙其他的人,他仍然不能騙倒耶和華,因為耶和華對人心裡的思想意念都是瞭如指掌的;再者他的不悅更可能帶來悲慘的後果。驕傲——促使人說謊的另一個原因——是上帝所憎惡的,但謙虛卻為他所喜愛。因此在上帝那日益壯大的新世界社會裡,欺騙,說謊和其他形式的不忠實都是毫無立足之地的。——哥林多前書4:5;帖撒羅尼迦前書2:4;使徒行傳5:3-5;彌迦書6:8;約翰一書4:18;馬太福音22:37-39;箴言16:5。
在各種關係上的忠實
20.雖然耶和華見證人在彼此之間互相信任,他們卻應該戒備提防什麼?
20 所以在現今從世上萬國被召集起來合成一群的「綿羊」當中,舊世界社會的猜疑和互不信任正被彼此的信賴所代替。不錯,甚至在今日上帝的道的原則已經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以致他們能夠享受基督徒彼此交往的樂趣而不用像舊世界的人那樣互相戒懼。這並不是說耶和華見證人是隨便輕信別人易欺之輩。他們會作合理的戒備,並且會留心提防任何奸狡的惡人企圖混進他們中間利用新世界社會分子彼此之間的仁慈和信賴謀求個人的私利。這種心懷不良的人很快便會由他們的行動表明他們在骨子裡其實並不是愛好真理和公義的人,因此成熟的基督徒不久便會看透他們偽善的外表。——馬太福音7:20。
21.忠實的原則怎樣適用在一個做生意的基督徒身上?
21 一個做生意的人又怎樣呢?身為一個基督徒,他能夠運用欺騙的手段與別人競爭和增加他的利潤嗎?我們可以很適切地用以下的聖經原則回答這個問題:「你們施行審判不可行不義;在尺,秤,升,斗上也是如此。要用公道天平,公道砝碼。」因此一個做生意的基督徒絕不會以不足的量欺騙顧客或偷工減料以求賺取不忠實的利潤。同樣地他會公平忠實地對待自己的雇員。——利未記19:35,36;歌羅西書4:1。
22.這篇文章裡的話是為了什麼目的而說的?
22 這並不是說基督徒有權到處教訓別人怎樣做生意,好像他在這件事上是個裁判官似的。我們在這裡所說的話的目的並不是想告訴這個世界的人應該怎樣過他們的一生。這裡所討論的只是支配基督徒的生活的一些重要原則,目的便是要幫助一切渴望捨棄列國的生活方式的人按照新世界的公義標準而生活。
23.一個人可能怎樣在工作上不忠實?為了什麼最重要的原因基督徒應該是勤奮的工人?
23 忠實的原則同樣適用於雇員和雇主之間的關係上。當一個人同意按某一工資為別人工作時,他便應該尊重這項協議。受雇者若因為懶惰的緣故未能完成雇主委派給他的工作,這其實可算是一種不忠實,對嗎?受雇者若將他同意用來為雇主工作和為此受酬的時間用來做別的事,即使他可能覺得這些事更為有趣或甚至對自己和別人都更為有益,這仍然是同樣的不忠實。未經雇主的同意和准許便以這種方式運用屬於雇主的時間可說是不忠於協定的行為。一個忠實而勤奮的工人會應得別人的尊重和良好的名聲。(帖撒羅尼迦前書4:11,12)受雇於人的基督徒會將工作做得好,但不是僅僅為了取悅人和贏得人的贊許,反之乃是因為這樣行是對的,是忠實的,而且他知道這樣的行徑會使耶和華歡喜和贏得他的嘉獎。在以弗所書6:5-8保羅寫道:「你們作僕人的,要懼怕戰兢用誠實的心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好像聽從基督一般。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要像基督的僕人,從心裡遵行上帝的旨意,甘心事奉,好像服事[耶和華],不像服事人。因為曉得各人所行的善行,不論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耶和華]的賞賜。」——請與歌羅西書3:22-25比較。
24.以弗所書4:28怎樣宣布另一條新世界生活的原則?
24 使徒保羅繼續在以弗所書第四章(第廿八節)宣布另一條新世界生活的律則:「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偷竊的意思便是私自擅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我們很容易了解在晚間趁屋主不在時偷進別人家裡取去其中的衣飾財物等是偷竊的行為。但是當一個在別人家裡做僕人或在商行工廠裡當職員的人需要負責處理糧食,物資或器具時又如何呢?他有權隨意留下一些給自己享用嗎?
25.我們可以問自己一些什麼問題以避免犯偷竊罪?
25 在有些國家的鄉村社會中,按習俗過路的人可以自由在村裡取些食物充飢。這是一種體貼而慷慨的習俗,所以是值得稱讚的。當地的居民都知道有這樣的一種習俗,因此他們絕不會把過路者的行為當作偷竊,即使當時物主並不在場。這個習俗使我們想起猶太律法對陌生人,過路者和貧苦者所作的協助。(見利未記19:9,10)但是習俗是會改變的,雖然今日有些農村社會仍然遵守這種習俗,在現代化的較大城市中卻很少見到這種情形了。因此我們必須適應我們所在之處的環境。幫助我們決定什麼是偷竊和什麼不是偷竊的一個安全的指引便是問問自己:「我有權取這件東西嗎?」那便是說:「我獲得物主的許可取用這些食物或器材嗎?」一件東西若是屬於雇主的,你可以問問自己:「如果雇主在場而可以看見我,我仍然會取用這件東西嗎?」你若發現這些問題的答案中有一個是「不」,你便知道取用這件東西就是偷竊了。
26.一個忠實勤奮的工人能夠怎樣?
26 和使徒的勸告一致地,基督徒應該是一個勤奮的工人,用自己的雙手行善而非作惡;他應該忠實勤勞而不致有偷竊的需要。相反地,他不但能夠維持自己和妻子兒女的生活,並且會有能力幫助組織裡任何不幸遭遇意外損失或災害的基督徒弟兄。再者,他並且能夠對當地的小組作相當的捐獻以支付所需的費用和鄰近的地區中推廣宣揚王國好消息的工作。
27,28.(甲)一般人在借錢時怎樣時常不忠實?(乙)聖經怎樣論及借而不還的人?(丙)基督徒應該培養什麼良好的品質?他應該除去什麼壞品質?
27 這個舊的事物制度充滿了自私。一般人在他們對生活的態度上將這種心理充分地表露出來,因為他們在取和受的方面但求多多益善,在施和捨的方面卻愈少愈妙。政治和宗教的領袖都利用於這種自私的心理以圖為他們的組織爭取別人的支持。你可以見到一般人都敏於借錢而緩於還錢,時常借錢者根本就沒有償還的打算。有些人甚至企圖為這種行為辯護,說向一個富人借錢不還其實並不算很不對,因為富人並不需要這筆錢。爭吵和糾紛多麼時常是借債不還的結果!所以詩篇37:21說:「惡人借貸而不償還。」
28 耶和華絕不祝福邪惡的人。他絕不祝福任何自私貪婪,只取不予的人。凡是渴望在新世界裡生活的人都必須培養仁愛而非自私,施與而非貪婪的精神。基督徒絕不應該為了增加自己的物質財富而負債,反之他應該學習在有了生活的必需品之後便感覺滿足,並且憑著忠實的勞力辛勤工作以賺得這些必需品。使徒保羅曾留意不將任何並非必需的負擔加於他的弟兄身上。他絕沒有因為自己是使徒就利用職權從其他的基督徒榨取物質的利益。他並沒有貪慕他們的「金銀」。身為一個全部時間的使徒,他感激各小組給他的援助使他能夠將全部時間用在傳道工作之上,但是當他不能獲得這種自動的援助時,他便毫無猶豫地親手從事製帳篷的工作以照料自己的物質需要。——使徒行傳20:33,34;18:3;帖撒羅尼迦前書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