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體會自己所享的幸福嗎?
我們每個人均享有不少幸福。然而我們可曾用心把它們細算一下嗎?我們是否體會這些東西,抑或將其視為理所當然呢?體會所享的幸福往往足以決定一個人究竟健康抑或孱弱,滿足或怨天尤人,心平氣和或煩躁,快樂抑或苦惱。事實上很多人變成流連醉鄉,吸毒渡日,好賭及閱讀色情刊物,皆由於未能體會他們所享有的種種幸福之故。
誠然,在目前的事物制度裡,沒有一件東西是十全十美的,我們總免不了各樣艱辛,亦不會有徹底得嘗所願之事。我們每每少不了苦甘兼嘗。然而這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
正如一位年長的基督徒傳道員所說一般:「有些人抱怨玫瑰花叢有刺;而另一些人則感激刺叢長出玫瑰花來」。
我們需要留意思念一下日常所得的許多祝福,因為人的傾向總是把如意的際遇視作理所當然,但卻不斷為逆境或不幸發牢騷。例如我們從報章讀到:「家庭較富裕,但卻諸多煩惱」。雖然入息增加,「美國人的家庭,不論收入如何,卻充滿種種苦惱、恐懼、憂慮」。富裕的家庭與窮困的家庭均無二致。「美國商界主管級職員在職業上的不滿比比皆是」。工廠工人差不多千篇一律地抱怨:「我覺得好像竭力奔跑,但卻總是留在同一地方一般」。
這些不滿與苦惱是合理的嗎?這很可能主要是態度的問題,從以下一個家庭對事物的觀點可見一斑。這個家庭的丈夫在一家汽車廠的安裝部工作,通常從事這類工作的人辭職和怠工率甚高,據說是由於工作性質枯燥乏味之故。然而這是否意味到工人絕無值得體會的幸福可言呢?這個家庭的妻子解釋說:
『雖然外子在大專學院畢業而持有學位,卻寧願在工廠的安裝部工作而拒絕了一些較體面的職業。為什麼呢?我們所享有的好處包括:(1)優厚的薪酬;(2)醫藥津貼(當我產下一個早產嬰兒時,公司代我們付出2,000美元的費用);(3)他的差事受到工會保障;(4)生活指數提高,他的薪金也提高;(5)他有充分的休假及假期津貼;(6)他做完一夜的工作後(他喜歡夜班)便毫無掛慮;(7)他下班後便是自由身,完全是屬於我們的,等等』。
總而言之,她說:「並非每個人都受追求地位的野心所支配……[有些人]更感興趣於……有閒暇來閱讀,交談及消遣……成功在乎你是個怎樣的人而非有賴於職業的性質或銀行存款……我們享有充分的閒暇、安全及免於生活壓力,這就是一個工人階級的家庭所能享有的幸福。」——紐約《每日新聞》雜誌,1973年九月十六日。
無論這個工人家庭是否知道?他們其實正實行使徒保羅所標明的原則:「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然而,我們卻不應當忽視,使徒表示若要得到「大利」,我們需要「敬虔加上知足的心」。——提摩太前書6:6,8,9。
不體會祝福導致惡果
根據官方估計,在美國每年約有一百萬兒童離家出走。目前他們的平均歲數是十五歲,但出走的人正趨於更年輕。誠然,其中有些也許真正有理由要出走。可是,顯然這些少年的大部份均未能體會他們在家裡所享的幸福比他們在外面冷酷無情的世界裡所發現的情形好得多。報章甚至報導離家出走的女孩子被人姦污及謀殺,而離家出走的男孩子則被發現受德克薩斯州侯斯頓市的一幫同性戀者所磨折及謀殺。
今日很多地方的婦女抱怨她們受到不平的待遇。在美國,這些女子組織了一個國家婦女會(簡稱NOW)。該團體的一名領袖寫了一部書,抨擊上帝的「男性地位」,反對把他稱為「天父」,這件事足以表明她們所採取的極端觀點。可是,我們並不能把所有婦女一概而論。事實上,有些婦女組成一個稱為HOW的組織以反駁NOW的宣傳——HOW是「女子之樂」的英文簡寫。她們深懷體會地列舉所享的一部份幸福——家庭生活、丈夫之愛、有自己的家、能夠養育兒女,及有一個忠實可靠、維持家計的丈夫所帶來的安全感。她們亦體會到自己所享有的雖非十全十美,但她們丈夫所享有的又何嘗不是一樣。
體會你所享的幸福
其實你只要享有相當的健康與體力,這便是值得你感激的幸福了。你有運用五種感官嗎?這無疑是值得賞識的一種幸福。由於有視覺,你能夠欣賞很多美麗的景物——容貌身裁各異的人物,可愛的花朵、樹木、果實、雀鳥、走獸、魚類、美麗的山谷、湖泊及晚霞等。
聽覺所帶來的樂趣——無數悅耳動聽的人聲,包括小孩子的聲音,自然界的響聲,彈奏美妙、令人陶醉的音樂又如何呢?試想想味覺、嗅覺及觸覺所帶來的享受。你體會這些幸福嗎?抑或將其視為理所當然?你是否要見到傷殘者才體會自己四肢健全呢?你是否要見到盲者才體會享有視覺的幸福呢?
何以未能體會各種幸福
究竟什麼原因使人漠視自己所享的幸福,將其視為理所當然而非加以賞識呢?
有好幾個理由。其一是粗心大意。例如,有些年輕的子女也許甚少想及父母花在他們身上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以及父母對他們的體貼入微與疼愛。他們僅視之為理所當然——除非父母留意幫助他們養成體會、感恩和知足的態度。
至於未能體會所享幸福的其他理由,很可能是由於貪婪與自私。這等人往往貪得無饜,永遠不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論到這樣的人,聖經說:「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傳道書5:10)由於貪得無饜,這樣的人對於自己所享有的幸福視若無睹。
還有其他人未能體會自己的幸福是由於嫉妒。他們由於看見別人有的東西比自己有的多或比自己想有的多而感到不滿,於是遂未能體會他們已有的幸福。聖經屢次警告人不可貪婪或貪圖別人所擁有的東西,也勸人不可彼此競爭。(腓立比書2:3;歌羅西書3:5)這等人很容易被捲入「為口奔馳」的競爭中,或力圖達到「人有我有」的地步。
然而,很多人之所以沒有細算自己的幸福,體會生活上的各種美物和自己所享的許多好處,基本的原因是他們沒有讓偉大的施予者,造物主耶和華上帝,影響他們的生活。他們之忽視上帝通常是由於忽視了上帝的道聖經之故。
聖經的勸勉
聖經的起頭表明上帝是萬物的創造者,(創世記第一、二章)我們所享的一切均為他所賜。聖經的詩篇特別籲請世人感謝耶和華上帝,並提出這樣行的理由。
詩篇的執筆者不獨留意到物質的祝福,同時也體會到屬靈的祝福:「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詩篇103:2,3,11-13。
同樣地,我們留意到使徒時代上帝的僕人也深深體會上帝的祝福。在路司得,使徒保羅告訴企圖崇拜他的異教徒說:「然而[上帝]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使徒行傳14:17)使徒再三強調我們必需感謝上帝所賜的祝福。他吩咐說:「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上帝。」——以弗所書5:20。
現代的榜樣
今日許多重視上帝的道及規定的人也同樣體會他們的幸福。這從他們在生活上絕不藉賴崇尚物質、醉酒、吸毒、賭博及閱讀色情作品來「逃避現實」足以見之。他們的奉公守法和快樂更進一步顯明這點。
例如,在加拿大溫哥華有一個半身不遂的人,事實上他連手腳均不能運用,但卻一樣快樂。他列舉自己所享的幸福,包括能夠藉作畫——以口含著筆繪畫——維持自己的生活。在所有的幸福中,他特別體會的是得以認識上帝及他的旨意,懷有令人鼓舞的王國希望,能夠與基督徒同工一起崇拜上帝和彼此交往,並且與他人分享自己所學到的真理。
另一位體會本身幸福的人是個在九年內被逮捕二十五次的男子。他被控以十四項重罪,判徒刑共計250年。後來他讀到聖經,並且獲得別人幫助他明白。這令他作出多麼大的改變!
「我的老朋友。當地的警察,覺得很奇怪我何以有這麼大的改變……我的假釋官見到我在生活上所作的巨大轉變……。我習慣了勤懇工作,這是我以前從未試過的。現在我以正當方法賺來的金錢養妻活兒。我對生活上所享有的美物體會更深,特別感激耶和華給予我的幫助。僅在一年內,我已徹底自力更生。我已披上新的品格。我認識造物主在我生活上的真正地位。自朝至晚我都懷著美好的希望。」他的確體會自己所享的幸福!
美國德克薩斯州有一個青年,以往是個醉酒者,吸毒者,同時由於販毒而坐過牢。由於他後來認識了耶和華及他的道,結果他變成一個體會自己幸福的人:「我過往的生活只有死路一條,可是現在我卻尋得希望。我有權利在很多地方結識不少真正關心別人的弟兄姊妹。這為我帶來了生存的目的。我在以往的生活和現今的比較有如天淵之別。」
一個年輕的夏威夷男子因為一次游泳意外以致終生要坐輪椅。有七年之久,他一直為自己不值;他自怨自艾,意志消沉。可是後來他卻由於接觸到耶和華見證人,認識聖經的希望而情形大為改觀:「現在我享有一種快樂、有意義及滿足的生活。由於我認識耶和華應許在臨近的新規制裡使人恢復完美的健康和體格,同時我能夠幫助別人獲得永生的希望,這為我帶來莫大的喜樂。」
毫無疑問地,無論你處於什麼情況,環境正常抑或好像上述半身不遂的人那麼困難,你仍擁有一些值得賞識體會的幸福。你若不視之為理所當然,也不讓自私,貪婪或嫉妒使你對之視若無睹,你便能夠體會所享有的幸福。為了幫助你徹底體會自己的幸福,最好的途徑莫如認識和了解上帝的道聖經。在你當地的耶和華見證人會很高興協助你獲得這樣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