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體在教會信條中的發展
大概今日大部份上教堂的人都相信三位一體是耶穌基督和他的使徒所倡導的教義。可是華雪本·鶴健士教授在他的著作《宗教的起源和進化》第336頁說:「對耶穌和保羅來說,三位一體顯然是陌生的;無論如何,他們並沒有提及它。」他們絕沒有訂出任何倡導三位一體的信條。
事實上「三位一體」這詞在聖經裡甚至一次也沒有出現過。諸如「父、子、聖靈,合為一神」及「與父屬同一本質」等詞均不見於聖經。相反地聖經說基督是『上帝創造之始,』又說「上帝是基督的頭。」(啟示錄3:14;哥林多前書11:3)所以《新天主教百科全書》論及三位一體說:「正如我們所知,它並非直接是天主的道。」——第14卷,304頁。
早期教會人士對此一無所知
「三合一的上帝」這種觀念亦不是在耶穌和使徒去世之後便立即形成的。聖公會的教會歷史系教授詹姆士·亞瑟·茂拉也承認這點,他曾道:「三位一體這個在教義之缺乏明確的解釋反映出第二世紀的神學思想。大約在公元一百五十年寫作的朱斯丁·馬特爾在他的著作中強調子在降世為人之前已經存在,但是在與父的關係上則說他居於『第二位』」——《信條與忠誠》,第9頁。
甚至到第二世紀末,著名的教會人物伊利尼亞斯仍說基督是次於上帝而不是與上帝相等的。——請參閱《伊利尼亞斯駁斥異端》,第二冊,第28章第8節。
所以早期的教會人士根本對三位一體的觀念一無所知。事實上,大約在基督死後四百年或甚至更久之後,『三合一神的』觀念才終於被人正式制定出來和介紹入教會裡。
《使徒信經》
也許有人提出異議說,「但是《使徒信經》豈非由使徒們自己訂出來的嗎?這個信條豈不是倡導三位三體嗎?」
許多世紀以來教會一直教人相信這個信條是由十二使徒寫的,結果許多人都對此深信不疑。其實證據表明所謂的「使徒信經」其實是由使徒去世數百年之後的人所訂出來的!
《基督教國的信仰》,蓋利薛所編的一本關於信條和信仰的參考書說:「非但不是由使徒親自寫成,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以他們的頭銜為名的信條是在他們去世五百年之後才出現的。」現在且讓我們看看以下列出的,使徒信經》:
「我相信全能的父上帝,天地的創造者,並相信他的獨生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由聖靈所孕育;由處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苦,被釘在十字架上,死去和被埋;他下到地獄,第三日從死裡復活,昇上天堂,坐在全能的父上帝的右手邊;他會自此來到審判活人和死人。我相信聖靈,聖教會和聖徒的聖餐;罪孽得赦;身體復活和永生。阿們。」a
你可以見到以上並沒有說上帝、耶穌基督和聖靈是「一個上帝。」可是,當《使徒信經》被正式制定之際,關於基督的本質的問題引起了一場大爭論。他與上帝的關係究竟如何呢?耶穌低於上帝而與上帝有別,抑或耶穌就是上帝呢?
《尼斯信條》
到第四世紀,有些教會人士,包括年青的副主教阿達拿西在內,主張耶穌和上帝是一位和同一個體。在另一方面有些人,例如阿萊亞斯長老,則謹守聖經的見解認為耶穌是由上帝所造和低於父的。公元325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在小亞細亞的尼斯地方召開教會會議以圖決定這些問題。在這次會議中,信奉異教的君士坦丁偏袒阿達拿西一派。結果阿萊亞斯的見解雖然完全以聖經為根據,卻被宣佈為異端邪說。
於是他們雕琢辭句、斟酌字眼而訂出一套信條,以此作為工具與那些主張基督有一個開始和不是與天父具有同樣本質的人對抗。《尼斯信條》原本的形式顯然是為了抨擊阿萊亞斯的立場而寫成的。它以這項宣佈(後來被人從這信條上刪去)作為結束:
「但是若有人說他曾一度不存在;或在被生之前不存在;或說他從沒有生命的東西造成;或斷言上帝的兒子屬於其他任何本質或本體,是被造或可變或不定的,這種人便要受天主和使徒的教會所咒詛。」
同時值得注意的一件事實是,在尼斯草擬的這條原本的信條並沒有給予聖靈任何個性。可是後來的附加部份(據云是在公元381年的君士坦丁堡會議擬成的)卻有如此行。這條於公元325年在尼斯草擬的信條與其後來修改的部份遂成為歷史上所謂的《尼斯信經》。其文如下:
「我相信一位天主,全能的天父,天地和所有顯形及隱形事物的創造者:相信一位主耶穌基督天主的獨生子,在各世界未有之先由他天父所生;神之神,光之光,真神之真神,被生而非被造,與天父屬同一本質;萬物藉他而造:他為我們人類和為了拯救我們從天上來到世間,由處女馬利亞的聖靈降生為人,同時為我們在本丟·彼拉多手下被釘十字架,受苦和被埋;按照聖經在第三日復話,昇上天堂坐在天父右邊,他會帶者榮耀復臨以審判活人和死人,他的國永無窮極。我相信主聖靈,生命的賜予者,他從天父和子生出,與天父和子一同受崇拜和榮耀,被先知所講論,我相信天主和使徒的教會。我承認為赦罪而作的一說;我盼望死人復活和來世的生命,阿們。」
仔細讀過《尼斯信條》之後,頗有趣地,我們留意到這個信條仍沒有為三位一體作一個完滿的定義。它主張天父和子屬於同一本質,聖靈被稱為「主和生命的賜予者,」但是它並沒有說這三者是「一位天主。」可是教會人士還會進一步地『雕琢詞句和斟酌字眼。』
《阿達拿西信條》
直至《阿達拿西信條》出現才終於為三位一體作下定義。你還記得阿達拿西就是提倡《尼西亞信條》所含的主張最力的年青副主教。這個以他為名的信條是由他親自撰寫的嗎?
許多世紀以來人們一直這樣相信,但是這已證明完全不確了。《基督教國的信仰》一書在第61頁說:「在十七世紀,荷蘭學者霍士已指出這個信條並非由阿達拿西所寫。內在的證據證實這項文獻可能是在公元381至428年之間寫成的。」
可是並沒有任何肯確的證據證明這個信條是在這麼早的日期寫成的。事實上,直到幾百年後才有人將其完整的形式引用出來!因此約翰·慕文德在論及這信條的著作時坦率地說:「當它出現時,阿達拿西已死去五百年了。」(《我們相信》,第118頁)請留意《阿達拿西信條》怎樣為三位一體下一定義:
「……我們崇拜三位一體的天主,三位團結一體;個體不混淆,本質不分開。因為只有一位父,另一是子,另一是聖靈。但是父、子、聖靈的神性是全然合一的:榮耀相等,莊嚴相等,父是這樣,子是這樣,聖靈亦是這樣。父非受造,子非受造,聖靈亦非受造,父是不能了解的,子是不能了解的,聖靈亦不能了解。父是永恆的,子是永恆的,聖靈亦是永恆的。然而沒有三位永恆的個體,只有一位永恆的個體。沒有三個無法了解的個體,亦沒有三個非受造的個體;反之只有一個非受造和一個無法了解的個體。
「所以同樣地父是全能的,子是全能的,聖靈亦是全能的。然而沒有三位全能者,只有一位全能者。所以父是天主,子是天主,聖靈亦是天主。然而沒有三位天主,只有一位天主。所以同樣地父是主,子是主,聖靈也是主。然而沒有三位主,只有一位主。正如基督的真理使我們不得不承認各個體本身是神和主,同樣地天主教禁止我們說有三位神和三位主。
「父不是受造的,沒有被創造,亦沒有被生,子單獨是出自父的,不是受造,亦非被創造,而是被生的。聖靈是出自父和子的;不是被造,不是被創造,也不是被生,而是發出的。所以有一個父,而不是三個父;一個子而不是三個子;一個聖靈而不是三個聖靈。在這三位一體中,沒有一個在另一個之先或之後;沒有一個比另一個較大或較小。民之三位一同是永恆和相等的。所以在萬物中,如上所述,三位一體和一種三位是受人崇拜的。因此凡是得救的人都必須對三位一體具有這樣的了解。……」
因此,在耶穌基督死後許多百年,三位一體教義才正式制訂。正如神學家利萊·諾克斯說,人們「雕琢辭句,斟酌字眼,直至他們為三位一體三『位』之間的關係立下定義,使他們最後可以說,『除非你相信這教義,否則你便不是一個真正的信徒。』」
這樣,現在大部份教會對上帝的觀念才獲得一個正式的界說。
普遍的接受
可是,也許你並不相信你的教會真正贊成這些信條。誠然,教會現在的傾向是甚至不再試圖將關於上帝的這種令人惑亂的觀念教導他們的教友。但是這並不意味到各教會反對這些信條。相反地,差不多所有的教會仍然墨守他們對上帝的這種混淆觀念。
《天主教百科全書》在「三位一體」的標題下所說的話清楚地表明羅馬天主教教會仍然支持這個道理。它引證阿達拿西信條的一部份之後,說:「這個道理是教會所倡導的。」
英國教會也贊同《使徒信經》,《尼斯信條》和《阿達拿西信條》。基督新教的聖公會亦然;它解釋它絕對無意偏離英國教會……在教義上的任何主要之點。」
路得會也接受這些信條。美國路得會的會章第二款第四節說:「本教會接受使徒、信經,尼斯和阿達拿西的信條為教會信仰的真實宣言。」基督聯合教會的會章亦同樣地說:「本教會接受古代信條所表達的教會信仰。……
長老會贊同尼斯信條,美以美會的各大宗派亦然。這些教派均正式支持三位一體的觀念。雖然浸信會的各派別通常不同意信條,美國浸信會聯會的副祕書長卻論及《阿達拿西信條》說:「我確信大部份的美國浸信會信徒都會大致同意它的內容。」
誠然,基督教國的某些教會可能不正式同意任何信條,但是大部份都主張三位一體的教義。例如約翰·慕艾德在他所著的《我們相信》一書中論及《阿達拿西信條》,說:「它那確立的定義繼續為基督新教所接納而成多或少地視之為正統信仰的標準。」
一種不符合聖經的觀念
可是上帝的道卻直接反對這種『三位合一的上帝』的觀念,聖經說上帝是「永世的君王,」是無始無終的。(提摩太前書1:17;詩篇90:2)但是聖經說耶穌並不像天父一般無始無終,反之他是『上帝創造之始。』(啟示錄3:14)進一步表現耶穌和上帝不是同一個體,也不是同樣或同等的證據是耶穌從死裡復活之後,「上帝將他升為至高。」(腓立比書2:9)耶穌在被擢升之前若是和上帝同等的,他便無法被昇至更高了,因為這會使他甚至高於上帝。我們可以多麼清楚地看出三位一體絕不是第一世紀的基督教所倡導的教義!
聖經的道理是很明確的。耶和華是「創造萬物」的全能上帝。(啟示錄4:11)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而非全能的上帝本身。(路加福音1:35)聖靈並不是一個生物而是可以充滿人體的上帝動力。(使徒行傳2:4)既然各教會顯然沒有以這些聖經真理教人,你若想取悅你的造物主就必須完全脫離這些宗教組織。——啟示錄18:4。
[腳注]
a 本文刊出之信條錄自麥克凌託與史特朗合編的《百科全書》第二卷,第559-563頁。
[第85頁的圖片]
信奉異教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在公元325年於尼斯召開教會會議,他左右會議採納了含有三位一體的教義的尼斯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