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再關心宗教?
是 否
你有宗教嗎? □ □
你真的關心宗教嗎? □ □
對於第一個問題,你很可能答「是」。大部分人均會如此,因為有超過25億人是世界各主要宗教的成員。還有數以百萬計的人與其他宗教聯絡或有宗教信仰。
但第二個問題又如何?你真的關心宗教嗎?它是你生活裡一個重要有力的部分,以致你關心正確的宗教嗎?
今日許多人對宗教不大有興趣。他們非但很少談論宗教,而且也甚少讓它影響自己的生活。你自己又如何?假若我們問你的鄰舍、同事或同學你是否關心宗教,讓他們對這問題作表決,你以為大多數會怎樣回答?
大多數人關心嗎?
在考慮一些要點時,你也許更能體會為什麼回答「有誰再關心宗教?」這問題是困難的。
一方面來說,有些證據顯示今日人對宗教有相當的興趣。例如,你留意過有多少書籍和報章文摘論及宗教的題目嗎?一位作家對宗教書籍的市場提出這樣的評論:
「商人通常售賣宗教書籍給宗教人士,他們不會存有任何毀謗宗教的書籍,除非這是『異』教的。每個人都知道異教不是真正的宗教,它只是崇拜偶像和異端邪說而已。可是,商人也銷售愈來愈多宗教書籍給不是上教堂的人。這些人納罕宗教人士如何習慣『過這種生活』,他們也納罕倘若他們也過這種生活是否會更快樂。」
此外,你沒有法子不留意到人對宗教有濃厚興趣的另一個顯然證據。人們因為宗教的緣故而戰爭,不錯,甚至互相殘殺。誠然,你也許從未直接以這種關係去想這事,可是它卻正如此發生。
舉例來說,菲律賓或黎巴嫩裡宗教派別所發生的惡戰又如何?你還記得越南所爆發的佛教和天主教的衝突嗎?我們也不能忽視愛爾蘭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之間的殘殺——在那裡人們因為宗教的緣故被人槍殺或被炸得肢離破碎。最近美聯社一項新聞專電報導:
「世界各宗教教人和平、公正和仁愛,可是它們卻引起承擔,忠貞,強烈的情緒有時甚至是充滿矛盾性的戰爭……『血腥和惡毒的戰爭仍然奉上帝之名而作。』」
奉宗教之名而作的戰爭顯示許多人的確十分關心宗教。可是,你真的認為你的同事、同學或你社區裡大部分的人均如此嗎?他們可以正確地告訴你他們的宗教所教導的道理嗎?為什麼?
例如1977年哲學教授華特·荷夫曼論及一處地方的宗教信仰。在向你們提出他的評論時,我們打算把他提及那國家的名字和聖典的名稱略去。你若填上你居住的國家名稱以及當地普遍接納的宗教典籍,看看他所說的是否屬實:
「[你國家]大部分的人不大清楚他們所相信的東西,也從未認真想過這問題。若有人突然問及他們的信仰,他們所作的回答會追溯到上一次他們談及這等問題的時候,這已經是幾年前的事了。聲稱相信[他們宗教典籍]的精確譯本的人,大部分來說均不清楚[這些典籍]裡頭有什麼東西。若有人告訴他們其中的事,他們會頗為驚訝。」
不錯,一方面來說,宗教看來「引起承擔,忠貞,強烈的情緒,有時甚至是充滿矛盾性的戰爭,」而另一方面,普通人卻不知道他們宗教所教導的東西,而且也無心找出來。——參閱羅馬書10:2。
請留意這則頭條新聞:
宗教復興的趨勢被開放的道德所抵消
你認為這適切地描述你所見到周圍的情況嗎?正如美國一個全國性的民意測驗顯示:「宗教正增加它對社會的影響,可是道德正失去它的影響力。看來俗世提供大量的證據表明宗教並非影響我們的生活很大。」
這種情形並非僅限於任何一處地方。一國復一國的人民承認他們基本來說是信宗教的,可是他們的生活卻證明宗教對他們的影響愈來愈小。
來自加拿大的一項報導指出其中一個原因。它論及人們有一種基本的屬靈飢餓,可是它談及各主要的宗教非但沒有應付這種飢餓,反之促成「嚴重,廣泛的宗教消化不良。」一位出席加拿大天主教主教會議的觀察員抱怨一般人的典型反應是:
「今日每個人內心裡均有深入的問題。你不能在宗教,在教堂裡找到答案。雖然我有信心,教堂裡卻欠缺了某些東西。」
抑或你聽過這樣的評論,像一個寧願出外乘腳踏車也不參加宗教禮拜的男子所說一般:「許多傳教士在教堂裡斂財。傳教在今日必成為一門大生意。」
這有什麼意義?
這一切對你和你的家人意味到什麼?
無可否認今日宗教的強烈感情仍然足以推使人仇視、殘殺和戰爭。但同時卻有證據顯示人們對宗教愈來愈不滿。許多人均有屬靈的飢餓或崇拜的願望,可是對宗教卻感到混亂和惶惑。相信宗教可能使他們困窘,也許他們覺得宗教實在令他們混亂。你有這樣的感覺嗎?
抑或,你的確認為自己頗為虔信宗教。你也許關心你的宗教,深信它是正確的。無論如何,你有很好的理由接受邀請去想想正確宗教這個問題。《偉大的宗教導師》這本書提出這樣的評論:「一旦我們知道宗教為人所做的事和對人的影響,以及一個人的能力怎麼藉著明智地了解和運用宗教而加強生活便應有無窮的價值。」
純真的宗教不但應使「生活更有價值,」而且我們可以向你保證事實證明的確如此!但在你同意或反對這句話之前,我們邀請你進一步想想純真宗教這個問題。世上只有一個純真的宗教嗎?若然,你可以怎樣辨認出來?這對你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