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6 12/1 707-708頁
  • 慷慨帶來豐富的報酬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慷慨帶來豐富的報酬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6年
  • 相似資料
  • 慷慨令你快樂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8年(研讀版)
  • 慷慨激發慷慨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0年
  • 慷慨激發慷慨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2年
  • 慷慨
    洞悉聖經(上冊)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6年
《守》76 12/1 707-708頁

慷慨帶來豐富的報酬

「好施捨的,必得豐裕」乃是聖經所提出的保證。(箴言11:25)行事真正慷慨的人不必害怕他們會因此而遭遇貧困。

可是相信這事卻要有信心。事實上,聖經把慷慨與信心相題並論。在雅各書2:14-17我們讀到:「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麼?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罷,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一個人可能想道:『我若慷慨地把我所有的去幫助有需要的弟兄姐妹,一旦我遭遇經濟的逆境,我便可能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依靠了。在這種情況下,誰會幫助我呢?』這樣的想法可能阻止一個人在運用他的資財方面表現慷慨。因此我們必定要有信心相信慷慨的施予不會在後來某個時候損害我們的安全。不錯,這需要我們全心相信,倘若我們真正有所需要,上帝的靈會作用在信徒同工的頭腦和心上,推使他們援助我們。

除了信心之外,一個人在表現慷慨方面必須具有正當的動機。例如,他若缺乏愛心,他的施予在上帝眼中便毫無價值了。使徒保羅在他的書信中大力強調這點:「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使我可以誇耀],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哥林多前書13:3。

那些為了要獲得人們稱頌而施予的人可能贏得他們所尋求的奉承和讚美。但對他們來說,施予並不會帶來任何別的酬報。耶穌基督在對這種施予提出勸告時清楚闡明這事。他說:「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可在你前面吹號,像那假冒為善的人,在會堂裡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榮耀。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馬太福音6:2-4。

任何人僅為了贏得別人深刻的印象或獲致某些個人利益才獻出他的時間,資財和才幹,這並沒有可稱讚之處。基督徒的慷慨應該是完全不自私的。耶穌基督說:「你們若借給人,指望從他收回,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要如數收回。你們倒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路加福音6:34,35。

聽見耶穌說話的人乃是有義務守摩西律法的人,而律法吩咐他們對有需要的同胞作免利的借貸。(出埃及記22:25)因此甚至一個沒有好名聲的人,一個『罪人』,免利的借給一個可以償還的人並沒有什麼特別不尋常的地方。這種『罪人』的借貸甚至可能懷著從借款者獲得某些未來好處的意圖而作的。然而,耶穌基督所鼓勵的那種慷慨卻超乎一個聲名狼藉的『罪人』所會做的事。它要求人仿效耶和華的慷慨,一種顯著地伸展到甚至忘恩負義,毫無體會的人身上的慷慨。與此一致地,耶穌基督忠心的跟從者應該甘願援助那些真正貧窮的人,而後者的經濟環境是這麼惡劣,以致他們可能永遠也沒有能力償還。這的確需要愛心和信心。

施予若沒有正當的動機及缺乏信心,一個人甚至可能犯上非常嚴重的罪。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的事例足以說明這點。他們見到別人自願賣去財產,把所得的交與使徒們用來幫助貧窮的信徒同工。顯然亞拿尼亞和撒非喇想別人稱讚他們慷慨,但他們對上帝的眷顧缺乏信心。雖然他們並沒有義務如此行,他們卻賣去一塊田,並且同樣僅把收到的錢的一部份捐出。可是,他們卻假裝捐出全部的錢,藉此虛偽地試圖使自己顯得比他們實在的為人更慷慨。通過使徒彼得,上帝親自揭露他們存心的欺詐,並且宣判他們的死罪。——使徒行傳5:1-11。

因此,慷慨的表現若要得到耶和華的贊許就必須是真誠的。耶和華會獎賞慷慨的人,祝福他們及強化他們渡過艱難的時候而不致失去他們屬靈的生命。耶和華絕不會捨棄他慷慨的僕人,讓他們處於絕望的困境中。縱然他們可能暫時遭遇艱難,甚至經歷一連串的經濟逆境,他們卻不會陷於絕望之中。聖經的一句箴言說:「因為義人雖七次跌倒,仍必興起。」(箴言24:16)詩篇的執筆者表達出他的信心說:「我倚靠上帝,必不懼怕。血氣之輩能把我怎麼樣呢?」——詩篇56:4。

此外,別人看見一個非常慷慨的人真正有需要的時候,他們會樂於幫助他遠過於幫助一個一向吝嗇的人。至於基督徒的小組,上帝的靈會作用在那些與之交往的人的頭腦和心上,推動他們援助貧窮的信徒同工。因此,通過信徒同工,耶和華上帝獎賞慷慨的行為。

真誠的慷慨的確是愛心的一種表現。但有時愛心要求人在慷慨一事上有所抑制,例如,有些人不負責任,愛逸惡勞,雖然可以找到適合的工作也不願意接受。倘若我們容許這樣的人利用別人的慷慨,只會使他們本身受到損害而已。在這種人的事例上,我們應當運用聖經的律則:「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帖撒羅尼迦後書3:10。

環境也可以限制一個人施予的程度。例如,照顧家人的責任乃是首務。因此一個父親若以妨礙他適當地維持家人生活的方式來施予,那便不對了。——提摩太前書5:8。

然而,甚至一個家道不豐的人也可以表現慷慨。他也許有機會和孤寂的人作伴,他也許可以用說話來鼓勵他們。或者,他也許可以和別人分享一些造就性的活動,甚至僅是藉著在公園或樹林裡散步而這樣行。此外,一個人可以獻出自己的體力為別人做些個人性質而對人有所幫助的事。

因此雖然一個人可能能力有限,他仍然可以享有作一個『捐得樂意的人』的有益果效。(哥林多後書9:7)他若為人慷慨,並且在施予時運用洞察力,他會得到獎賞而享有內心的喜樂和滿足。他會心滿意足,深知他的行為與上帝的旨意一致。因此,他儘可放心他會繼續享有上帝的祝福、指引和照顧。

不錯,我們若對別人的福利深切關懷,我們便會受到推動去援助他們,慷慨地獻出自己的時間、力量和資財如此行。這樣,我們便會繼續得到豐盛的獎賞,作上帝所嘉許的僕人。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