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2 8/15 485-488頁
  • 耶和華怎樣與其他所有的神不同?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耶和華怎樣與其他所有的神不同?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象徵性的啟示
  • 其他神祇所缺乏的屬性
  • 耶和華的戰車
  • 一種預示戰爭的聲音
  • 上帝的戰車在邁進中!
    「列國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以什麼方式?
  • 耶和華的屬天戰車在邁進中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1年
  • 「我看見上帝的異象」
    正確的崇拜終於復興了!
  • 認識上帝而保持和平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0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2年
《守》72 8/15 485-488頁

耶和華怎樣與其他所有的神不同?

世上各國的神是怎樣的呢?請看看世界各地的神的一些造像。即使你認為這些像僅是代表崇拜者賦予這些神的品質或個性而己,但它們被人描寫成怎樣呢?它們通常被描寫成冷酷、無情、暴怒、惡毒、思想怪異、難於親近、不肯解怨毫無憐恤之心。

真實的上帝是人的肉眼所不能見的。他的兒子在地上時說,「上帝是個靈。」他知道得很清楚,因為他曾實際見過耶和華。(約翰福音4:24)耶和華仁慈地不讓人的肉眼看見他的形象。他的能力、莊嚴和榮光如此偉大,以致人看見便抵受不了。耶和華說,「人見我的面[就]不能存活。」——出埃及記33:20。

我們若了解到認識一個人的個性及品質比僅是看見其外貌更重要,我們便可以明白上帝為什麼保持隱形。因為耶和華想他的崇拜者以心靈和真理敬拜他。(約翰福音4:23)我們有什麼理由要求莊巖偉大而身為靈體的上帝必須把自己帶進我們的視力範圍內才肯相信他呢?耶和華的崇拜者絕不是由於或藉著一個偶像或任何形狀去事奉他。反之他們事奉他是因為他們愛好公義,以及由於他所具有的公義、仁愛、智慧和公平的品質。

象徵性的啟示

所以,耶和華透過他的真理之道及比喻性的象徵將他自己和他的個性透露出來。這些在異象中向他的先知顯露的啟示雖然令人肅然起敬,它們驟然看來卻頗奇特和難於了解。但是你若考慮到先知獲得這些啟示時的環境,同時參考聖經裡的其他記載,你便會獲得清楚的了解。這些預言性的異象對耶和華崇拜者的信心具有很大的意義。它們對真正的上帝及其待人方式所作的描寫比他的任何造像更淋漓盡致。

聖經中最特出的異象之一是以西結先知所看見的。當時以西結是被放逐到巴比倫的猶太人之一。那是在尼布甲尼撒王將猶大王約雅斤,連同眾首領,大能的勇士和木匠鐵匠一同擄去之後的第五年,即公元前613年春末的時候。——以西結書1:1-3。

當時耶和華向以西結所在之地以西五百哩的耶路撒冷發怒。公元前617年,尼布甲尼撒廢了約雅斤王而另立其叔叔西底家(瑪探雅)為王,當時耶和華向這城表現憐憫,讓它保存下來。雖然如此,這個城卻繼續行走一條崇拜偶像,忤逆上帝的途徑,它投靠埃及而不仰賴耶和華的幫助。(列王紀下24:11,14-20;以西結書17:15)因此,上帝通過以西結向流亡巴比倫的猶太人發出耶路撒冷行將遭受毀滅的警告。他同時令人欣慰地預言他會向它一些居民表現憐憫。他同時將他那令人懍然生畏的威嚴和卓爾不凡的品質顯露出來。

鑑於耶和華顯示這個異象的目的——表明他正指揮毀滅的大軍攻擊耶路撒冷城——有什麼比喻比使用一輛巨大的戰車更恰當呢?一位祭司,以西結,將他所看見的異象向我們描述出來。他寫道:

「我觀看,見狂風從北方刮起,隨著有一朵包括閃爍火的大雲,周圍有光輝,從其中的火內發出好像光耀的精金[在加熱時發出光輝的一種金銀合金]。又從其中顯出四個活物的形象來,他們的形狀是這樣:有人的形象。各有四個臉面,四個翅膀。他們的腿是直的,腳掌好像牛犢之蹄,都燦爛如光明的銅。在四面的翅膀以下有人的手,這四個活物的臉和翅膀乃是這樣。翅膀彼此相接,行走並不轉身,俱各直往前行。」——以西結書1:4-9。

後來以西結得到第二個關於上帝的戰車的異象,在那裡他將四活物稱為「基路伯。」(以西結書10:1-22;11:22)這些能力高強的靈體和使者在上帝的寶座及他的戰車「四周」作侍從。——出埃及記25:18-22;37:7-9;啟示錄4:6-9。

其他神祇所缺乏的屬性

每個基路伯的正面是一個人的臉,翅膀以下有人的手。猶之乎人類的祖先亞當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基路伯也像人一樣具有上帝賦予的仁愛品質。(創世記1:26-28)每個基路伯頭部的右面有獅子的臉(象徵勇敢的公平)。(以賽亞書31:4;啟示錄5:5)左面有牛的臉(能力,力量[約伯記39:9-11])。這很恰當地表示公平受到無可抗拒的權力所支持。基路伯頭部後面的鷹臉代表屬天的智慧,相當於目光遠大的飛鷹在其中翱翔的天空(基路伯有四個翅膀)。——約伯記39:27,29。

由於有一個臉朝著每一個方向,基路伯可以跟隨四個臉中的任何一個。在任何環境之下,無論須要運用四種品質或屬性的那一種,基路伯會立刻跟隨代表那種品質的臉對著目的物。基路伯的速度快如閃電。以西結在異象中看見這些事。他報導說:

「他們俱各直往前行,靈往那裡去,他們就往那裡去,行走並不轉身。至於四活物的形象,就如燒著火炭的形狀,又如火把的形狀。火在四活物中間上去下來,這火有光輝,從火中發出閃電。這活物往來奔走,好像電光一閃。」——以西結書1:12-14。

耶和華的戰車

不但基路伯,與之同行的戰車也能夠以地上車輛所無法想像的奇妙方式移動。以西結描述戰車的輪子說:

「我正觀看活物的時候,見活物的臉旁各有一輪在地上。輪的形狀和顏色好像水蒼玉[一種半珍貴寶石]。四輪都是一個樣式,形狀和作法好像輪中套輪。輪行走的時候向四方都能直行,並不掉轉。至於輪輞,高而可畏;四個輪輞周圍滿有眼睛。活物行走,輪也在旁邊行走。活物從地上升,輪也都上升。靈往那裡去,活物就往那裡去。活物上升,輪也在活物旁邊上升,因為活物的靈在輪中。」——以西結書1:15-20。

正如一輛四輪車的輪子分別安裝在車身的四角,這輛戰車也一樣。各輪的形狀和構造均一樣。它們非常高大,以致相形之下使以西結感到自己渺不足道,因為他說它們「高而可畏。」由於輪子有這麼大的圓周,它們轉一周便可以走很遠。

為了表示這輛戰車並非漫無目的地盲目向前移動,反之它懷著目的穩定地前行,輪輞周圍滿有眼睛,好像它們可以看見輪子的進行方向一般。每個輪裡另套一輪,但並不是大輪套小輪,以及兩輪同在一個平面上。反之,兩輪的直徑同樣大小,兩輪的輪輞以直角相接。這樣車輪可以隨時向任何一個方向移動;根據以西結的描述,戰車不用減低速度便可以轉變方向。這的確令人嘆為觀止。

用「輪行走的時候,向四方都能直行」這句話去描述戰車的移動的確很貼切。所以,它們可以像基路伯一樣移動,按照全能上帝的靈的推動像閃電般向任何方向進發。這戰車有另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就是藉著上帝的靈,它可以跟基路伯一起離地上升及在地面上行走。

戰車的輪子雖高,在輪子之上卻有受著隱形力量支撐的戰車底部。以西結描述它說:「活物的頭以上有穹蒼的形象,看著像可畏的水晶,鋪張在活物的頭以上。」(以西結書1:22)這穹蒼雖然是固體,卻像冰一般半透明。與在車上指揮戰車前進的上帝的尊嚴一致地,這穹蒼也令人懍然生畏。

一種預示戰爭的聲音

由於四活物不像四個輪子那般巨大,戰車的底部高在它們頭頂之上。以西結說:

「穹蒼以下,活物的翅膀直張,彼此相對。每活物有兩個翅膀遮體。活物行走的時候,我聽見翅膀的響聲像全能者的聲音,也像軍隊鬨嚷的聲音。活物站住的時候,便將翅膀垂下。」——以西結書1:23,24。

基路伯的翅膀拍動時產生一種可畏的聲音,像大水翻騰的聲音。這是因為耶和華的戰車所負的不是一項和平任務而是一項戰爭任務。這是軍隊紮營的聲音。在古代,軍隊準備出戰時兵士談話和緊張喊叫的喧鬧聲及兵器的撞擊聲會使人聽來感到戰爭一觸即發。

可是,以西結所看見的景象雖然使他懍然生畏,這卻並非對他懷有敵意。上帝使每個基路伯以代表仁愛的臉(人的臉)對著以西結。所以,對忠心的以西結先知來說,這個異象是和平的,是將無可比擬的上帝的主要屬性顯露出來的一項啟示。它透露耶和華是一位公平的上帝;他具有供其使用的全能力量,但是他卻按著他的智慧去運用這種力量;他也仁愛地向真正的崇拜者將他自己顯示出來。具有如此完美個性的上帝無疑不會像基督教國各教派使其教友所相信一般是個使人在火獄中永遠受苦的烈怒之神或是怪誕的三頭一體神。

雖然耶和華的榮耀比其他所有神祇大得多,雖然他的智慧、權力和榮耀絕非人的頭腦所能完全了解,上帝卻克服了他僕人在能力上的限度,將他自己和他的品質向他們透露出來,使他們可以了解。——羅馬書11:33-36;哥林多前書2:9-13,16。

所以,不要以為以西結的異象中的事物是以以西結所看見的形狀實際存在的。反之它們是象徵性的。今日的科學家使用容易了解的圖表和圖解將顯微鏡下看不見的東西如原子等的性質和運動方式解釋出來。同樣地至高的科學家耶和華運用相當簡單的圖畫去透露他的原則和行事方式。可是甚至這些活動的異象圖畫也非常美妙及令人鼓舞,它們比人類所使用的圖解偉大得多。

不錯,藉著研究耶和華的真理之道,留心他對待他子民的方式。他甚至對仇敵也表現的忍耐,以及他使順服的人得永生的旨意,我們可以深深體會到他那無與倫比的屬性。

但是這輛戰車究竟負有什麼任務,以及我們從異象對戰車駕馭者的描述獲悉什麼呢?我們會在以後關於以西結的預言的文章中進一步討論上述耶和華的品質,使我們更清楚看出他如何高過其他所有的神。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