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
● 向上帝禱告求他「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是什麼意思?——美國E.D.君問。
這是耶穌著名的『模範禱告』的一部份。基督敦促門徒禱告求上帝寬恕之後結束這個禱告說:「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那惡者]。」——馬太福音6:12,13;路加福音11:4。
有人想知道這是否意味到一個人除非這樣向上帝祈求,不然上帝便會使他受試探而至犯罪。但這是完全不對的,因為耶和華感示耶穌同母異父的弟弟雅各寫道:「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上帝試探。』因為上帝不能被惡試探,他也不試探人。」(雅各書1:13)我們必須按照這節經文,去了解耶穌的說話。
亞當夏娃的經驗可以說明基督的話是什麼意思。上帝容許他們隨意吃『園中各樣悅人眼目和好作食物的果子,』可是不許他們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創世記2:9,16,17。
不錯,這是對他們的一個試驗。但這不是一個用來害他們的一個惡意試探。上帝不像基督的宗教仇敵一樣設計試探他,想使他中計而找藉口殺害他。(馬太福音22:15-18;馬可福音11:18;12:13;約翰福音11:53)藉著對亞當夏娃作這個簡單的考驗,上帝可以清楚知道他們的為人其實如何,以及他們是否自主地真正希望服從和事奉他們的造物主。
請留意上帝作了什麼善舉:他幫助亞當夏娃避免犯錯,這其實就等於『不叫他們遇見試探。』他向他們解釋不服從他是不對的,這會為他們招致死亡的懲罰。警告一個人提防惡事其實並不是以此事試探他。試探第一對人的豈不是魔鬼嗎?他見到有機會引誘人類越過上帝為他們所定他們的規限。他對吃禁果的後果所作的錯誤描述使人產生一種錯誤的願望,這種願望結果將人導至死亡。——創世記3:1-6;雅各書1:14,15。
像對待亞當夏娃一樣,上帝警告今日的基督徒提防行惡,並告訴我們行這些事所招致的後果,藉此他『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我們由此得到幫助避免對試探屈服而行惡。
例如耶和華清楚告訴我們姦淫是一種必須避免的罪。(出埃及記20:14;羅馬書13:9,10)這個警告使我們不致對於錯的事矇然不覺。他同時指出基督徒若行這事便會招致什麼結果;這樣行的人會污穢婚姻的床,受到上帝的不利審判與及不能承受王國。(希伯來書13:4;哥林多前書6:9,10)顯然耶和華絕非以姦淫去試探基督徒。與此正相反,請留意哥林多前書7:5的良好訓示。聖經勸告兩相情願暫時分居的夫婦後來應該『同房,免得撒但引誘他們』犯姦淫。試探絕不會來自上帝,反之他向人發出預先的警告。所以其實是撒但藉著錯誤的念頭去試探人。
同樣地,耶和華在提摩太前書6:9,10警告人貪愛錢財是危險的,因為這種貪念可以引人做出各種有害的事來。他指出貪愛錢財的結果,與及一心想發財的人可能被誘離棄真道和受到許多的愁苦。上帝告訴我們什麼是錯的,與及我們若對試探屈服便會遭受什麼損失。——哥林多後書2:11。
一個禱告求上帝不叫他遇見試探的人有責任竭盡所能避免受試探。這包括避免助長錯誤願望的思想與及避開各種可能導致試探的環境。同時他必須藉著研讀上帝的道讓耶和華強化他,使他可以分辨善惡。
所以「不叫我們遇見試探這句話」並非暗示上帝試探我們或使我們陷於引誘我們行惡的環境中,以致我們須要求他不要這樣行。反之這句話的意思是求上帝不要讓我們忽略可能成為試探的惡事,並且求他警告我們和強化我們,使我們可以避免對試探屈服或能夠抵受試探。
● 獻了身的基督徒可以參加其他宗教組織所舉行的喪禮嗎?——美國C.S.君問。
有些基督徒可能由於感恩之心,與死者有密切關係或受到不信配偶的壓力而感到有義務參加教堂的喪禮。但是每個人在未這樣行之前應該先考慮一下這件事所牽涉的各項因素及可能的變通辦法。雖然基督徒小組不會禁止人這樣行,這種行徑卻無疑充滿危險和難題。
首先我們最好記得教堂舉行的喪禮主要不是給死者的親友一個機會去吊慰死者哀傷的家人。通常他們會預先在殯儀館或到哀傷者的家裡唁慰。教堂的喪禮其實只是一項宗教儀式而已。所以它很可能有一個演講宣傳如靈魂不死及所有好人上天堂等不符合聖經的見解,同時也很可能涉及各種不符合聖經的習俗,如劃十字,由牧師或另一個宗教的教士代表參加喪禮的人祈禱等。鑑於啟示錄18:4的命令,基督徒當然無法參加做這些事。
在這方面,日本人的喪禮對一些有不信的丈夫,但自己卻獻了身的基督徒妻子形成一項真正的考驗。她們若參加喪禮便會有人讀出她們的名字而期望她們上前向死者燒香及為其禱告。所以有許多具有這樣身份的基督徒都認為最好不參加這些喪禮。
有些獻了身的基督徒因為希望留在親人左右及支持他們而參加在教堂舉行的喪禮。他們去殯儀館、上教堂參加喪禮,後來甚至去墳場參觀落葬。可能他們能夠這樣行而沒有直接作過任何偽宗教的行動。當然,到任何舉行謬誤崇拜的地方都牽涉到屬靈的危險。
不錯,一個基督徒妻子的不信丈夫若想她參加一個在教堂舉行的喪禮,她可能想到乃縵的例子。乃縵是一個亞蘭將軍,他聽從先知以利沙的吩咐在約但河沐浴了七次而治好了他的痲瘋病。由於這次神奇的醫治,乃縵決定永遠不再崇拜其他的神而只敬拜耶和華。但這對他來說是一件難事,因為他仍然須要侍候他的君王。他須要用手攙扶他的王到異教的神臨門的廟裡。他甚至可能須要幫助王屈身下拜。所以他求耶和華上帝寬恕他而不要以此怪責他。乃縵成為耶和華手下一個純真的崇拜者;他自己並沒有拜這個假神,他到廟裡只是奉國王之命而已。——列王紀下5:1-19。
有不信的丈夫的基督徒妻子也一樣。如果有一次她丈夫堅持要她陪他去參加一個親戚或家人在教堂舉行的喪禮。她可能感到她可以像乃縵一樣行——在場但卻不參與任何偽宗教的行為。但是去與不去須要由她作決定。她須要解決在尊重丈夫的心願與服從耶和華及她那受過上帝的道薰陶的良心之間的衝突。——彼得前書3:16。
是的,這件事牽涉到她的良心問題。為什麼呢?因為其他的人可能看見她,一個耶和華見證人,進入教堂,他們可能因此而跌倒。所以她須要考慮到這個可能,比正如使徒保羅寫道:「使你們能夠辨明更重要的事物,以便能夠保持清白無瑕而不絆倒別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立比書1:10,《新世》。
處於這種情形之下的妻子如果設法向丈夫解釋她的立場,這會比較好些。她最好仿效以斯帖王后的榜樣,在丈夫心情愉快時機巧地試向他解釋為什麼她覺得無法參加在教堂舉行的喪禮。此外,她可以指出倘若她去教堂,但卻不參加其儀式,這可能使其他人,特別是她丈夫,感到尷尬。這樣,一個不信的丈夫可能由於愛他的妻子,體貼到她的宗教顧忌和希望避免尷尬而同意讓她不去。——以斯帖記5:1-8。
但是一個人若不去教堂參加喪禮,這可能觸怒哀傷的人家嗎?他唯有完全不理會死者才會受他們怪責。他其實無須這樣行。他可以做些事以表示他的同情和幫助死者的家屬。他可以預早去殯儀館弔慰這家人及予以實際的幫助。若有需要,他可以帶些食物給他們,或替這家人煮頓飯,或替他們看顧孩子以暫時減輕成年人的責任。這樣,這家人便不會僅因為他不參加在教堂舉行的喪禮就認為他沒有愛心了。
所以基督徒無須感到有義務參加教堂或其他宗教組織所舉行的喪禮。基督徒在這些地方可能遇見試探,受到壓力去跟從大眾作偽宗教的行為。不到這些地方去也可以避免做出一些變節不忠而使耶和華不悅的行為。但是每個人必須根據自己的環境和良心自行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