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0 7/15 421-424頁
  • 耶和華在饑荒中供應豐富的糧食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耶和華在饑荒中供應豐富的糧食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0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由一齣預言性的戲劇所預表
  • 演員的陣容
  • 戲劇的展開
  • 在豐裕時期中的致命饑荒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7年
  • 『他們必不再饑餓』
    生還進入新地之中
  • 在饑荒時期中保全性命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7年
  • 約瑟——耶和華手下一位忠心的見證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0年
《守》70 7/15 421-424頁

耶和華在饑荒中供應豐富的糧食

饑荒?那種饑荒呢?當然有很多人看不到什麼證據表明他們的國家發生一場實際的饑荒。但是有一場缺乏靈糧的嚴重饑荒正在全世界發生。三千七百多年前,古代一位受上帝感示的希伯來先知預言到這場饑荒說:「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饑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阿摩司書8:11。

既然許多年來耶和華的道聖經一直是基督教國裡一本最暢銷的書,為什麼這場饑荒也影響到它呢?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基督教國的許多宗教領袖對聖經所懷的態度。典型的例子是路德會的羅拔·史密夫教授;他認為每個基督徒都與聖經受到一樣多的感示。據一位基督教道德學的教授小豪夫稱:「十誡並不是全能的上帝的直接宣告;反之它們乃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摩西所想出來的。」——《基堂教世紀周報》,1969年一月廿九日。

這種意見是很典型而普遍的,基督教國的其他領袖亦承認。例如《今日基督教》的主任編輯不滿地說:「你若看看今日美國各大神學院的廣告,你便會留意到很少例外地今日的神學教育均著重於俗世和物質的需要。誰願挺身協助人民在靈性上的需要呢?」紐約的一個編輯也同樣嘆息,最近召開的世界教會會議全神貫注在「目前俗世的問題上而忽視了人類一項遠較重大的需求——人類在靈性上的饑饉。」

但是也許有人會問,如果這場饑荒是由於這些人的道理所致,為什麼聖經說上帝降下這場饑荒呢?他可說是降下這場饑荒,因為他不容許這些不忠的宗教領袖去明白和體會聖經的真理。正如耶穌對他當日的人說:「你們互相受榮耀,卻不求從獨一之上帝來的榮耀,怎能信我呢?」——約翰福音5:44。

在這場屬靈的饑荒中,耶和華為人準備了大量的靈糧。在那裡呢?在他忠心的基督徒見證人中間。這正如他所預言說:「我的僕人必得吃,你們卻饑餓。我的僕人必得喝,你們都乾渴。」——以賽亞書65:13。

由一齣預言性的戲劇所預表

一齣在三千七百年前左右上演的預言性戲劇準確地預示到這種饑飽懸殊的情形。它記載於創世記第37至47章。

約瑟是希伯來族長雅各特別鍾愛的兒子,他的十個哥哥由於妒忌而將他賣為奴隸。後來他成為埃及官員波提乏的奴僕而在波提乏家裡當管家。後來約瑟由於拒絕與波提乏的妻子苟合而被誣告;他被人以不道德的罪名投入獄中。當他在獄中時,埃及的統治者法老發了兩個夢,當時埃及沒有一個「智士」能夠圓解他的夢。這使法老的酒政想起他在監裡時約瑟曾準確地為他解了兩個夢。酒政於是將這件事告訴法老。埃及的統治者遂立即下令將約瑟召到他面前。

正如約瑟在較早的時候所承認一般,他知道『解夢是出於上帝的』,因此現在他亦將榮耀歸與上帝;由此約瑟表明他是造物主的一個真正的見證人。(創世記40:8;41:16)約瑟從上帝獲悉這兩個夢的詳情之後遂解釋這兩個夢預言將有七年豐收和七年饑荒。他向法老建議派一個人在豐收的年頭負責將五穀貯藏起來以應付饑荒的年頭。約瑟對法老的夢作了顯然正確的解釋,法老遂將他立為宰相及派他主理這件事。在七年的豐收中,「約瑟積蓄五穀甚多。」——創世記41:49。

後來約瑟的同父異母的哥哥也從迦南下到埃及糴糧。自從約瑟的十個哥哥將他售賣為奴以來,大約二十年已過去了,所以他們已不認得約瑟的面目。再者約瑟也通過傳譯與他們說話以隱藏他的身份。

然後約瑟作了巧妙的安排使他的哥哥受到一場真正的考驗。可是現在他們表示真心後悔他們以往對不起約瑟和他們的父親了。後來他將自己的身份顯露出來,並將他父親及所有親屬都接到埃及居住。當饑荒延續下去時,四周各地的人都來到埃及糴糧。埃及人漸漸用盡他們的財物去換取五穀,最後甚至將自己和田地賣給法老以換取糧食。

聖經將所有這些事詳細記錄下來只是為了供給我們一點聖經歷史和解釋聖經的原則嗎?不,它們被記錄下來同時因為它們構成一齣預言性的戲劇——預言到許多世紀之後所發生的事。基督教的聖經曾屢次指出古代的事件是具有預言性意義的。——哥林多前書10:11。

例如受上帝感示的使徒保羅指出亞伯拉罕的兩個妻子撒拉和夏甲便具有預言性。為奴的婦人夏甲和她的兒子預表血統上的以色列人,他們由於不能夠遵守律法的約而受到約束。撒拉和她的兒子則預表耶和華的屬天組織和耶穌基督及他的受膏門徒;他們像撒拉和她的兒子一樣是自立的。——加拉太書3:16,29;4:21-26。

演員的陣容

在上述的戲劇中有些人物擔任較顯要的角色,有許多則擔任較次要的預言性角色。既然約瑟是一個忠心和順服的兒子,並被用來拯救許多人的生命,他預表誰呢?他預表人類的救主,上帝忠心和順服的兒子耶穌基督。(約翰一書4:14)既然耶穌說人怎樣對待他的門徒就等於怎樣對待他,在這齣戲劇裡有時約瑟預表基督的受膏門徒。——馬太福音25:40。

約瑟及他的弟兄的父親,希伯來族長雅各,預表誰呢?他預表耶穌基督和基督門徒的偉大天父,耶和華上帝。——約翰福音20:17;羅馬書8:15,16。

埃及的統治者法老又怎樣呢?他也預表耶和華上帝。怎會如此呢?因為他授權給約瑟作宰相和糧政官,正如耶和華上帝授權給耶穌基督作屬靈的糧政官而將生命賜給人一般。法老豈不是同時將一個祭司家族的女兒許配給約瑟為妻,正如耶和華將一個祭司階級的新娘許配給更大的約瑟(耶穌基督)一般嗎?的確不錯!——彼得前書2:5,9;啟示錄14:1,3;20:4,6。

約瑟那妒恨他與及為他父親帶來莫大痛苦的十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又怎樣呢?他們豈不是很適切地預表那些曾一度逼害更大的約瑟或他的受膏門徒,後來卻回心轉意的人嗎?這也是一個合理的結論。

戲劇的展開

在這齣戲劇開始的時候,雅各派約瑟去看看他的同父異母的哥哥在照料父親的羊群方面情形如何。耶和華上帝也差遣更大的約瑟,耶穌基督,來到地上料理他天父的事務。在現代,上帝同樣地派基督的受膏門徒在普世料理上帝的事務。——哥林多後書5:20;馬太福音24:14。

約瑟那十個妒忌他的同父異母的哥哥本來共謀將他置於死地,但是後來他們卻將他賣作奴隸。他們以為已將眼中釘約瑟永遠除去了。那些得到耶穌在他們中間傳道的人可說是耶穌的半血屬的兄弟,因為耶穌的父親雖然是上帝,他卻由一個猶太母親所生。他們對待耶穌的態度與約瑟同父異母的哥哥對他的態度很相似。猶太的宗教領袖由於妒忌而害死了耶穌,他們於是以為他們已將耶穌永遠除去了。——馬可福音15:10。

同樣地,現代在基督教國裡也有許多人妒忌耶和華寵悅他手下忠心的受膏僕人而暗謀將他們除去。在1918年這些宗教反對者使基督真正門徒的領導分子含冤下獄,並使他們的工作陷於停頓狀態;他們以為已將耶和華的真正僕人消滅了。從此他們便不會再聽到他們。——啟示錄11:7-10。

在古代耶和華上帝設法使約瑟成為埃及的宰相而位僅次於法老。同樣地在公元第一世紀,耶和華使耶穌從死裡復活而將他昇到宇宙中僅次於耶和華的最高地位。(腓立比書2:9-11)在現代,上帝以同樣的方式使基督門徒的受膏餘民從死亡一般的狀況中復活,從被擄的情形中獲得解放,然後將他們昇至上帝所寵悅的地位而為眾目所見。——啟示錄11:11-13。

在預言性的戲劇中,七年豐收之後便接著發生七年的饑荒。可是在這齣戲劇的應驗中,豐收和饑荒是同時發生的。為什麼有這種分別呢?因為雖然在一場實際的饑荒中所有受影響的人都深深意識到他們缺乏糧食,在一場屬靈的饑荒中大部份受影響的人卻沒有這樣的感覺。在全球數以億計遭受屬靈饑荒的人當中只有很少人意識到他們的屬靈需要。——馬太福音5:3。

耶和華上帝在這場普世的屬靈饑荒中為那些認識自己對靈糧的需要的人準備了豐盛的糧食供應。更大的約瑟,耶穌基督,有一個「忠心而有見識的僕人」組織在地上。正如他所預言,他正通過這個組織「按時分糧」給他的門徒。——馬太福音24:45-47;路加福音12:42-44。

正如在這齣預言性的戲劇中「各地的人都往埃及去,到約瑟那裡糴糧,」今日亦同樣地有一「大群人……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他們到更大的約瑟,耶穌基督,那裡去領取屬靈的糧食。結果他們果然像預言所說:「他們不再饑,不再渴,……因為寶座中的羔羊[更大的約瑟]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啟示錄7:9-17。

約瑟的十個同父異母的哥哥痛改前非而獲得約瑟諒解之後,約瑟便以豐富的糧食供應他們。在使徒的日子也一樣。當時有些人曾一度逼害耶穌和他的門徒,後來他們卻成為信徒,即如「有許多祭司」和大掃城的掃羅所為一般。同樣地,今日有些人曾一度逼害耶和華的忠心僕人,後來他們卻痛改前非而重獲耶穌基督的喜愛。現在他們亦不用再在屬靈的饑荒中挨饑抵餓了。反之他們正歡樂地獲得豐富的靈糧。——使徒行傳6:7;約翰福音10:16;加拉太書1:23;啟示錄7:9。

後來埃及人將自己和田地賣給約瑟——約瑟代表法老買下他們——以換取米糧;這件事亦具有傑出的預言性意義。(創世記47:23)今日所有從更大的約瑟獲得維持生命的靈糧的人必須將自己和一切所有獻給耶和華上帝。他們必須作一個完全而肯確的誓願去遵行上帝的旨意和跟從耶穌基督的腳蹤。這樣他們遂成為耶和華的奴僕,正如當日的埃及人成為法老的奴僕一般。

今日那些歸附更大的約瑟的人都將他們的所有呈獻給耶和華,這是否意味到他們不須作任何努力便可以在靈性上獲得飽足呢?絕不是!耶和華的原則一向均是:「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帖撒羅尼迦後書3:10)事實上,上帝在一開始便準備了工作給亞當做。——創世記2:15。

在這齣預表耶和華怎樣在饑荒中供應豐富靈糧的預言性戲劇裡情形也一樣。約瑟分發種子給埃及人,使他們可以在土地上耕種。到收成之後,約瑟准許他們保留收成的五分四歸自己,將五分一付作購買種子和租賃耕地的費用。這的確是一個最公平的安排。同樣地今日那些從更大的約瑟得到靈糧的人均有義務幫助其他認識自己的靈性需要的人。

無可懷疑地今日,普世正發生一場屬靈的饑荒。但是耶和華卻通過他手下獻了身給他的忠僕,受膏的約瑟階級和他們的忠心同伴,供應豐富的靈糧。那些來到他們那裡以求解除靈性饑渴的人快樂了!所有為饑渴者服務的人也快樂了!——使徒行傳20:35;以賽亞書25:6。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