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6 11/15 675-679頁
  • 靈性需要獲得滿足所帶來的喜樂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靈性需要獲得滿足所帶來的喜樂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6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殘廢者響應
  • 一種更快樂的新生活方式
  • 奇妙的解放
  • 宗教人士
  • 細小的開始
  • 他們將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行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9年
  • 她立刻認出上帝的真理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2年
  • 「觀看那正直人」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6年
  • 他們獲悉耶和華見證人的真相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9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6年
《守》76 11/15 675-679頁

靈性需要獲得滿足所帶來的喜樂

你有留意到今日看來享有真正喜樂的人多麼稀少嗎?許多人深深覺得生活上有一種空缺,但他們卻不知道這空缺究竟是什麼?你自己是否曾有這種經歷呢?若然,這可能是由於你的屬靈需要未曾得到滿足之故嗎?

我們不能逃避一件事實,僅是滿足我們對食物,衣著和住宿的需要並不能令我們快樂。不然,富有人家就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憂愁了,但我們知道事實並不是如此。在另一方面,有些僅擁有小量家財的人卻經歷到極大的喜樂。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體會到聖經所表達的一項基本真理:「認識自己的靈性需要的人快樂了。」(馬太福音5:3,《新世》)對靈性需要保持醒覺推使人採取行動來滿足這種需要。在靈性上獲得滿足會導至最高的喜樂。

但是一個人可以從那裡尋得靈性的滋養呢?從基督教國內一個著名的宗教組織嗎?抑或從一群數目較小的忠心基督徒?

為了尋得這些問題的答案,讓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意大利的最近發展之上。我們可以聽到人們表達與以下類似的意見:「我們剛剛開始研讀聖經,我們切望深入研究世上唯一的真理。」「我想讓你知道我愈來愈遠離宗教,但卻懷有找到純真信仰之光的祕密希望,」「我與工友談論已是第三次了,雖然我是天主教徒,卻深深體會你們所做的一切,且從中獲得不少屬靈裨益。我接受你們提議的聖經研究,並且想對你們在傳揚主的道方面所成就的善工表示衷誠的感激。」這只是守望台聖經書社在羅馬的分社每日接獲的評語中的少數例子而已。

有些人可能覺得奇怪,在被許多人視為基督教發源地的意大利裡,竟有人不能從自己的教堂滿足他們的靈性需要而希望與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但頗有趣地,鑑於人們對教堂的興趣日漸消減,紅衣主教保利提最近稱羅馬為「傳教士的區域」。這也適用於意大利全地。

不錯,醒覺到自己的靈性需要的意大利人數目正日益增加。特別在過去三十年內,人們更加強調追求高等教育,隨著意大利人的知識增加,有很多人發覺他們並沒有從宗教領袖接受到聖經的教育。事實上,直到最近,教會一直沒有鼓勵人閱讀聖經。

殘廢者響應

聖經的信息吸引各種各式的人,例如殘廢的人也不例外。當他們的靈性飢餓得到滿足時,他們也可以經歷到極大的喜樂。舉例來說,意大利一位青年男子在少壯時期即由於交通失事手腳都變成殘廢。這事發生之後,一位朋友向他談及聖經,並將一部聖經連同一本研讀聖經的輔助刊物,《導至永生的真理》送了給他。兩個月之內,他將這些書刊從頭到尾讀畢,並開始與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不久,他看出與別人分享他學到的知識的重要。他的姊夫當時不是一位耶和華見證人,但卻願意用車載送他,使他能與別人談論聖經。既然這位殘廢者要臥在床上或坐在輪椅裡,他遂善用每一個機會向探訪他的人談論聖經。同時,他試用手腕握著筆來寫信。但這樣行沒有多大的結果,因他的字體實在太劣了。於是他買了一座電動打字機,並發明一個可以縛在他手腕上的精巧設計,他藉之能打動打字機上的鍵。

在受浸之後六個月,這位青年人開始每月撥出超過一百小時來幫助別人認識聖經。他主持的聖經研究有六個之多。當他在耶和華見證人環務大會中見到三位與他研讀的人進展到受浸的地步時,他感到莫大的喜樂。

縱使他的身體有缺陷,他卻從給予別人屬靈的幫助而尋得快樂。在他的一封信中,他寫道:「我對耶和華深懷感激,因他賜給我潛力,使我能對聖經養成衷誠的興趣,且懷有事奉他的熱望。」

藉著一個聖經研究,一對聾啞的夫婦獲得同樣的幫助,在生活上尋得真正的滿足和喜樂。除了身體的殘缺之外,他們還有其他的嚴重難題。他們的婚姻極不愉快。

丈夫每晚回家時都酩酊大醉,有時還打他的妻子。他們的經濟環境十分惡劣,而他們要養四個年齡約六歲至十三歲之間的兒女。由於健康甚差,妻子懼怕再次懷孕。當她再次懷孕時,她試圖結束自己的生命。幸而家人及時將她送入醫院,使她免得一死。這時,以往曾與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的聾啞朋友告訴她關於上帝王國的好消息。這位婦人很樂意地接受了研究聖經的提議。不久她的丈夫也加入討論。

由於他們的靈性需要得到滿足,他們的生活也大有改善。丈夫不再吸煙、打妻子或飲醉了。既然戒掉這些消費浩大的習慣,家庭的經濟環境遂有顯著的改善。其後,妻子在1974年耶和華見證人的環務大會中受了浸。而丈夫則在1975年夏季,「上帝至高的統治權」區務大會中受浸。現時兩人都忙於幫助意大利的其他聾啞人士對真理獲得正確的知識。

一種更快樂的新生活方式

竊賊,癮君子,娼妓以及一生沈溺於運動及類似等事的人都開始體會到屬靈事物的價值,由於這緣故,他們現時正尋求一種更快樂的生活方式。

一位作母親的見證人不自知地有分幫助一位竊賊開始認識自己的靈性需要。她習慣對嬰兒朗聲誦讀聖經。一天傍晚,她結束朗誦經文時讀出以弗所書4:28:「從前倫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然後她把聖經合起來,放在床側的桌子上,熄了燈,便睡覺了。翌晨她醒來時,聖經卻不見了,家中沒有人知道它的下落。究竟這部書去了那裡呢?

數月後,在耶和華見證人於撒丁尼亞卡利亞里舉行的區務大會中,一個男子行到她面前問她道:「你知道我從那裡獲得真理的知識嗎?」「不,我不知道?」她回答說。他說下去:「我是從你床底下獲悉真理的知識的。」見證人簡直不能相信她所聽見的話。他將身上的聖經取出來時,她立即認出這就是她放在床側桌上而後來失蹤的聖經。男子解釋說他潛入她屋內想偷竊東西,但他聽到人聲便躲在床底下,並一直留在那裡,直到見證人讀完聖經,熄了燈入睡為止。「我一肯定你熟睡了之後,」男子說下去,「我便拿走你讀出『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的那部聖經,然後離開,返回家中。拿走那部聖經是我最後一次行竊。」他於是找到耶和華見證人,並開始與他們研讀聖經。

還有一位年輕的意大利女子,她試圖研究聖經,並向別人解釋福音,但卻在麻醉品的影響之下如此行。後來她接觸到耶和華見證人,便與丈夫一同開始研讀聖經。根據他們所學到的知識,他們停止過不道德的生活和使用麻醉品。現時兩人都試圖幫助其他青年人體會到人並不能藉著使用麻醉品親近上帝,反之像聖經所解釋一般,我們必須遵行上帝的旨意才能親近他。

有時,從上帝的道吸取豐富靈糧的人會開始對各事懷有完全不同的觀點。屬靈的事物開始在他們生活上佔有最大的重要性,結果使他們甘願放棄他們一度極為鍾愛的東西。

一個曾是擲鐵餅冠軍的女子便有這樣的經驗。她敘述說:「每天我均風雨不改地在運動場上接受訓練,我的目標是要在自己所參加的運動中贏得意大利的冠軍。」然而,當她研讀聖經後,這位女子發覺參加競爭性的運動會妨礙她培養基督徒的正確精神。於是她決心放棄運動競賽。最後,正如她自己寫道,「我在羅馬的大會中受浸,而大會舉行的羅馬運動場正是昔日我因在運動上有優良表現而獲得榮耀的同一運動場。」

另一個開始對自己生活懷有不同看法的人曾擁有一間教人柔道和空手道的健身室。研讀聖經之後。他的良心驅使他以不同的角度去看暴力訓練。他決定與這些「武術」斷絕關係。採取了與自己良心一致的行動之後,他很樂於幫助別人也認識基督徒的和平信息。

奇妙的解放

真的,來自上帝的道的靈糧曾幫助許多人擺脫他們看出與基督徒生活不符的行事方式。在意大利有些人曾經從超人力量的騷擾獲得解放。

一個年約九歲的女童便有這樣的經歷。一天她去探訪姑母,被人帶到一位具有「千里眼」而正陷於出神狀態的人面前,結果女童變成癱瘓,眼睛擴大,目露青光,並且變成面無人色。自此之後,女童看見幻象及聽到聲音;她也能夠施行表面的治療及預知死亡。由於連夜失眠,她感到極為煩惱,並且往往因恐懼的緣故而痛哭。她也汗如雨下,好像曾與別人打架一般。一個十字架的形象出現在她的胸前,看來她的胸部有如被人割開一般。

女童的父母因女兒的遭遇感到非常痛苦。教士們不能加以幫助,其中一位甚至認為女童可能踏上「成聖」之途。但女童卻受到極大的苦楚,而且非常不快樂。她多麼渴望能與其他所有女孩一樣玩耍、奔跑和跳躍。

當女孩的父親陷於失望的深淵之際,他接觸到耶和華見證人。他告訴見證人他女兒的狀況。他從聖經獲悉他女兒的遭遇並不是上帝的旨意之後,整家人均開始研讀聖經。他們獲悉耶和華的道嚴禁人使用偶像之後,他們立即毀掉家中一切與謬誤崇拜有關的東西。女童在研讀聖經方面繼續進步,她開始經歷到極大的舒解。不久之後,她不再聽見「聲音」了,幻象也隨之消逝。她重獲生活的樂趣,她一家人都因耶和華上帝的恩慈而歡欣鼓舞。不久,他們表現感激之心而受了浸,藉此公開表明他們獻身給慈悲的上帝耶和華。

宗教人士

值得注意的另一點是,甚至宗教人士也表明他們的靈性需要得到真正的滿足。意大利的雜誌和報章不斷報導有愈來愈多的神學院關門或是差不多空置,因為很少青年人願意擔任教士之職。此外,離開宗教職位而轉務他業的教士、修女、和修道士的人數目也與日俱增,出乎意料地,在耶和華見證人當中可以見到愈來愈多昔日的修女、修道士、和教士,這些人怎樣開始醒覺到自己靈性上的需要呢?

一位修道士正坐在修道院門前之際有一位婦人來告訴他,耶和華見證人曾上門探訪她,並留下《守望台》和《儆醒!》雜誌。他提議婦人將雜誌留下給他,以免她因閱讀這兩本雜誌而被腐化。但這位修道士後來閱讀雜誌時發覺耶穌有同母異父的弟弟而大吃一驚。他儘快走入圖書館,終於找到一部聖經。在查閱過雜誌所引用的聖經經文後,他深信雜誌所說的是真理。

他於是竭盡所能開始告訴其他修道士他所學到的知識。由於這緣故,他受到責備,被遷到其他的修道院,最後更被人視為神經錯亂而送入醫院裡。出院後,他向家人解釋為什麼他離開了修道院。他們對他極感憤怒,但他卻沒有失去勇氣。他找到耶和華見證人,並開始與他們研讀聖經。

這位昔日的修道士向別人宣揚聖經的真理,現時已有好幾年了。他從中經歷到極大的喜樂。

另一個例子是一個任職為教區教士已有十七年的男子,他非常盡職地謹守教會的教訓,但某些教義開始使他感到不安。他無法了解一個充滿愛心的上帝怎可能將自己所創造的聰慧人類在火中磨折到永遠。後來,他有機會閱讀一部研究聖經的輔助刊物,《導至永生的真理》,和其他《守望台》書刊。

經過數月的沉思默想,他決意辭掉教區教士的職位而另尋俗世的工作。他開始經常與當地的耶和華見證人小組交往。最後,他藉著水浸禮象徵他獻身給耶和華上帝。現時,他與教區中一些人主持聖經研究,並從中尋得很大的喜樂。

細小的開始

耶和華見證人在現代推行的聖經教育工作有一個非常細小的開始,意大利也不是例外。早在1946年只有120人向鄰人傳講聖經的信息。到1950年,人數增至1,211人。二十五年後,到1975年,總共有56,264人致力於鼓勵別人研讀聖經。

參加耶和華見證人在王國聚會所舉行的聚會的人卻較此多得多。參加聚會的人數往住是小組中見證人數目的兩倍。例如,在1975年四月七日舉行主的晚餐的紀念聚會時,全意大利的各小組總共有120,031人參加。

像在意大利一般,在世界其他各處,來自各階層的人都因與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及參加他們的聚會而得益不淺,他們自己的屬靈需要一旦得到滿足,他們便渴望與別人分享他們所學到的知識,這使他們的喜樂大增,因為聖經告訴我們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35。

你若想享有屬靈需要得到滿足所帶來的喜樂,何不邀請耶和華見證人到你家中或任何方便的地點主持一個免費的家庭聖經研究呢?你可以親自看看一個經常吸收靈糧的安排如何能夠充實你的生活而帶給你無限的喜樂。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