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尼微的一間圖書館
古代有些人比今日許多人所想像聰慧得多。其中一個顯著的例子是亞述王阿述賓尼甫在尼尼微建立的圖書館。這個圖書館雖然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已經存在,它有些特色卻與今日我們在現代圖書館裡見到的特色很相似。
在公元1845年初,考古學家的發掘工作終於從阿述賓尼甫的圖書館起出二萬二千塊泥版及泥書。有些泥版小至一方吋。有些則大至十五吋乘八吋半。有許多泥版合成一部有編號的泥書,其間以重複的「引句」互相連接起來。顯然為了節省圖書館的地方,有時泥版用細小的字體刻成,顯然須要用水晶放大鏡才可以讀到。這使人想起現代圖書館裡的顯微膠片。
圖書館裡有包羅各種科目的圖書供應讀者。今日來自阿述賓尼甫圖書館的資料被視為亞述帝國及其諸王的史料的主要來源。除了咒文、祈禱文及聖歌之外,這些數以千計的楔形文字,泥版還包括關於歷史、地理、天文及醫學的論文。還有數學表、蘇馬-亞述文文法及辭典,以及蘇馬-亞述文的隔行對照譯本。
阿述賓尼甫圖書館有一部分藏書是書信。這包括私人書信及致君王和大臣的書信。
在圖書館發現的泥版有許多是商業文件,包括合約、出售單據及借據。這些文件顯然旨在防騙。這些泥版由訂約的雙方蓋章,然後放入泥封套裡,再由他們的見證人在外面蓋章。所以若有任何人試圖竄改內裡的泥版就必須將外封套毀壞。即使有人可摹製外面的蓋章,新的外封套在乾硬時會收縮。然後內面已經乾硬的泥版會使新封套爆裂。這便透露有人竄改泥版了。
阿述賓尼甫圖書館裡的泥版有編號及編目,因此要尋找一塊泥版或一部泥書便很方便。在較大作品上的題字暗示這圖書館是對所有識字的人開放的。
阿述賓尼甫顯然很喜歡文學作品。在他的一塊碑銘中一部分寫道:「我閱讀來自蘇馬的美麗泥版及難於精通、隱晦不明的阿克加德文字。我很高興讀到洪水以前的石碑。」——《來自遠古的光》(1946年),傑克芬尼根,第181頁。
「洪水以前」的碑銘可能是寫於當地一場波及地區相當大的洪水發生之前,或者可能是稱聲敘述全球性洪水之前的事件的記載。這並不證明亞述人擁有任何真正作於洪水以前的記載。在阿述賓尼甫圖書館找到的洪水記載均是巴比倫人的洪水記載。
巴比倫人的洪水記載與聖經第一本書創世記的記載有很多相似之點。這些相似之點包括建造一隻方舟以保存人畜的性命。可是巴比倫人的記載卻充滿神話及多神論的因素。例如關於洪水對諸神的影響,它說:「諸神驚於洪水,遂退避而昇上阿紐天堂。諸神像狗一樣抖縮蹲伏在外牆下……諸神都坐下來哭泣。」
論到巴比倫人的記載與聖經記載的相似之點,梅里爾F.昂加教授說:
「最受人接受的解釋是希伯來人借用巴比倫人的記載。對保守的研究者來說,這是難以置信的。鑑於巴比倫傳統的粗劣言詞,聖經的一神論記載的崇高偉大使這種看法變成差不多不可能,特別是因為這個道理並未能獲得證實……真實的解釋就是希伯來人和巴比倫人的記載均可追溯至一件共同的事實來源,它源自一件實際發生過的事。……人們對這件大事的記憶在傳統裡保存下來。巴比倫人以一種完全訛誤及歪曲的方式追憶這件事。創世記則按照實際發生的情形去描述它。」——《昂加聖經辭典》,373頁。
甚至關於諸神大為驚惶的記載也可能有若干事實根據。創世記的記載透露上帝的天使兒子違反了上帝對他們的旨意,來到地上以丈夫的身分與地上的女子同居。這些結合所產生的後代稱為「尼弗凌人」或「凶悍的人。」(創世記6:1-13)雖然洪水迫使忤逆的天使離開地上,他們的高大後代「尼弗凌人」卻溺斃於洪水中。所以巴比倫人的洪水記載可能暗指洪水對忤逆的天使及其後代的影響。
雖然阿述賓尼甫及其他人從尼尼微的圖書館尋得樂趣,但是在今日,除了對亞述學的學者之外,對一般人說來其中許多資料的趣味及價值都相當有限。可是另一個包含六十六本書的「圖書館」卻使甚至這個二十世紀的人更新思想而過著較美好的生活。這部叢書就是聖經。人們對它不應僅是懷有些少的興趣。誠然,刻在石版上及寫在泥版稜柱及圓柱上的記載可能比(寫在易壞的東西上的)現存最古的聖經手抄本古得多,但是唯獨聖經給人一個活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