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體貼別人嗎?
體貼的意思是對別人的意見和行為加以小心或同情的關注。當你在會議廳的走廊上向人低聲耳語,或在深夜將改音機的聲浪扭低,或寫一封向別人表示感謝或哀悼的信時,這便是體貼別人的表示了。事實上當我們每次說「我可以嗎?」或「謝謝你」,或「麻煩你」,或「對不起」時,我們都表示對別人具有體貼之心。事實上表示體貼是如此簡單的一件事以致許多人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往往說了數百次體貼的話而不自覺。可是這件事雖然如此平常,但卻非常基本和重要;沒有它,我們的生活便會變成十分苦惱。真的,若不是有別人向我們說幾句體貼的話,我們在每天與人不斷的接觸中便很容易產生摩擦了。
也許測驗你自己是否體貼的最好方法便是看看你對別人的態度如何以及你怎樣對待別人,特別是怎樣對待服侍你或替你工作的人。作家賓頓(Frances Benton)在他所著的《好禮貌的現代手冊》一書中作了一段很有趣的評論。他說:「一個古老的格言教我們對於服侍我們的雇員應該比對其他任何人更客氣、更體貼和更小心。當然,這適用於你怎樣待你的洗衣女僕、伺候你的女售貨員、在你餐桌前服侍你的女招待、你的理髮師和寫字間的男僕。它也適用於這些人怎樣對待伺候他們的人。對這些雇員的任何無禮均是不可寬恕的,因為他們若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你便會危害到他們的生計了。當我們見到一個男人向一個侍者或一個女人向一個售貨員大動肝火地破口大罵時,我們無法不對他們的品行和人格發生懷疑。」
其他為我們服務而值得我們加倍體貼的人是學校的教師和上帝的傳道員。在上學或參加聚會時習慣遲到的人和在聽演講時打瞌睡的人通常都是缺乏體貼之心的人。此外在大會舉行時不安坐聆聽而到處亂跑的人都表示對講者和他所說的話毫不關心。
另一個可以看出我們是否體貼別人的地方是在我們的家裡,有些人對外人禮貌週到、體貼入微,但對自己家裡最親近的人卻漠不關心。這種人到朋友家裡作客時在進門之前例必先把鞋底擦乾淨,但是回到家裡卻毫不在乎。在餐桌上也一樣;在朋友家中他們便彬彬有禮,在自己家裡則粗魯不文。在朋友家中他們在浴罷會把浴盆弄乾淨,但在自己家中則留下一團糟要別人替他清理。試想想它們若在家中也能和在外邊時一樣凡事體貼別人,他們家中的情形會多麼不同呢?他們的家必定會變成更整齊更清潔,而且一家大小之間亦必定會更相親相愛。這樣家中的每一份子都會留意別人的利益。聖經指出這是應該的。使徒保羅說:「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他又忠告我們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因為「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假如家中各人都學會這樣行,那末在餐桌上各人便無需叫人將食物遞過來了,因為每個人都會留心照顧別人的需要而不是單求自己吃飽算數。主婦也會體會到並非每個人都有同一的飲食習慣而在餐前預先問明各人。因此互相體貼會使生活更快樂和充實。——哥林多前書10:24;腓立比書2:4;哥林多前書13:5。
另一個可以看出我們是否體貼別人的地方是在公共場所。炫耀自己並不是體貼別人的表示。在一部擠滿了人的昇降機中高聲談話或在對別人說話時滔滔不絕不讓別人有插口的機會不但是缺乏體貼之心,而且簡直是無理。在公共的交通工具中或別人不能避開的地方吸煙也是非常無理的事。對著別人的面咳嗽無疑表明你對別人並不十分尊重。由於習慣的關係,有些人喜歡在餐桌前梳頭或修剪指甲,有些人甚至會在公共場所中把自己的假牙脫下來。但是我們應該記得,在個人的習慣方面凡是使別人感覺憎厭、難堪或不便的事我們都不應該在公共場所做。
具有體貼之心的人不會在擁擠的行人路上頜三四個朋友並肩而行或站在行人路上和朋友談話以致妨礙別人的往來。他們若在路上遇見朋友而想說幾句話,他們便會站開一旁以免妨礙別人。此外站立或坐在別人的門前都足以妨礙別人進出,所以具有體貼之心的人也不會這樣做。
一個適合每一個人的忠告是我們應該尊重別人的私生活。聖經說:「你的腳要少進鄰舍的家,恐怕他厭煩你,恨惡你。」所以你應該接受箴言的勸告不要太常到你親朋的家裡以免他們討厭你。——箴言25:17。
請記得體貼別人其實就是愛的表現,既然如此,我們並不應該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向人表現這種品質。藉著在言談和行動上保持機巧,我們可以對所有的人表現體貼之心而使我們自己和我們所接觸的人都生活得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