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66 5/1 259-260頁
  • 留心的藝術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留心的藝術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6年
  • 相似資料
  • 務要格外留意真理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2年
  • 我怎樣才能集中精神?
    警醒!1998年
  • 怎樣鍛鍊你的理解力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1年
  • 「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聽」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6年
《守》66 5/1 259-260頁

留心的藝術

若干年前有一個5歲大的孩子從馬上墮下。自此多年來他的記憶力非常差。但是他有一個改良記憶力的好方法,最後他成了一個教師。他的方法是什麼呢?有一件事對他有些很大的幫助,那就是特別注意他需要記憶的每件事。當他聽一個演講時,他很留心地聆聽每句說話。當他研讀時,他注意到每個小節。他藉著留心的藝術成功地克服了他的困難。

我們可能和這個孩子一樣具有同樣嚴重的困難。但是我們可以從留心聆聽的藝術得到幫助。這種藝術是如此重要以致有人認為它是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例如我們如果想從閱讀得益,我們便必需留心。留心可以激發興趣,而興趣則是良好的記憶和集中精神的能力的必要條件。

但是有許多人感覺他們在讀完一段文字之後對於所讀過的並沒有什麼印象。他們可能把一段書讀了數次,但是仍然說不出其大意來。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若有的話你應該怎樣呢?如果你的粗心是因疲倦而引起的,那麼你便需要休息;然後當你不感到疲倦的時候才抽出時間閱讀。如果你在晚上很夜的時候閱讀,可能有些資料會太沉悶;你可以選擇些比較輕鬆的資料。然後,如果你懷著記憶的欲望去閱讀,這會使你更留心,你便能夠對所閱讀的記得更多。將你所閱讀的主要之點翻閱也可以幫助你記憶,並且使你的精神保持集中。考慮一下你可以將這些資料運用在那裡。然後懷著運用資料的意圖去閱讀,你便會進一步養成留心的藝術。

一個人如果在講堂裡聽一個教師或講者演講,他亦需要留心。這樣他才會從它得到最大的裨益。在開始時雙目注視著講者可以使我們留心聆聽。寫筆記亦很有幫助。

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必須學習避免分散精神及讓外物分心。我們不應在我們的心門之前放一塊蓆子,歡迎所有令我們分心的事。當分心的思想敲我們的心門時,我們應該提醒自己在我們的精神領域中沒有容納它們的地方。同時我們可以學習避免受外物分心,即如街上的喧嘩聲,電話的鈴聲,打字機的嘈聲,同事吹口哨和低聲哼唱的聲音等。這些令人分心的外物是不會抓住我們的,如果我們不注意它們的話。

既然留心是這麼有益,為什麼不留心的難題會這樣普遍呢?這常常是因為我們太注意我們所不應注意的事。因此,我們必須知道不要留意什麼。許多記憶力弱或心不在焉的人都是由於留心了錯誤的事的緣故。請想想一個在學校裡的學生。約翰在課室裡凝視著窗外在陽光照射下的青草。教師留意到他在胡思亂想,神情彷彿,便大聲喊道:「留心,約翰!」可能他正在留心想著釣魚,玩耍或其他在放學後打算做的事,但是他所留心的並不是正當的事。

容易分散精神的人便是這樣。倘若這人正在聆聽演講,他會注意到窗外的狗兒打架或望著天上的雲來預測天氣。他正神遊物外而留心著不正當的事。

世上一般人都是這樣,他們所留心的並不是最重要的事。他們好像生活在挪亞洪水之前的人一樣「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耶穌基督在引用洪水以前的人的粗心作為鑑戒之後,說「人子降臨也要這樣。」(馬太福音24:38,39)我們有留心聖經預言的警告嗎?

特別是鑑於這些預言的出處,我們對它們更應越發鄭重。聖經中希伯來書的作者在指出以往上帝藉先知曉諭世人,現在他卻差遣他愛子耶穌基督作為他的代言人之後,說:「所以我們當越發鄭重所聽見的道理,恐怕我們隨流失去。」——希伯來書2:1。

既然耶和華上帝將主耶穌基督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上帝的愛子的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必須對上帝所膏立的這位最高權威的話比對其他的人所說所寫的話「越發鄭重。」為什麼它是這麼重要呢?因為這和我們的得救有密切的關係。「我們若忽略這麼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這救恩起先是主親自講的。」同時,我們的得救有賴於我們對上帝愛子所說的話是否看重。我們自然不希望自己的注意力落在不正當的事上。 ——腓立比書2:9;希伯來書2:3。

是的,留心的藝術往往是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尤其是在我們是否獲得上帝的嘉許和救恩這件事上更是如此。這視乎我們是否留心上帝愛子的說話和聽從「主親自講」的上帝的誡命。既然這是一件生死攸關的大事,你自然應該越發留心。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