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7 1/15 35-42頁
  • 我奮力爭勝——真正值得嗎?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我奮力爭勝——真正值得嗎?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7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平步青雲
  • 不平的現實
  • 結果
  • 好景不常——大受現實打擊
  • 失敗者
  • 獲致一種有意義的生活
  • 一些值得思考的東西
  • 受到幫助作出正確決定
  • 改變的經過
  • 物質上較清貧卻仍舊富足
  • 什麼才有價值
  • 比愛滋病更糟的事
    警醒!1989年
  • 一位歌星找到遠較優越的東西
    警醒!1979
  • 親近上帝助我成功應付難題
    警醒!1993年
  • 為尋求純真信仰不惜奮鬥多年
    警醒!1995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7年
《守》77 1/15 35-42頁

我奮力爭勝——真正值得嗎?

一位世運田徑冠軍的回憶

這是我多年來日夕想望的時刻,在世運會參加競賽。那是1964年十月十七日星期六,在日本東京舉行世運的第八天。

國家運動場的75,000個座位座無虛席。東京各街道渺無人跡——幾乎每個人都注視著電視機。二百公尺短跑決賽的時間到了。

我與其他七位短跑選手各人腳撐著起跑木塊排列妥當。我們每人都在過去數天來一連串的淘汰賽中取得決賽資格。以這個賽跑距程而論,我們是世上跑得最快的人。

當時我感到幾乎無法忍受的壓力,但並非僅是由於千百萬的觀眾所造成。同時也由於國家主義的緣故。世運會變成了蘇聯與美國之間的一場激烈競賽。世界電訊報導兩國每日贏得獎章的比較。我們的學校,市長,州長,甚至總統都拍電報給我們,叮囑我們要記得我們是為祖國而競賽,我們的祖國乃是世上最優秀的國家。

報章也在我們身上施壓力,計算我們應贏得多少面獎章。他們把事情描述到有如勝敗是生死攸關的事一般,我們若失敗,國家便會榮譽盡喪。事實上,日本的長途賽跑選手丹谷幸吉在跑敗之後竟自殺了。他遺書道歉『辜負了』祖國。

因此我開始想到:『我不能讓祖國丟面子,我若跑敗了便無面目回國見我的同胞。』我是二百公尺世界紀錄的保持人,因此他們期望我跑勝。

爭取平等的黑人也向我施壓力。我時常聽到其他黑人在比賽失敗時如何使我們黑人丟面子。因此現在為了美國的黑人起見。我非勝不可。但其他黑人卻大施壓力抵制世運會,目的要美國知道沒有我們黑人它便不能取勝。

然而我最主要想到的是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我不想使他們感到難為情。我是他們的英雄。他們支持我;他們為我歡呼喝采。我的勝利就是他們的勝利。我的失敗就是他們的失敗。倘若我稍為描述一下自己的過去,你無疑可以更了解這件事。

平步青雲

我在密西根州的底特律市長大,十一個孩子中排行第九。自我懂人性以來便記得父母是分居的了。母親竟日辛勞替人作家務,設法維持我們的生活。

我一向體格強健,活潑好動。由於我對於閱讀與書寫都感到吃力,作為鄰里間跑得最快或玩得最起勁的孩子也頗有意思;這為我的生活帶來相當樂趣。

在中學時,我幾乎立刻在各項運動上都有出色的表現。一連三年——1959,1960和1961年——我是全美中學田徑冠軍。220碼短跑是我的專長。我也被選拔加入全美足球隊和籃球隊有兩年之久。

在正常的情形之下,我根本不可能進入大學。但現在各大學卻開始向我爭相禮聘。我來往於美國好幾所學府之間,而各大學則試圖以禮物來誘我加入。結果是,儘管家境貧寒,我卻能有錢使用,甚至擁有一輛卡地拉牌子的汽車!我在一家酒館的餐廳內獲得我的駕駛執照,甚至無需經過駕駛考試!這是附近一所想邀我加入的大學所安排的。

不過,我選了亞利桑那州大學,很快便在田徑界獲得世界性的聲譽。在大學二年級時我打破了220碼短跑的世界紀錄。世界領袖們都想結識我及與我握手。在莫斯科,我與赫魯雪夫相晤。然而一切名譽與周遊各地參加田徑比賽對我說來有如一場夢一般。

在亞利桑那州我到處受人另眼相看,皆因我是個快跑選手。人們紛紛向我贈送禮物——運動員稱這些人為『闊佬契爺』。因此我時常都有錢可花,身穿新衣並擁有一部汽車。我不時匯款援助家人。當然,我喜歡別人的厚待與關注。可是我卻知道這是不對的;我們本該是不受薪的業餘運動員,但實情卻是這樣。

不平的現實

雖然我的本領為自己帶來讚譽,可是僅於來東京之前的一個月,卻因為是個黑人而在美國南部一汽車旅館前被人拒諸門外。那位女士向我大聲呼喝,「我們此地不招待你這種人」。那時已夜深,而我只是求一宿而已。

大約在同樣時候,密西西比州的白人謀殺了三名爭取公民權的工作人員。在美國南部,黑人遭人放狗追咬,僅因他們要爭取較好的教育。然而我周遊世界的經驗使我深信各處皆有不平存在,在美國境內我視之為理所當然的個人自由於其他國家則往往嚴受約束。

我同情那些受苦的人。可是我又有什麼辦法呢?我意識到在美國的難題並非僅是種族問題那麼簡單。當黑人掌權時,他們有時也會像白人般欺壓自己黑人。我從所見所聞體會到自己實在無能為力,於是我決定置身事外以免危害到本身的前途。

當時對我說來一切都很順利。當我還小的時候家境如此貧窮,以致我要餓著肚子上床,現在我不希望再有這樣的事。因此我學會做個受世人歡迎的那種謙恭有禮的人。別人時常告訴我:『你只要在世運會贏得金牌,便可以高枕無憂了。各大機構會因你是個世運英雄而爭著聘請你。』

有人說我是個『天生』的賽跑健將,『自約西·歐文士的登峰造極時期以來最快的短跑選手』。然而不妨告訴你,我是經過辛勤努力才養成自己的本領的。我幾經奮鬥才得以成為最佳選手。但是在世運得勝便能使我獲得如人們所說的那種地位,那麼我估計是值得的。

我一生從未感到像我們在世運決賽中排列在起跑木塊上時那麼難受的壓力。

結果

我在第七行線起跑木前彎低身子。我的戰略是要在未達跑道彎角前便領先,使其他選手在後面力追,令他們用勁一點。因為人若不鬆弛地跑便無法有最佳的表現。

司令宣布說:「預備。起步!」然後槍聲一響:「砰!」我一開始便佔優勢。接近彎角時我想道:『這方法有效!我正在領先!我一定會得勝。』我的眼中只見終點,我一舉腳飛奔便到了。我跑贏了!

我有如置身於另一世界。一切都似乎靜止不動;當時我情緒十分激昂。那是一項新的世運紀錄,據說要是當時沒有遇著逆風的話,我也許會打破本身的世界紀錄。

我高高站在勝利台上,美國國歌高奏;能夠為祖國增光應使我感到自豪。無疑千千萬萬人的歡呼的確令我高興,可是,我卻同時意識到它的虛偽。因為那些在我未站於勝利台上之前一向欺壓世人的種種不平仍然存在。

我想知道:當這一切結束後我又怎樣呢?我的支持者有什麼打算?他們會捨棄我嗎?我將會得到那種職業呢?這時快樂,恐懼,甚至忿怒的感覺都全湧上心頭。

在返回世運村途中我才首次細看那面金牌。它並非我所期望的東西;它僅是一個巨型的銀元而已。我撫心自問:『原來如此!我多年苦幹就是為了獲得這東西嗎?』我感到怒氣填胸,雖然當時我本應喜氣洋洋才是。那時我真是感到心灰意冷。

數日後我在1,600公尺接力賽中跑最後400公尺。我們創下一項新奧林匹克及世界紀錄,我又獲得另一面金牌。我前往澳洲參加數項比賽後便回程返國。

好景不常——大受現實打擊

在返國途中我將思想集中在自己生命上新的一頁——找一份職業和成家立室。不過,我與其他世運選手隊員首先前往白宮接受詹森總統的祝賀。

我滿以為會有各類職業向自己提供機會,然後我可以選擇合意的一份。多年來人們一直告訴我,倘若我在世運中為祖國贏了,情形便會這樣。可是實情卻並非如此。我所到之處人們都好像不在乎我是個世運得勝者。他們一方面興高采烈滔滔不絕地談論這事。可是當考慮到僱請我的問題時,他們卻視我為一個普通的黑人而已,一個不合他們所用的人。很自然地,我開始感到痛苦難堪。

數月後,有人打電話來問我是否有興趣踢職業足球。由於我以往集中於田徑方面,我已經兩年沒有玩過足球了。但我急需一份工作,於是說「有興趣」。紐約足球隊與我簽約,因為他們認為我跑步的速度可能派用場。

當時我有如孤注一擲一般。我拼命苦幹,並且相當成功。三年來我有出色的表現,並有一段時期擔任正守衛。一位體育記者說:「卡路加入紐約足球隊,成為該隊最佳後衛之一。」

在我的第三季賽事中,僅餘三場未出賽,我便傷了膝部,教練告訴我那一年內不能踢球。但後來醫生來到診斷,並且說教練希望我出賽。我傷勢的程度竟引起議論紛紛。在該年較早的時候,我也被牽涉在球隊內種族問題的爭論中。

結果,在該季賽事結束時,我被轉讓給另一球隊。謠言傳出我是個生事者,並且受傷不能出賽。我在新加入的球隊中受到和以前類似的對待。於是我決定放棄踢足球,即使我在上一年賺得27,000美元。

失敗者

我努力嘗試,卻無法尋得一份正當職業。終於我投資在一家即製牛肉飽生意的機構,結果虧本。我變得憤世嫉俗。我感覺別人開始把我視為一個本該大有作為,但卻遭遇失敗的人。

這使我的精神大受打擊,我對一切均感到心灰意冷。我染上了大麻癮,每天吸食,同時夢想如何能夠再次出人頭地。內子對此卻愛莫能助。我認為家庭(當時我們已有兩個孩子)沒有了我還會好一點。於是我離開了她們。

不久我便過著道德墮落的生活,終日與毒販和娼妓為伍。我開始賭博和嗅古柯鹼。由於在底特律的一個黑人區長大,我認識很多目前與之廝混的這類人物。很快他們便把我視作『自己人』,及安排我加入販毒的生意。

經過數月之後,我回顧一下自己的生活而細加檢討。我已淪落到做著我一向憎恨的事情。我感到消極無望,萬事倒霉。我不知如何是好,或向那裡求助。我有一本聖經,於是開始閱讀它,但似乎沒有什麼意思。我決意回家。

獲致一種有意義的生活

內子十分體諒我。從孩子目光所流露的表情看來,顯然他們真正想念我。我在政府部門當一份處理少年罪犯的差事。可是不久當局宣布削減開支,這意味到我會被撤職。由於我的自驕心之故,我又再次感到絕望。

在內子同意之下,我出售部份產業,然後用那筆金錢來成立一家廣告公司。我的股東是位相當有才幹的商業美術家,而我則負責公共關係的工作。人們知道並認得我,很快我便來往於紐約之間與客戶接頭。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

有一天下班回家,內子問我她是否可以和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我問,「為什麼?」她說其中一個學生的家長(她在小學任教)送給她一本稱為《導至永生的真理》的書。而學校另一位教師告訴她,她若想明白任何關於聖經的問題,便應向耶和華見證人請教。

最近我們曾經討論過不同宗教的問題,因為我們的兒子已接近入學的年齡,而我們認為他接受宗教教育是很重要的。可是我們並未提及耶和華見證人。我僅知道他們被人視為一個奇異的宗教團體而已。不過,她若想與他們研讀的話,我認為沒有問題。

我日以繼夜地工作,偶爾內子會提及她所學到的東西。大約一週之後,與她研究的婦人的丈夫來到探訪我。

一些值得思考的東西

他論及只要人類能夠和睦共處,地球便會成為一個多麼美麗的地方。我同意他的話。然後他說:「這豈不表明目前的世界情況並不是由全能的上帝所促成的嗎?」

這個問題令我驚奇。「若非由上帝促成,那麼由誰促成呢?」我想知道答案。

「魔鬼撒但」,他說。使我詫異的是,他翻開聖經給我看。哥林多後書4:4說:「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上帝的像。」

見證人解釋撒但便是「這世界的神」。當他把問題引到在普世發生的許多不平之上時,這節經文的確說得對。見證人強調這是撒但的世界,而他正影響著世人。這點幫助我明白他指給我看的另一節經文。耶穌基督說:「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約翰福音12:31。

顯然,人類無法擺脫魔鬼撒但這個能力高強的靈體。但是上帝卻可以。見證人解釋說。而他亦必定會如此行,藉此他會實現在他的王國治下帶來一個和平地球的旨意。這番話聽來有理。這的確是值得加以考慮的事。

受到幫助作出正確決定

那位見證人探訪了我好幾次,若遇著我在家的話,我們便來一次聖經討論。由於資料直接來自上帝的道,我真正開始相信所學得的事。例如,我以前並不知道上帝有個名字。然而就在聖經的詩篇83:18,上帝告訴我們他的名字是耶和華。我很高興學到這樣的知識。

但聖經論及撒但是這個世界的神一事卻令我開始感到不安。特別是聖經說基督的門徒不屬這世界。(約翰福音17:14-16)令我不安的理由之一是,我的工作涉及到政治,我的一位廣告大主顧是競選底特律市長的第一號黑人候選人。

於是有一天我對見證人說:「我知道你很認真;你正設法幫助我。但我新近經營的廣告生意使我應接不暇,我又不想妨礙你的事務,要你來到我家裡,而我則也許不在家。」

不過,這事之後不久,我扭傷了背部,終於要進醫院調理。在這段期間見證人來探視我,他們表現真正的關懷。我心想:『這些人並不清楚我的背境。他們僅知道我是格蘭娣的丈夫而已,而他們竟這般待我。』可是我卻很喜歡受到這樣的待遇。

這時,我見到內子的改變。舉例來說:一位見證人的小女兒不幸去世,內子對孩子的母親真正表現關懷。我望著她,並想道:『她以前從未試過這樣的。何以她這麼用心為這個婦人煮食,並到她家中幫忙呢?』當我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時,我腦海中不斷想到這些事。

此際我們的廣告生意一落千丈。本來公司已發展到四人合股經營,但必需由我來執行業務。但到我出院的時候那盤生意已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以致全部股東均決定放棄。我再次經營失敗。

我很清楚自己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能夠愛別人及被人所愛,並且快樂。我見到內子的改變,於是立定主意,這正是我想做到的。我想起撒但就是這個事物制度的神,我需要幫助來抵抗他的影響。於是在我出院後,我致電話給見證人,告訴他我想有一個聖經研究。

改變的經過

我在1972年十二月作了第一次研讀之後便開始去王國聚會所。每個人都表示關懷及高與見到我。我能看出內子的欣悅之情,她因我參加聚會而歡喜。我記得其中一位講者論述丈夫如何是一家之主,並應該負起領導的責任。當時我心想,『這是妻一向所作的事,與孩子們研讀,帶領他們參加聚會,與他們一起禱告,而我則什麼也沒有做過。』

第二個星期,孩子們生病,內子說:「你照料孩子吧,我去參加聚會。」她以為我不會想參加。但我望著她說:「我理當作領導的。那麼你與孩子們留在家裡好了。」

她僅是大感詫異地望著我——但我認為她內心高興。我也感覺舒服,由於自己開始作領導而感到的那種自豪。自此之後我很少錯過聚會。這些聚會確實幫助我作出改變而為我的家庭帶來莫大幸福。

到這時我已尋得一份自己一向想有的那類職業,為一份報章主理廣告。我工作忙碌——交遊廣闊——熟識社會人士,我也開始看出可以怎樣在事業上大事發展。事實上,我有機會接受好幾份其他的差事。然而我繼續參加聚會,幸好如此,因為我在那裡學到的東西對我的生活發生極大影響。

例如,我知道烈性麻醉劑的害處,因此已停止服用。但我卻繼續吸食大麻。由於一般人都吸食,我未能看出這是真正不對的。然而在一次聚會中,講者解釋吸煙何以是不符合聖經的。聖經說我們應該「潔淨自己,除去身體[生命]一切的污穢。」我清楚看出,我若想取悅耶和華上帝,就必須停止吸食大麻。——哥林多後書7:1。

在另一次聚會,講者強調姦淫是不對的。聖經說:「婚姻,人人都當尊重,床也不可污穢。因為苟合行淫的人上帝必要審判。」(希伯來書13:4)於是我明白自己需要作更徹底的改變。

我渴望取悅上帝,因此我在禱告中向他提及這些事。但後來我在《守望台》雜誌讀到一些關於需要時常對耶和華忠實的資料。於是我衷誠地告訴他我確曾喜愛這些壞事——並且甚至渴望去作——可是現在,我真正希望取悅他勝於一切。到此時,由於對上帝忠實和仰賴他的幫助,我戒除了這一切惡習。甚至放棄吸食大麻也未如想像中那麼困難。

我所得的快樂的確出乎意料之外。我開始懷有一個人生目標。孩子們開始向我尋求指導。我們都體會耶和華及一起參加的聚會。簡直太好了!我喜愛這些事,我自己和我家人所經歷的改變,超過世上的任何東西。

我深信我們已尋得真理。我以為我所有的朋友——他們飽經挫折,受難題打擊,並且過著不道德的生活——都無疑想認識真理。但竟沒有人想知道,甚至連一個也沒有。事實上,他們開始取笑我,稱呼我「傳教士」。他們會說,「傳教士來了」。

因此我可以看出這些世俗的人並非我的真正朋友。我想以那些愛上帝的人為我的朋友。為了表明我們獻身事奉耶和華上帝,內子和我在1973年五月受浸。

我珍惜自己所經歷的美事勝於一切——我與上帝與我的家庭及基督徒同工所享有的良好關係。雖然我有份富於趣味和優薪的職業,它卻使我分心,並且在工作上涉及不良的交往和各種引誘。我不斷思念這節經文:「不良的交往會破壞有用的習慣。」(哥林多前書15:33,《新世》)於是我放棄廣告經理的工作,即使它是我一向渴望從事的那類職業。

物質上較清貧卻仍舊富足

小組中一位見證人僱我為油漆匠助手。我的收入不多,卻很快樂。我無需顧慮到自己要繼續作為一個偶像。我只想事奉耶和華。我知道他是一位真正的個體,唯獨這位主宰才能鏟除一切的不平。聖經的證據預言的應驗,和聖經糾正人的生活的力量——使我深信這件事。

在1973年參加耶和華見證人的一個規模龐大的大會之後,我告訴內子:「我應該從事先驅傳道工作(以全時間傳道)。」由於我們還有一些物業可以出售,因此沒有什麼事能阻止我。於是我開始先驅工作。

稍後,我心想道,『我們可以在更需要王國宣揚者的地方作較大的服務。』很巧合地,我中學時的一位同學弗力·古柏從喬治亞州打電話給我。他是那處一個小組的長老,他聽聞我已成為一個見證人。我告訴他自己正考慮到需要較大的地方服務。結果我們賣掉房屋,然後遷往喬治亞州。

先驅工作的確是一種喜樂,可是由於我背部的不適和需要一份工作來維持家人生活,我終於在1975年五月停止先驅工作。然而,在該年九月我被任命為當地小組的長老。自此之後,內子和我在小學執教以應付開支。我們在物質上並不豐裕,可是在更重要的事上我們卻十分富足。

可以向你舉個例,我的兒子對屬靈的事物很感興趣——他閱讀聖經和我們的聖經研究輔助刊物。約在一年半之前,當時他是七歲,他問我他能否參加小組的神治訓練班。我內心充滿無限喜樂。當我在他這個年紀的時候,心目中只有運動,一心只想成為體育明星。我也知道彼頓原本可以央求我讓他加入小型足球隊等類活動。

什麼才有價值

我認為運動是好的——若處理得當的話。可是自始便有騙人之處。運動員被捧為特別人物——其實他們僅是血肉之軀的常人而已。兒童被迫在體育方面要表現出色——這實際變成生意經而不是運動。試看看那些在壓力之下要成績優異的少年,他們所受到的是何種損害,而事實上他們的目標大多數是根本無法達到的。

即使成為最優異的一名,這也是騙人的。為什麼呢?因為這並不持久,也不真正令人滿足。運動明星不時有新的補上,而舊的往往被人忘懷。隨之而來的每每是失望、灰心和健康難題。所以這有什麼值得之處呢?

不是與人一爭長短而是協助及造福他人,這才會帶來真正滿足。這正是基督的所為。他來到世上『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馬太福音20:28)不錯,家庭及小組中彌漫著不自私的友愛精神所帶來的一團和氣才使人生真正有意義——奮力爭勝卻不能做到。——外稿。

[第37頁的圖片]

「我獲得另一面金牌」

[第38頁的圖片]

「紐約足球隊與我簽約」

[第41頁的圖片]

「我開始與家人研讀聖經」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