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人的關係上保持平衡
「愛上帝的也當愛弟兄。」——約翰一書4:21
1.除了對上帝的愛之外,什麼也是保持基督徒平衡所必需的?使徒約翰怎樣表明這點?
雖然對我們的天父耶和華上帝作專一的效忠是保持基督徒的平衡的必要條件,對我們的同胞——特別是與我們具有同一基督教信仰的人——的愛也與這種對上帝的忠誠有密切不可分的關係。(加拉太書6:10)這意味到與我們的基督徒弟兄保持正當的關係也是保持基督徒的平衡的必需條件。使徒約翰一針見血地表明這點說:「人若說:『我愛上帝,』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愛上帝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上帝所受的命令。」——約翰一書4:20,21。
2.俗世的人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常懷著什麼看法?但是基督徒應該對別人懷著什麼態度?
2 可是,愛我們的基督徒弟兄是什麼意思呢?與他們的正當關係是什麼呢?我們對於在基督徒小組裡彼此的交往應有什麼看法呢?俗世的看法時常是結交一些能夠提高自己的聲望和地位的朋友。俗世的人時常喜歡自視高人一等。許多時他們的態度是要先下手為強地利用別人。但是平衡的基督徒看法與此多麼不同!請留意上帝感示人在他的道裡所提出的勸誡:「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上帝的形象。……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腓立比書2:2-7。
3.如果每個人都表現基督的態度,生活會變成怎樣?
3 請想想若人人都按照這項聖經訓示而生活和效法耶穌基督的榜樣,生活會多麼愉快!這樣人們就不會自私地覬覦別人的財產或才幹;他們不會企圖壓倒別人以證明自己超人一等。他們也不會設法暴露別人的弱點而使別人難堪。俗世那種自命不凡而力圖出人頭地的自私態度使人失去平衡而在人與人之間造成了許多不愉快。所以,基督徒多麼需要聽從使徒的勸告:
4,5.我們必須聽從聖經的什麼訓示?但這樣行總是很容易嗎?
4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我]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羅馬書12:2,3,10,16。
5 可是我們承認,談及愛我們的弟兄、存心謙卑、避免結黨和虛榮、特別將人看作比自己強自然比實際按照這些訓示而行容易得多。甚至耶穌基督的門徒也有一個時期由於思想錯誤而失去平衡。這種情形也在公元33年尼散月十四日的晚上當他們與耶穌一同在樓上的一個房間裡慶祝逾越節時表露出來。
為了誰居首位的問題發生爭執
6.(甲)在公元33年的五旬節晚上,在耶穌的門徒中間發生了什麼令人不安的爭論,在此之前不久,什麼引起了類似的爭論?(乙)關於門徒彼此之間的正當關係,耶穌怎樣說?
6 在主的晚餐結束之後,使徒們為了地位,為了「他們中間哪一個可算為[最]大」的問題產生了一場令人不安的爭執。(路加福音22:24)在此之前幾天,當他們正準備進入耶路撒冷經歷耶穌在地上傳道生涯充滿事故的最後一週時,他們也提出了同一的問題。當時使徒雅各和約翰的母親去見耶穌,請他在王國裡賜給她的兒子首席的地位。據聖經的記載說,「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他們弟兄二人。」可是耶穌卻平息了他們的憤懣,指出上帝組織裡的安排是和他們所知的世俗安排完全不同的。在他們當中負重責的人,耶穌說,應該作他們的僕人。不錯,「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太福音20:17,20-28。
7.什麼使各使徒難於了解耶穌勸告的意思?
7 可是,顯然使徒們並不明白耶穌的話是什麼意思。看來他的話是如此新奇以及與他們以往所見如此截然不同,以致他的話並未能將俗世的觀念從他們的腦中除去。他們對彼此之間的關係仍然懷持一種不平衡的看法。他們也許回想到大衛王系的以色列諸王統治的日子,並且以為彌賽亞君王耶穌基督會有一個屬地的政府,其中沒有居高位的達官貴人。他們可能懷有個人的野心想獲致這樣的高位。由於這緣故,在耶穌創立了主的晚餐之後,門徒路加的記載說:「門徒起了[激烈的]爭論,他們中間那一個可算為大。」——路加福音22:24。
8.(甲)這項爭論無疑對耶穌有什麼影響?(乙)這表明什麼?
8 請留意這並不是一項微小的爭辯;反之他們「起了激烈的爭論。」顯然使徒們對這個問題耿耿於懷已有相當時候,現在終於爆發為一場激烈的爭論。這無疑使耶穌感覺多麼痛心!在他與他們相處了這麼多個月,並且以身作則為他們立下一個謙卑的榜樣之後,竟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在這麼重大的一個時刻,他們竟為這個問題而爭執!當時正值耶穌臨死的前夕,他打算給予使徒們臨別的訓示和鼓勵。耶穌在當晚提及王國的問題,這無疑成為在使徒們當中引起爭論的火頭。這充分表明在不完美的人心中,想飛黃騰達、出人頭地的慾望是多麼根深蒂固。
耶穌慈愛的勸告和榜樣
9.耶穌怎樣處理這項爭論?
9 耶穌怎樣處理這個爭論呢?嚴厲地糾正他的門徒嗎?以嚴詞斥責他們而使其無地自容嗎?不。以一種慈愛的方式和懇切的聲調,他再次不憚煩地向他們指出基督徒的安排是和俗世的安排完全不同的。他說:「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那掌權管他們的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你們裡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然後耶穌問他們:「是誰為大,是坐席的呢?是服事人的呢?」顯然坐席的和受人服事的被視為最大。可是耶穌卻指出:「然而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路加福音22:25-27。
10.關於使徒們是否了解耶穌的話,我們提出一些什麼問題?
10 他們了解耶穌這次給他們的教訓嗎?他們能夠徹底體會到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弟兄,了解在基督徒的組織裡負有較重責任的人應該像「年幼的」一般謙卑而將別人看得比自己強嗎?(馬太福音23:8-12)他們體會到在基督徒的組織裡情形會和世上一般的習俗完全相反嗎?門徒均承認耶穌是他們的導師和領袖,是他們當中「最大」的,對此他們並無疑問。但在那天晚上較早的時候,耶穌卻為他的門徒洗腳。(約翰福音13:1-12)耶穌實際地服事他們!
11.耶穌以什麼方式服事他的門徒?
11 當耶穌指出「我在你們中間如同服事人的」時,他顯然並非僅指他以導師的身分在屬靈方面為他們服務而言。反之,耶穌也藉著實際參與通常只有地位較低的人才作的活動而服事他的門徒。在以肉體與門徒相處的最後一天,耶穌派彼得和約翰先往耶路撒冷,「他們就預備了逾越節的筵席。」——馬太福音26:17-19;路加福音22:7-16;馬可福音14:12-18。
12.在這場爭論發生以及他對門徒提出勸告之前,耶穌以什麼意味深長的方式服侍十二個使徒?
12 當晚在場目擊各事發生的使徒約翰描述耶穌接著所做的事:耶穌「離席站起來脫了[外衣],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約翰福音13:2-5)你能夠想像這件事嗎?耶穌實際跪在每個使徒面前逐一為他們洗腳,然後將他們的腳擦乾!這甚至將加略人猶大包括在內!
他的行動的意義
13.聖經的什麼例子可以說明古代為別人洗腳的習俗?這件工作通常由什麼人擔任?
13 在當時,為別人洗腳這件事本身並不是一件異乎尋常的事。在東方各地道路時常很多塵;既然一般人均穿沒有鞋面的便鞋或赤足,他們的腳遂很容易骯髒。因此當客人入屋時,主人吩咐人替客人洗腳乃是一項好客的表現。亞伯拉罕和羅得均曾以這種方式對陌生人(其實是化身為人的天使)表現過他們的好客。(創世記18:4;19:2;希伯來書13:2)但是一個招待耶穌的法利賽人卻忽略了這樣行。(路加福音7:44)這件差事被人視為最低賤的工作之一,因此通常是由家裡地位最低的用人所擔任的。因此,當年青的女子亞比該對大衛的僕人說:「我情願作婢女,洗我主僕人的腳」時,她的確表現了真正的謙卑。——撒母耳記上25:41;提摩太前書5:10。
14.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耶穌為他的使徒們洗腳?起初彼得的反應如何?
14 為了將他的教訓深印在門徒的腦海中,耶穌決定親自做這件最低賤但卻有用的差事。他開始為他的使徒洗腳。使徒彼得不了解為什麼耶穌這樣行,因此他不願讓他的主人像一個低賤的奴僕一般服侍他。但是耶穌告訴彼得說:「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當他洗完他們的腳、穿上外衣在桌旁躺下之後,他對他們解釋說:
15.耶穌怎樣解釋他為門徒洗腳的原因?
15 「我向你們所作的,你們明白麼?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約翰福音13:6-17。
16.耶穌藉著這項行動給予門徒什麼教訓?
16 耶穌以多麼不尋常的方式使他的使徒深深體會到他們有保持謙卑的必要!他多麼有力地向他們表明他們不應該追求權勢和地位,反之他們應該樂於彼此服務,甚至不惜為別人作最低賤的差事!耶穌並沒有創立一項洗腳的儀式。雖然基督教國的若干教派非常偽善地如此行。不,他志在教他們養成一種態度——一種謙卑、關心別人的福利和樂於為弟兄作最低賤的差事的態度。這便是基督徒應該對彼此所懷的平衡態度。
17.有什麼證據表明使徒們充分了解耶穌的訓示?
17 彼得和其他的使徒都了解耶穌的意思。(彼得前書3:8)忠心的門徒均徹底學得了這個教訓,因為聖經的記載透露他們一直保持這種平衡的態度,衷心合力地造就基督的教會。他們當中沒有任何人野心勃勃地追求權勢或地位。事實上,若干年後當割禮的問題引起了爭論時,「使徒和長老[在耶路撒冷]聚會商議這事,」以一種秩序井然的方法加以討論。而且主持會議的顯然不是使徒之一而是耶穌同母異父的弟弟雅各。——使徒行傳15:6-29;12:1,2。
一條新誡命
18.後來耶穌怎樣再次向門徒指出他為我們所立的榜樣?
18 為使徒洗完腳及將加略人猶大遣走之後,耶穌再次向他們指出他所立的榜樣;他對留下的十一個使徒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翰福音13:34,35)使徒們是在律法的約之下的猶太人,因此已有義務要愛人如己了。(馬太福音22:39;利未記19:18)但是現在耶穌說他的真正門徒會藉著效法他的榜樣——表現一種更廣大、崇高的愛而被人辨認出來。
19.在表現愛心方面,耶穌立下什麼獨特的榜樣?
19 在表現愛心方面耶穌的確立下了一個獨特的榜樣。他孜孜不倦地為別人服務,將別人的福利置於自己的利益之先。由於他竭盡心力幫助別人行走永生的道路,他時常犧牲了一般人通常所慣於享有的舒適。(路加福音9:58)他所表現的愛其實超過了律法的約所要求的程度。你還記得有一次兩個使徒說服他們的母親為他們向耶穌代求王國中的首席地位,當時耶穌說:「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作別人的僕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可福音10:35-45;馬太福音20:20-28)耶穌從沒有企圖自高身價,反之他謙卑地為門徒服務,最後達到為他們捨命的地步。這是多麼偉大而值得效法的愛!——腓立比書2:8;約翰福音15:12,13。
20.在表現愛心方面,效法耶穌的榜樣會對我們與基督徒弟兄的關係有什麼影響?
20 既然是基督徒,我們都有義務要效法耶穌的榜樣。我們不但必須像他一樣愛耶和華上帝,同時也必須效法他對門徒所表現的那種捨己為人的愛。(約翰一書4:20,21)你是有他所表現的那種愛嗎?你願為你的基督徒同伴犧牲你的性命嗎?誠然,我們可能未必須要實際為他們犧牲生命,但我們所懷的愛應該真摯到使我們樂於如此行,若有必要的話。使徒約翰解釋說:「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翰一書3:16;羅馬書16:3,4)現在請想想:我們的愛心若達到這個程度,我們豈不應該樂於謙卑地為弟兄服務嗎?我們豈不應該仁慈體貼地對待那些我們甘願為之捨命的人嗎?這豈不就是耶穌想深印在門徒腦海中的教訓嗎?
心意更新
21.為什麼基督徒必須「心意更新而變化」?
21 我們可以多麼清楚地看出,若要與我們的基督徒弟兄保持正當的關係,我們就必須不再「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馬書12:2)基督徒的態度是與俗世的人截然不同的。世上一般受過特別教育的人,例如教士、醫師、科學家或律師等,時常懷有一種自命不凡的態度而以為自己高人一等;這是多麼常見!擁有特別才能的人,例如運動界和電影界的知名人士和才貌出眾的人,亦然。這些人所受到的讚譽時常使他們目空一切。但是請記得,平衡的基督徒態度乃是:「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2:3。
22.「存心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是什麼意思?
22 「存心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舉例說,這話的意思不是說一個技術精良的小提琴手應該認為一個從未碰過這種樂器的人能夠比他彈得更好。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有許多人可能由於所受的訓練或擁有天賦的才能而勝過其他未受過類似訓練或天賦較差的人。可是這並不使他們超人一等。他們也不應該因此就目空一切而瞧不起別人。聖經在這裡所指的是一個人的思想態度,而基督徒所應該具有的誠懇態度便是看別人比自己強。他絕不應該自命不凡而認為別人應該服侍他。無疑在耶穌的使徒所做的每一件事上耶穌均可以比他們做得好許多倍。可是耶穌卻謙卑地服事他們,甚至躬身為他們洗腳!
23.具有平衡態度的基督徒怎樣與俗世的許多人截然不同?
23 真正表現這種謙卑態度的人是多麼令人欣喜和愉快!這些人對他們與基督徒的關係具有一種多麼良好平衡的態度!他們與這個事物制度的人有如天淵之別。即使有些人可能擁有較多金錢或物質的資財,這並不使他們覺得他們比資財較少的人優越而應該受到特別的待遇。他們意識到金錢並不使他們超人一等,因此他們的行為亦與此一致。(提摩太前書6:17)同樣地,屬於某一個種族或國籍的人也意識到這並不使他們在任何方面比別人優越。因此他們保持謙卑,誠懇地將甚至屬於較弱小的種族或國籍的人也視為比他們自己強。——羅馬書10:12。
24,25.在表現愛心和謙卑方面,誰特別應該以身作則?
24 受任命的監督、助理僕人和其他在基督徒的組織享有特別工作權利的人尤其應該表現同一的謙卑態度。誠然,聖經敦促小組的其他分子與這些僕人合作和效法他們的信心,但這些領導分子卻絕不應該因為他們主持聚會,具有較大的演說或組織能力,或能夠用較多時間從事耶和華的工作就覺得自己比別人優越。(希伯來書13:7,17)請留意使徒彼得在吩咐較年青的人要順服牧養上帝羊群的長老之後接著說:「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得前書5:5)沒有人是例外,每個人,包括領導分子在內,均必須「以謙卑束腰」。聖經的命令是:「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以弗所書5:21。
25 事實上,監督應該為別人立下謙卑的榜樣。好牧人耶穌基督便如此行。他作了很大的努力以身作則幫助門徒認識仁愛和謙卑的必要。因此監督們也應該同樣行。他們並不是老闆而是弟兄們的僕人。(馬太福音20:25-27)這是他們必須謹記在心的一件重要事實。不錯,這是每個基督徒都應該謹記的一個教訓,因為我們若要在彼此的關係上保持平衡,我們就必須愛我們的弟兄而永不要以為自己比他們優越。——約翰一書4:21;腓立比書2:2-4。
26.什麼可以真正鼓勵我們在現今保持基督徒的平衡?
26 請想想將來有一天地上活著的每一個人都會具有這種可喜的態度!那時地球會是一個多麼令人愉快的地方!那時每個活著的人都會完全披上「憐憫、恩慈、謙虛、溫柔」等美德,特別是愛心。(歌羅西書3:12-14)不錯,所有的人都會盡心、盡意、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他們也會對弟兄具有像基督一樣的愛。這給予我們多麼大的鼓勵在現今努力保持平衡以求能夠在那時生活!
[第210頁的圖片]
耶穌教使徒要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