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記念窮人」
耶路撒冷的中央長老團向保羅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禮。」當時保羅參加他們所舉行的聚會。他們也委託二人攜帶一封重要信件給亞西亞的各小組。這封信所產生的影響將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藩籬撤去。但是,這項任務雖然重大,卻有另一件事如此值得關懷,以致長老們叮囑保羅和巴拿巴務要將其銘記於心,這個特別的囑咐便是要他們「記念窮人」。——加拉太書2:9,10;使徒行傳15:22-29。
除了努力從事傳道工作之外,保羅報導他也竭力執行,長老團的吩咐。他力求將這種慷慨的精神灌輸給各小組,當耶路撒冷的基督徒陷入匱乏的困境時,保羅鼓勵歐洲的各小組在能力的範圍之內與耶路撒冷需要幫助的弟兄分享物質的東西。——羅馬書15:26;哥林多後書8:1-8;9:1-5。
基督徒對所有人均表現慷慨
整本基督教聖經都極力強調要對窮人表現體貼關懷。使徒約翰說:「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約翰一書3:17)耶穌的異父弟雅各也類似地寫道:「若有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罷,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雅各指出,「在上帝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各書2:15,16;1:27。
保羅勸勉留在以弗所的提摩太要提醒小組內富足的人要「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供給人,」同時他告訴羅馬的基督徒:「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慷慨好客的精神乃是使基督徒能夠『持定真正生命』的善工的一個重要特色。——提摩太前書6:18,19;羅馬書12:13。
在予人物質的幫助方面,聖經的勸勉大多數是指與其他基督徒分享自己所有而言。但基督徒的慷慨並非至此為止。反之,慷慨的精神應該是基督徒的品格中一項持久的品質;基督徒會衷心關懷需要幫助的人。
當然,基督徒沒有足夠的資財幫助每個有需要的人。那末,他怎樣能夠以最好的方式作施予呢?使徒論及這件事說:「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加拉太書6:10)基督徒應該首先敏於留意弟兄的需要,同時,他們也不應該忽視其他受苦的人。
基督徒往往沒有大量物質東西贈予別人。但他們可以作出可能更加適當的仁愛服務。鄰人可能病了——當基督徒向之談及好消息時,他可能從未表現過任何興趣。即使如此,基督徒卻想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他能夠怎樣給予幫助。一個家庭主婦可能由於有病而無法煮飯或上街買菜。或者,一個病人可能需要別人用車送他去診療所。對一個病人來說,僅是一個友善的探訪,也許帶一碗熱湯給他喝,也可能使他深懷感激,年老或殘廢的人可能在很多方面需要幫助。
這些行為都是所有基督徒應該熱心從事的「善工」的一部份。(提多書2:14)請留意聖經盛讚約帕城的基督徒,多加,因為「她廣行善事,多施賙濟」。無疑在物質方面她相當貧乏,然而她卻作出充滿愛心的服務,為貧窮的寡婦做衣服。——使徒行傳9:36-40。
所以,在予人物質幫助方面,基督徒應該慷慨大量,但同時要運用洞察力和理智,他施捨給別人不應達到嚴重地危害自己家庭的經濟和幸福的程度。贈送金錢給僅會將其揮霍的人,或更壞地,以之用來助長不良習慣的人,實在是愚昧之舉,同時,幫助懶惰的人其實對之有害,因為這會進一步助長他的懶惰,說不定還使他疏忽其他的責任。保羅不得不對帖撒羅尼迦的基督徒小組寫道:「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因為我們聽說,在你們中間有人不按規矩而行,什麼工都不作,反倒專管閒事,我們靠主耶穌基督,吩咐勸戒這樣的人,要安靜作工,吃自己的飯。」——帖撒羅尼迦後書3:10-12;請參閱以弗所書4:28。
因此,基督徒主要向愛上帝,對好消息表現真正興趣及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施予物質的援助,但可能的話他們會幫助其他有真正需要的人。當然,他們會隨時對所有人提出靈性上的幫助,他們懷具耶穌的精神,使徒馬太曾陪同耶穌行遍各村落從事善工,他寫道:「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馬太福音9:36。
上帝喜愛慷慨的人
一個人若關懷和幫助窮人,上帝會留意到。他將善舉當作向他行一般。聖經說:「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言19:17)真正慷慨的人無需恐懼他的慷慨施捨,即使有時超越他實際的經濟能力之外,會使他陷於窮困的境地,使徒在上帝默示之下寫道:「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上帝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如經上所記:『他施捨錢財,賙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哥林多後書9:7-9;詩篇112:9)基督徒在愛心推動下所作的樂意施捨可以為上帝和他所傳揚的好消息增光,因為「憐憫窮乏的,乃是[榮耀]主。」——箴言14:31。
聖經描述一位賢妻時,除了論及她勤奮和可靠的美德之外還說:「她張手賙濟困苦人,伸手幫補窮乏人,……她丈夫在城門口……,為眾人所認識(她的行為使街坊尊重他)……她的兒女起來稱她有福,她的丈夫也稱讚她。」——箴言31:20-28。
貧窮將被鏟除
現時,甚至在基督徒當中,耶穌的話仍然適用:「[你們]常有窮人與你們同在。」(馬太福音26:11)這乃是因為世界的經濟情況變幻無常,同時也由於疾病和逼害的緣故。但聖經應許說:「窮乏人必不永久被忘,困苦人的指望必不永遠落空。」(詩篇9:18)在上帝兒子的王國統治之下,將不會再有人剝削和欺壓貧窮和卑微的人,「他必為民中的困苦人伸冤,拯救窮乏之輩,壓碎那欺壓人的。」——詩篇72:4。
正如在古代以色列國中若人人都服從上帝完美的律法所能導致的情形一般,基督統治全地球時的情形也一樣——將不會有任何窮人。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之前,上帝對他們說:「在你們中間[應當]沒有窮人了,[因為]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為業的地上,耶和華必大大賜福與你。」(申命記15:4)在王國的公義指引之下,律法不會僅是一紙空文而已,反之,人們會將其謹記在心,因為「[上帝]在世上行審判的時候,地上的居民就學習公義」。(以賽亞書26:9)論到這個時候,先知寫道:「慈愛和[忠誠]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忠誠]從地而生,公義從天而現。耶和華必將好處賜給我們。我們的地,也要多出土產。」——詩篇85:10-12。
當貧窮永遠被鏟除時,情形會是多麼美好,但這不會除去慷慨的精神,因為人人會將他們的才能、天賦和辛勤工作的效果與別人分享以造益大眾,在這段時間未來臨之前,願我們都彼此協助,互相鼓勵將屬靈和物質的東西與人分享,「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包括「記念窮人」在內。——希伯來書10:24;加拉太書2:10;羅馬書1:12;使徒行傳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