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62 2/1 86-88頁
  • 耶和華如何使他的工作興盛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耶和華如何使他的工作興盛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2年
  • 相似資料
  • 耶和華怎樣興旺他的工作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 傳揚王國的工作經費來自何處?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 這一切經費從何而來?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藉著個人的捐獻將福音與別人分享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0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2年
《守》62 2/1 86-88頁

耶和華如何使他的工作興盛

耶和華見證人在世界181個國家地區中的驚人擴展使許多人想知道這項工作的經費是由什麼人維持的。本社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和以下幾個有關的問題。

Q. 耶和華見證人實行將收入捐出十分之一的制度嗎?

A. 不。在基督教創立之前,耶和華的組織所規定的十分之一捐乃是上帝用來維持一般在聖殿中服務的利未人的方法,因為這些利未人只擁有幾個城市而並沒有分得任何土地。可是甚至在當時,每逢有特別的工程或計劃時,例如裝設會幕和後來建造聖殿等,耶和華的崇拜者亦採用自由捐獻的方法。(出埃及記35:29;歷代志上29:17)耶和華已將古代的律法之約釘在耶穌的受苦柱上。正如保羅指出:「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羅馬書10:4)基督徒所作的捐獻是完全出於愛心而從不是受到強迫的,正如哥林多後書9:7指出:「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這便是耶和華見證人所採用的合乎聖經的方法。

Q. 你們是否贊成採用募捐信封,推行籌募經費運動,或其他諸如聚餐之類的籌款方法?

A. 基督徒若受過適當的聖經教育而逐漸認識耶和華和瞭解他的旨意,他們便會甘心樂意地支持宣揚他的王國的工作。他們並不需要人以宴樂的誘惑或不斷囉嗦的手段才能迫使他們從荷包裡掏出一點捐款來。基督教國由於未能給予屬下的教徒充足的靈糧以致不得不退而利用「冰狗」遊戲,賣物會,抽彩,聯歡會,出租教堂的座位,傳遞捐獻盤,抽十分之一捐和舉行特別的籌款演講等方法向人討錢。耶穌從未用過這種手段,今日耶和華的見證人亦不採用。——馬太福音10:8。

Q. 你們如何有經費建造許多龐大的建築物,例如你們的新學校,在布洛克林的宿舍,和世界各地的分社辦事處等?所有這些經費是否都由總部付出?

A. 耶和華向他在各地的兒女顯示出他那奇妙的品質,即仁愛,智慧,公平和能力。(約翰福音6:45)毫無區別地,每個獻了身給耶和華遵行他的旨意的人都有權利獻出他們的時間,精力和財物支持耶和華的旨意,那便是要藉著由基督耶穌所統治的王國洗雪他的聖名。耶和華將他的聖靈傾澆在他所有的見證人身上,使他們能夠「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摩太前書6:18,19)這種不自私的精神推動著耶和華的見證人,使他們在自己的國家中盡可能地支持宣揚王國的工作。去年在179個國家地區中有916,332個見證人總共獻出131,662,684小時來從事教導別人認識上帝的道的工作。他們對一些感興趣的人作了44,440,977個回訪,並且每週主持640,458個家庭聖經研究班。探訪這些家庭的往返費用都是由探訪者個人負擔的。除此之外他們還在經濟上支持耶和華見證人在當地的王國聚會所的各項費用。由於他們這種憑著愛心而作的努力,耶和華祝福他們而使他們在去年獲得69,027個新受浸的見證人。

近年來社方見到在美國有建造新宿舍和學校的必要,於是將建築工程的計劃向各小組宣佈,並邀請各地的見證人捐助這些費用。所得的反應非常令人感覺欣慰。許多人都踴躍解囊。這一切愛心的表現使我們深為感激。現在新建的守望台基列聖經學院校舍已在使用中了,目前的一班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101位學生,他們的一切費用均由社方負擔。除此之外社方又在許多國家中開辦了王國傳道學校使一切在小組中負主持責任的傳道員獲得免費的訓練而能夠更有技巧地牧養上帝的羊群。同樣地社方將各分社所收到的捐款用來維持世界各地266個海外傳道員之家中的742位海外傳道員和在八十五個分社中服務的1,299位傳道員。去年社方協助了5,148位特別先驅傳道員居留在僻遠的孤立區域裡教導人學習聖經的真理和建立新的小組。美國有許多耶和華見證人有時甚至不惜省衣節食將錢省下來寄至「紐約市布洛克林1區,哥倫比亞山道124號賓汐凡尼亞州守望台聖經社」的司庫辦事處供推廣傳道工作之用。其他國家中的見證人則將他們的捐款寄至當地的分社辦事處。他們可以從社方所出版的大部份書籍和小冊的書背上找到各分社的地址。因為他們憑著愛心而自動捐輸,耶和華見證人對於協助社方在普世推行聖經教育工作感覺極大的愉快。

Q. 你們為什麼不像其他許多宗教團體一樣舉辦醫院和診所,也沒有從事救濟和其他的社會福利工作?

A. 在遭受戰爭或天災打擊時,耶和華見證人時常踴躍參加救濟的工作。他們曾將大批食糧和數量龐大的衣物運至遭受災殃打擊的地區中的守望台分社立刻分派給災民。但我們並沒有舉辦醫院和診所,正如我們也沒有辦理以救生為目的的救火隊或警察。既然我們是獻身致力於傳揚福音的傳道員,我們所從事的救人工作乃是趁這個事物制度未於哈米吉多頓遭遇末日之前在普世傳揚和教人認識耶和華的王國好消息。(馬太福音24:14;啟示錄16:14,16)正如耶穌曾說,工作很龐大,但工人卻很少,因此我們若忽略了這項最重要的工作而從事一些其他的活動,不論它們如何有價值,我們便可說是犯了不可寬恕的錯誤。耶和華見證人當中也有一些是醫生,護士和醫務人員,但這只是他們的主要事業——傳道工作——之外的副業而已。

Q. 社方的辦事人員或會員中有任何人從你們龐大的印刷業務中獲得金錢的利益嗎?

A. 絕對沒有。有時我們的仇敵會作這種暗示,目的顯然是想詆毀我們在迅速擴展中的工作。本社按照法律的規定是一個非營利的社團。我們沒有股東,沒有紅利,甚至連薪金也沒有。在總社服務的每個基督徒傳道員,包括社長,董事和社員在內,每月只獲得$14元美金的少量津貼,另外由社方供給膳食住宿和因公務出差,通常是出外演講或作視察旅行,時的車馬費。在全世界我們的傳道員在主持婚禮,浸禮或葬禮時從不索取費用。我們所有的公眾演講或大會亦從不收入場費或向人募捐。因此很顯然地,我們若志在賺錢便絕不會這樣做了。

我們可以順便提及最近社方向政府申請免稅的案件。對方的律師在法庭上對社方的財政記錄作了一項極詳盡的考查以企圖證明,若可能的話,本社在印刷業務上獲得利潤而不應享受免稅的權利,正如1961年一月廿二日的英文《儆醒!》雜誌報導,1960年十一月十七日紐約州的高等法院承認本社是一個慈善性的非營利團體而可享有免稅的權利。對方的律師完全找不著任何證據表明本社的職員或社員曾從印刷的業務中獲得任何商業利益。

Q. 既然你們從來不在聚會中傳遞捐獻盤,當地的小組如何獲得他們的經費呢?

A. 我們在當地小組中獲得經費的方法正和我們在普世支持這件工作的方法一樣——藉著自願的捐獻。在王國聚會所靠近門口的地方通常設有一個捐獻箱(列王紀下12:9)所有的捐款,包括「寡婦的兩個小錢」在內,都被用來支付小組的各項費用,例如建造王國聚會所,租金,燃料費,水電費等。(馬可福音12:42)沒有人需要作任何捐款的保證,小組也從沒有將捐獻者的名單列在佈告欄中。每月一次地,負責出納的傳道員向小組宣讀一項簡短的帳目,報告該月所收入的捐款和支出的費用的總數。當新近獻身的見證人明瞭了這種安排之後,他們亦自動「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哥林多前書16:2)這便是全世界21,008個小組所採用的方法。

Q. 在五旬節的時候早期的基督徒將他的一切財物公用。耶和華見證人也如此行嗎?

A. 緊接著五旬節之後,由於有大批新近皈依基督教的信徒暫時留在耶路撒冷內吸取更多的靈糧,以致在膳食和住宿方面都形成了一個嚴重的難題。這種情形促使許多人自動售賣家產,將其與別人分享以延長這段交誼的時期。(使徒行傳2:1,38-47;4:32-37)當時並非每個人都必須售賣家產或獻出財物,但一切人都應該說真話。亞拿尼亞和撒非喇乃是因為謊報捐款的數量而圖謀欺騙以致被上帝除滅。(使徒行傳5:1-11)這種財物公用的措施並不是共產主義。這只是一種暫時的安排而已,猶之乎今日當守望台社在某一個城市舉行大會的期間,該城的耶和華見證人會將從外地來參加大會的代表們接到自己家裡將食物和住所與後者分享一般。同樣地,有些見證人曾將財產的契據捐給守望台社,而社方亦曾被列為遺產的承受者。所有這些施予的目的都是為了協助社方傳播屬靈的光輝,好像在五旬節的時候一樣。這絕不含有強制的意味或共產主義式的榨取。

Q. 你們主張物質的捐獻是一種贖罪的方法嗎?

A. 不。聖經說:「[你們]知道你們得贖,脫去你們祖宗所傳流虛妄的行為,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得前書1:18,19。

耶和華的見證人深知為了有效地傳播關於上帝的新世界的好消息,相當數量的經費是必需的。(彼得後書3:13)他們亦意識到能夠支助這項宣揚的工作乃是耶和華所賜的一項權利。因此他們好像大衛一樣說:「耶和華阿,尊大,能力,榮耀,強勝,威嚴都是你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你的。……因為萬物都從你而來,我們把從你而得的獻給你。」——歷代志上29:11,14。

這便是耶和華使他的工作興盛的方法。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