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乃是智慧
一陣溫和的微風,一個溫和的冬天或春天是何等另人舒暢!而一個溫和的回答,一個溫柔的性情或在處裡一個困難的局面時的溫和方式則更是令人愉快。不錯,雖然有些人說溫和最好的定義是指出溫和不是什麼——例如不嚴酷,不尖酸,不刻薄,不惹人厭等——溫和也可說是“促成一種寧靜之美或安寧感覺的情況。”
溫和乃是智慧。為什麼呢。首先因為這種品質是耶和華上帝所珍視的;正如他的道指出,在他眼中看來溫和具有很高的價值。聖經將溫和與仁愛,信心和自制同列為“聖靈的果子,”並且吩咐基督徒要追求「溫柔」公義,敬虔,信心和愛心。聖經特別吩咐女性的基督徒應「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上帝面前是極寶貴的。」——加拉太書5:22,23;提摩太前書6:11;彼得前書3:4。
溫和是智慧的表現的另一個理由是因為它使別人得益。它是一種能設身處地地替他人著想的體貼同情心的表現。它表明出體恤和仁愛。它是古代忠心的人諸如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和耶穌基督等所共同具有的一種品質。耶穌曾很適當地向眾人呼籲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理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使徒保羅亦寫過類似的話:「我……藉著基督的溫柔和平勸你們。」——馬太福音11:28-30;哥林多後書10:1。
溫和是智慧的另一個理由是因為它也能使我們自己得益。耶穌豈不是告訴我們「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麼?(馬太福音5:5)但是即使在上帝獎賞我們之前,溫和本身亦能為我們帶來酬報。我們會收穫我們所播種的;別人會以我們對待他們的方式對待我們。我們若溫和地對待別人,別人亦必定會溫和地對待我們。在說話時聲調溫和也是智慧的表現。一個溫和的聲音能夠吸引人,一個粗暴的聲音卻會使人生畏。我們時常可以憑著一個人的聲音來判斷他的品行,尤其是在通電話的時候。一位智者告訴我們說:「恆常忍耐可以勸動君王,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箴言25:15。
溫和甚至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大有幫助!它使我們不致「神經緊張」和患胃潰瘍,並且可以幫助我們避免許多可能使我們失眠的難堪場面。
不過保持溫和並不是一件易事。這樣行需要有自制力,亦需要我們體貼,同情,不自私,顧慮到他人而非僅顧自己。它亦需要我們謙卑。聖經時常將溫和與謙卑相提並論。驕傲的人多半不會是溫和的。
尤其是在遇到一些不溫和的人時我們能夠保持溫和更是智慧的表現。「回答溫和,使怒消退。」當別人粗聲質問基督徒他們的希望根據什麼理由時,基督徒絕不應該照樣粗聲回答,反之他們必須「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箴言15:1;彼得前書3:15。
在需要責備別人時,我們很容易忽略了溫和的品質。但甚至在這樣的場合中溫和亦是智慧的表現。因此聖經勸告我們說:「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不錯,「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的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用溫柔勸誡那抵擋的人。」在責備犯了過錯的人和面對敵視真理的人時,我們多麼容易變得苛刻暴躁!這些忠告表明上帝對於人性瞭解得多麼清楚和他是何等的智慧!——加拉太書6:1,2;提摩太後書2:24,25。
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論在什麼場合都應該保持溫和。凡是皆有其時,因此有些時候我們亦必須嚴詞斥責別人,猶之乎耶穌曾屢次將當日的宗教領袖痛責為「假冒為善的人!」一般。使徒保羅對在哥林多那些崇尚物質的基督徒所說的話亦表明溫和並不一定適合每一種場合,因為他說:「你們願意怎麼樣呢?是願意我帶著刑杖到你們那裡去呢?還是要我存慈愛溫柔的心呢?」但是不溫和的時候應該是罕見的例外;這應該經過詳慎的考慮衡量和以聖經的原則為根據。甚至在彼得三次否認他的主人之後,耶穌仍然向他表現溫和與慈愛。——馬太福音23:13,29;哥林多前書4:21;約翰福音21:15-19。
我們若過份苛刻嚴厲而後來卻發現自己錯怪了別人,那時想取消前言會比我們若曾溫和地勸誡別人困難多少!除此之外,過份的苛刻可能使犯過者腦羞成怒而變本加厲。這並非我們申誡他的目的,對嗎?以柔和的語氣沖淡斥責的嚴厲很可能比較使犯過者受到一切「罪有應得的懲罰」更為有益。此外以嚴詞苛責別人往往帶有誇大事實的傾向。溫和能夠幫助人保持鎮靜和作清楚的思維,因此對事實亦予以應有的尊重。
不錯,上帝的道有很好的理由要如此頻常地向我們推崇溫和的好處。「凡是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以弗所書4:1,2;歌羅西書3:12。
這件事是我們不能逃避的。溫和的確是智慧的表現。上帝的道以很多訓示的實例來向我們推薦溫和的品質。耶和華上帝要求我們保持溫和。溫和能使事情進行得更順利,同時使別人感覺更愉快。它對我們亦有同樣良好的作用。因此,「你們中間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雅各書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