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1 9/1 542-544頁
  • 讀者來函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讀者來函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1年
  • 相似資料
  • 看看古代的撒瑪利亞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5年
  • 撒瑪利亞人——一個在衰滅中的民族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1年
  • 最偉大的政府的鑰匙開始應用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0年
  • 撒馬利亞人
    洞悉聖經(下冊)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1年
《守》71 9/1 542-544頁

讀者來函

● 為什麼耶穌吩咐門徒,正如使徒行傳1:8所載,去撒瑪利亞傳道,但在較早的時候(馬太福音10:5,6)他卻告訴門徒不可向撒瑪利亞人傳道?——紐西蘭D.R.君問。

當差遣門徒出去作短期的傳道旅行時,耶穌吩咐他們:「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馬太福音10:5,6)但耶穌並沒有絕對禁止人向撒瑪利亞人傳道,從他自己的言行可以見之。耶穌在比喻中曾表示猶太人應該視撒瑪利亞人為鄰舍。(路加福音10:29-37)耶穌有一次醫好十個人,其中一個是撒瑪利亞人,而耶穌稱讚此人是十個人中唯一表示感謝者。(路加福音17:11-19)此外,耶穌曾在敘加井旁向一位撒瑪利亞婦人傳道,後來他也在撒瑪利亞城向其他的人傳道。——約翰福音4:4-43。

因此,耶穌在馬太福音10:5,6的吩咐顯然僅特別對當時的場合適用。由於基督論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顯然他強調最重要的是先將訊息傳給猶太人而讓他們有優先的機會。因此,當時使徒們周遊傳道都集中在猶太人方面而並未打算向外邦國家的人傳道。當時派出的六對男子行程相當短促,因此即使僅限於去猶太人的城市和鄉村,也夠他們忙錄的了。——馬可福音6:7。

但是當耶穌說出載於使徒行傳1:8的話時,情況已大不相同了。事實上,他那時正對門徒作臨別的訓示,指出他們必須從事一項普世的傳道工作。耶穌在升天之前說:「你們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事實果然如此。基督徒因受迫害而分散各處,結果他們的訊息傳遍了撒瑪利亞。——使徒行傳8:1-17。

值得留意的是他們向撒瑪利亞人傳道的結果,許多撒瑪利亞人均受浸和獲得聖靈,而此事發生於公元36年之前,亦即未受割禮的外邦人(非猶太人)首次被接納成為信徒之前。(使徒行傳10:34-48)這顯然是因為撒瑪利亞人在宗教上與猶太人有頗多相同之點,因此比外邦人更接近猶太人。撒瑪利亞人接納聖經的頭五本書(根據「撒瑪利亞文的摩西五經」)因此他們也仰望一位比摩西更大的先知來臨。(申命記18:18,19;約翰福音4:25)雖然他們的崇拜方式在許多方面與猶太教不同,他們仍然聲稱崇拜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上帝,並遵守摩西的律法,包括割禮的規定在內。因此,他們自然與未受割禮的外邦人頗為不同。

● 使徒馬太應用在耶穌身上的以賽亞書7:14是什麼意思?耶穌並沒有稱為「以馬內利」,對嗎?——美國J.G.君問。

使徒馬太將以賽亞書7:14應用在耶穌身上,寫道:「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耶和華]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1:22,23。

誠然,耶穌並沒有名為以馬內利。但是這件事並不意味到他沒有應驗這節聖經。這節經文說明一件與他的任務有關的事實而不是給予他一個實際的名字。以賽亞的另一個預言可以說明這點,這預言記載於第九章第六和七節,說:「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大]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

這個預言無疑應驗在上帝的兒子和大衛的後嗣耶穌基督身上。但是我們沒有在聖經中任何一處讀到耶穌的使徒和門徒用這些名字稱呼他。他在地上時的確是「奇妙的策士」,在將臨的事物制度裡更是如此,因為他會訓導全人類怎樣獲得永生。自從他被造以來「大能的神」這個名稱一直對他適用;但自從他復活獲得天地一切權柄,特別在他升天成為「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和「上帝本體的真像」之後,這個名稱對他特別適用。(希伯來書1:3;馬太福音28:18)再者,藉著他所獻的贖價祭物,他會將永生賜給一切順服的人類,因此將他稱為「永在的父」是很適切的。藉著他的王國,他會為人類和宇宙帶來永遠的和平,因此他被稱為「和平之君」也非常適當。

以賽亞書7:14亦然:「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馬太也向我們解釋以馬內利的意思是「上帝與我們同在」,既然馬太將這名字的意思表明出來,他所強調的顯然是耶穌所擔任的角色。

甚至當耶穌基督在地上時他也是耶和華上帝的首要代表,因此他擁有「上帝與我們同在」這個銜頭是極之適當的。我們記得有一次腓力向耶穌提出一個請求,說:「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耶穌對腓力說:「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麼長久,你還不認識我麼?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將父顯給我們看呢』?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裏面,你不信麼」?——約翰福音14:8-10。

鑒於這些事實,我們無疑可以看出聖經的預言不但表明耶穌是「奇妙的策士、[大]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同時也是「以馬內利」,意即「上帝與我們同在」。這是非常適當的。雖然他在地上時並沒有實際被人呼以這些名稱,這些名稱仍然對他適用。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