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止住」怒氣
在遇到不平或見到目無法紀的人得勢時,要抑制憤怒並非易事。然而在這些環境之下,聖經卻敦促我們:「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詩篇37:8。
『止住怒氣』是明智之舉。忿怒可能成為極之有害的情緖。當一個人發怒時,他的血壓上升,脈搏及呼吸率亦加增。怒氣消退後,通常一切都會回復正常。但是不時大發脾氣,顯然對身體有損。另一方面,一個人也許怒氣填胸,卻將一切壓抑在自己心裡,外表上他似乎很冷靜,內心卻可能甚為激動。倘若是這種情形的話,他可能開始感到身體不適,卻仍否認自己的疾苦是由於情緒不安所致。忿怒能促成百病叢生,或加重症狀,包括心血管失調,呼吸病症,皮膚病,牙患,消化不良及頭痛等。
除了促成健康上的難題,忿怒可以使人違反上帝的律法,因而招致靈性上莫大的損害。聖經提醒人這種危險,說:「輕易發怒的,行事愚妄。」(箴言14:17)「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箴言25:28)在古代,一個城市的城牆毀壞了,便失去防禦作用,給敵軍機會入侵。同樣地,發怒的人使自己易於為不當的思想所制伏,結果作出不智的事。
該隱的事例正好說明忿怒是多麼的危險。當他見到上帝對他的弟弟亞伯而非對他表示嘉許時該隱變得怒火中燒。雖然上帝已警告他,該隱仍屈服於錯誤思想之下,終於謀殺了他的弟弟。——創世記4:4-8。
可以怎樣控制怒氣
當然,我們都不希望像該隱一樣,無論在態度和行為上皆然。因此我們應努力抑制忿怒。這並非意味僅在表面控制情緒。控制怒氣這件事乃基於一個人在面對不利環境時能夠對事物有合理的反應,外表與內心不致過度激動。
且以一個人由於犯了某些過失而受到糾正的事為例。他若容許驕傲支配自己,便可能對此感到非常忿怒。猶太國的君王亞撒正是這樣。他由於一次缺乏信心而受到先知哈拿尼所糾正,亞撒變得極為忿怒。他把哈拿尼囚在監裡,並且開始虐待其他百姓。(歷代志下16:7-10)亞撒本應對當時的情形採取合理的態度而非發怒。他應該記得哈拿尼之發言並非出自他本意而是由於他身為耶和華的使者之故,當時正好讓亞撒認錯及表示誠心悔改。謙卑本可以有助於亞撒抑制忿怒。因此我們若想聽從聖經的訓示「止住怒氣」,我們亦需要培養謙遜品質。
有時別人對我們所說及所作之事是毫無理由的。這也許令我們極之難過。有什麼辦法呢?我們莫如考慮一下那些煩擾我們的人有何動機。
他們是否故意激怒我們呢?若然,假使我們勃然大怒,便只有為他們所玩弄而已。把尖酸刻薄的話或激怒我們的行動置諸不理其實才是最上策。耶穌基督的訓示可適用於這件事上:「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馬太福音5:39)在臉上打一巴掌並非意圖傷人,目的只為侮辱別人或引起爭鬥。因此,若以牙還牙的話,一個人只會使事情惡化而已。
至於煩擾我們的話或事件若並非為了激怒我們的那又如何呢?在這件事上,我們可以自己推理一下。我們是否也許正為一件無關重要的事引起爭端呢?將微小的冒犯加以包容豈不更為仁愛嗎?
另一方面,我們之所以動怒也許有真正的理由。然而愛心豈不應推動我們希望幫助冒犯者避免在他日得罪人嗎?基督徒受到這樣的勸勉:「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以弗所書4:26,27)我們主要的目的若是要幫助傷害自己的人克服他的弱點,我們就不會不停地怨恨這人以及過度感覺憤怒。我們不會給魔鬼機會利用我們忿怒之際激動我們報復。
當然,有些事情是我們心有餘力不足的。在這個不完美的事物制度中,不公平的事處處皆是。為了這些事而弄到難過不堪,也許達到損害我們健康的地步,當然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反之,我們可以從聖經的保證得到安慰,就是耶和華上帝藉著他的王國必會終止一切不平與欺壓。(但以理書2:44)目前我們可以仰賴他賜給力量去忍受我們可能面對的試煉。——雅各書1:2-5。
除了對那些可以引起怒氣的事保持平衡的觀點外,避免與那些易於發怒的人作伴亦會幫助我們保持自制。聖經勸勉說:「好生氣的人,不可與他結交。暴怒的人,不可與他來往。恐怕你效法他的行為,自己就陷在網羅裡。」——箴言22:24,25。
另一方面,與冷靜及秉性柔和的人交往無疑必會對我們有良好的影響。這樣的人不會以尖酸刻薄的話激怒別人。他們的溫柔品質具有力量化干戈為玉帛以及克服強硬的反對。他們的事例證明聖經的這些話的確很對:「回答柔和,使怒消退。」(箴言15:1)「忍怒的人,止息分爭。」(箴言15:18)「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箴言25:15。
無疑我們有充分理由要『止住怒氣』。我們在靈性及身體上都會得益。因此,我們要努力避免令別人發怒,並且留意自己的交往,培養謙遜及繼續對同胞的所言所行保持平衡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