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明智行事避免貪婪
「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加福音12:15。
耶穌基督在什麼場合下說這些話呢?當時一大群人在聽他說話,其中一個喊道:「夫子,請你吩咐我的兄長和我分開家業。」(路加福音12:13)這個請求其實是沒有根據的,因為摩西律法規定長子可以從父親一切的遺產中承受雙份。所以,很明顯地,那人請求耶穌基督作出對他有利的判決時,心裡存有貪念。
耶穌上述論及貪婪的話是對著群眾說的。他們都聽見那人請求。耶穌的話顯示,一個人必須對事物有正確的評價,才能規避貪婪。人不應忘記,不論錯誤慾望的對象是什麼,它都無法幫助人保全性命。事實上,貪心能導致災禍。
發生在希伯來先知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身上的事就是個好例子。敘利亞的軍隊元帥乃縵患有可怕的痲瘋病。上帝藉以利沙之手醫好了。乃縵想以利沙收點禮物以表示他對這項神奇治療的感激。但先知拒絕受禮,因為他不想從耶和華上帝給他的職位和能力獲利。基哈西卻對禮物起了貪念,心裡覺得接受是正當的。於是他跑去追上乃縵,並奉以利沙的名要求一他連得的銀子和兩套衣裳。他虛稱以利沙已經改變初衷,因為有兩個是先知分子的少年人到訪。乃縵很樂意解囊,送給貪心的基哈西不只一他連得,而是二他連得的銀子和兩套衣服。——列王紀下5:15,16,20-23。
基哈西的貪婪看來使他得到好處,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失去了做以利沙僕人的權利。由於基哈西為了不義之財而誤用主人的名,並且擅自代表先知,他的貪婪遂為自己和自己的後代帶來災禍。以利沙對基哈西宣告上帝的判決說:「因此乃縵的大痲瘋必沾染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這個判決並沒有延遲執行。反之聖經繼續說:「基哈西從以利沙面前退出去,就[立即]長了大痲瘋,像雪那樣白。」——列王紀下5:27。
凡是妄圖利用上帝的恩賜謀求利益的人,耶和華絕對不會一笑置之。這等行為包括在基督徒小組裡利用負責任的職位來中飽私囊在內。事實上。在小組裡受到服務委派的人必須符合的一個資格是:「不貪不義之財。」(提摩太前書3:8)聖經提醒長老們:「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上帝的群羊,……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彼得前書5:2。
聖經這樣吩咐人是有良好理由的。例如,小組裡受任命的僕人可能要料理款項。這須要他們在免除貪婪方面堪作模範才行。不然,在這方面有嚴重弱點的人若仍受到任命的話,他們便可能被誘去誤用小組託付給他們照料的東西,甚至擅取公物。即使長老們也要小心,切勿利用自己的地位去謀求私利。他們想獲得物質利益固然不對,仗著自己的地位、權力、威望來獲得其他的個人好處也是不正當的。
假如小組的一位長老,或是另一位受任命的僕人,像基哈西一樣為貪婪所勝的話,他便會失去這個受信託的職位。更嚴重的是,他甚至會喪失與耶和華的關係。
規避貪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但對一切在基督徒小組裡作管理的男子是這樣,就是對所有真正的基督徒也同樣重要。聖經把「貪婪的」人包括在「不能承受上帝的國」的人之列。(哥林多前書6:9,10)貪婪會以種種不同的方式表露出來。人可能貪愛金錢,渴求權勢或名氣,沉迷於狂飲濫食或性不道德之中,或是諸如此類的事。
若要避免為貪婪所勝,一個人必須留意自己的思想和言談。(腓立比書4:8;以弗所書5:3)在真正的基督徒當中,貪婪是絕無立足之地的。它不應該存在。
所以,你若想和上帝建立或保持良好的關係,就要規避貪婪。不要讓錯誤的慾望在你心裡萌芽。相反地,要作出真誠的努力,思念那些有造就性而美好的事物。這能使你現今的生活倍添樂趣,而且能保證你有一個穩確的前途。不錯,生命並非來自人所貪求的東西而是來自抗拒貪婪的傾向及與耶和華上帝保持蒙他嘉許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