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9 6/15 20-24頁
  • 作出導致快樂生活的決定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作出導致快樂生活的決定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9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滿意的答案
  • 改變我一生的決定
  • 特別委派和基列學校
  • 馬達加斯加的生活
  • 在其他國家服務
  • 四海之內皆兄弟
  • 第4部——作見證直到地極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 「在上帝來說,凡事都可能」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9年
  • 決心事奉耶和華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6年
  • 海外傳道員帶動普世的擴展
    耶和華見證人——上帝王國的宣揚者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9年
《守》79 6/15 20-24頁

作出導致快樂生活的決定

瑪嘉麗泰·康力加君自述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我父親在德國被徵召入伍。在一段六年的漫長時期中,我甚少見到他。在這段日子,我想到許多事。

我不禁想道,為什麼以前電台報導一宗致命的意外時稱之為慘劇,而現在竟把屠殺稱作勝利呢?那日子我們想聽某幾個電台時便要把音量調低,因為聽這些廣播是非法的。炸毀和焚燒的樓房觸目皆是。我同胞的兄弟便死於這場戰亂中。

我在自己的家鄉慕尼黑參加天主教教堂的禮拜。在聖堂裡每次舉行完彌撒之後,神父都為軍隊和國家元首亞道夫·希特拉禱告。我記得有一次母親差我帶一封信回學校給教區的神父,請求他停止為戰爭禱告。她認為天主不會悅納這些禱告。

當戰爭在1945年結束時,我父親從戰俘營獲釋回來。後來有較多的食物供應,艱辛亦逐漸減少。慕尼黑也開始重建起來。身為一個青年,當時我沉迷於運動、電影、歌劇和其他的社交活動中。

中學畢業之後,由於一項交換學生的計劃,我獲得獎學金到美國攻讀大學。在那裡每個人都對我很友善。我可以看出,基本來說,各地的人都渴望和平。因此我想道,為什麼似乎有一種力量推使人互不信任,彼此仇視呢?

返國之後,我在慕尼黑的理工大學攻讀化學。我參加了學生會,可是我對所提議的各種方法感到失望。倘若人們都把自己個人的利益置於首位,真正的和平又怎可能實現呢?我開始想知道這個問題聖經有沒有解答。聖經真的是上帝的道嗎?我到慕尼黑一所大圖書館裡作了一些研究。

滿意的答案

關於聖經,有許多互相衝突的批評。我想找出真理。正在這時候,有兩個耶和華見證人上門探訪我們。我們從他們手中獲得《宗教對人類有什麼貢獻》這本書。媽媽和我輪流閱讀這本引人入勝的書,其中論及各宗教的歷史,以及它們對人類的影響。最後,我覺得自己正尋得我所摸索過的問題的答案。

舉例來說,其中一個問題是:有什麼東西看來推使人類互不信任,彼此仇視呢?見證人用聖經向我表明這件事牽涉到邪惡靈體的力量——魔鬼撒但和他手下的鬼靈。聖經把他們稱為「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事實上,聖經將撒但稱為「迷惑普天下的。」(以弗所書6:12;啟示錄12:9)由列國和世人那種蔑視上帝,窮凶極惡的行動來看,這個答案多麼合理和令人滿意!

獲悉上帝為了解決地上難題所作的安排為我帶來莫大的喜樂。它不會藉著某些人為理念或管理而達成,像俗世的教育家所建議一般。反之,聖經表明一個新的屬天政府會接管地球的事務。它會剷除現今邪惡的俗世統治權。耶穌基督教導他的門徒禱告說:「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10)我開始看出這王國是個真實的政府,唯有藉著它才能獲致真正、普世的和平。

改變我一生的決定

一旦我獲悉上帝的這些旨意,我便開始告訴別人。後來,我決定仿效耶穌和早期的基督徒,全心一意的事奉上帝。但我很希望將這個新找著的人生目標與一個人分享。

他便是與我在同一個實驗室裡工作的同學。我們打算不久之後便結婚。但他極不喜歡我事奉上帝的決定。看見我們在這個重要問題上懷有不同的展望令我大為痛心。最後,緊張的狀況導致最後的通牒:我必須在他和我新找著的信仰之間作出一個選擇。不久之後,我受浸以象徵我獻身事奉耶和華上帝。

隨之而來的是耶和華見證人在紐約市快將舉行的「上帝的旨意」國際大會。我決定前往參加。我找到一份在遠洋輪船工作的差事;我在1958年六月,即大會開始之前約一個月,抵達紐約。那年夏季我渴望參加全時間的傳道工作。我返回慕尼黑便這樣行,早上在一所律師樓工作,下午和晚上則用來探訪人,將王國的好消息帶給他們。

特別委派和基列學校

1959年,社方邀請我到一個特別需要王國宣揚者的地區工作,我的夥伴卓達和我被派往法蘭高尼亞地區史迪加森林的一個小鄉村去。我們在山區裡徒步而行,乘腳踏車以及後來騎小型電單車往返,到處向人宣揚上帝的道。在這地區裡,大部分人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有幾次我們被人用石頭投擲。當我們兩個女孩子來到傳講聖經時,教堂便敲響鐘聲來示警。雖然如此,有些謙卑的人終於接受了上帝的道的真理。

卓達和我非常快樂;我們的感覺像第一世紀努力尋找主的「綿羊」的基督徒一般。很多時,在我們晚上回家的途中,我們不禁為平靜安祥,繁星密布的天空而驚嘆;它像一幅掛在高聳的樹木之上的油畫一般。或者,在一個陽光普照的日子,當我們在一條小溪旁邊或草地之上小息之際,我們多麼體會上帝恢復地上樂園的應許!三年之後,我們被派往不同的地方工作。然而卓達仍然像我母親的另一個女兒一樣,我也將她視作姊妹一般。

到現在為止,差不多有16年的時間,我的新夥伴基士拿和我一直並肩工作。1962年秋季,我們被派到法國的巴黎去。那時該國耶和華見證人的數目不及20,000人,現在則超過67,000人了。尋找感興趣的人及教導他們認識上帝的道真令人興奮。我每天都為作了從事全時間傳道工作這個決定而感覺欣幸。

1965年,基士拿和我獲得社方邀請到守望台的基列聖經學校受訓從事海外傳道工作。這間學校設於紐約耶和華見證人的國際總部,當時有超過1,000個成員在那裡居住和工作。現在這個大家庭的成員已接近2,000了。對我來說,為期六個月的逗留就像一個延續的國際大會一般,當其時我們享有聖經的訓示與和諧的合作。當我們第41屆學生畢業的時候,我想到要與我們的朋友分手便不禁流下淚來。

我們的新委派是馬達加斯加,它是印度洋非洲海岸對出的一個大島。那裡的人會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把聖經的真理灌輸到他們的心裡嗎?我們可以和他們交朋友嗎?

馬達加斯加的生活

當我們的飛機降落在首都塔那那利夫的時候,我們都爭相觀看那滿布梯田,延綿不絕的山脈和幽谷。在機場裡有20多位朋友迎接我們。我們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那天晚上,當我們參加完基督徒的聚會返家時,閃爍的繁星看來大有分別。這裡的星空也是不同的!因為我們現今處身在南半球。然而,我們發覺這裡的基督徒弟兄姊妹就像其他各國的人一樣那麼仁愛和慈祥。

在前往南部菲安那蘭索亞這個省會服務之前,我們要上四個星期的語文課程,每天用11個小時學習馬拉加西語。它的語根與任何歐洲語言相差很遠,我們甚至懷疑人們能否明白我們所說的話。然而,難得的是我們的聽眾很有耐性,而且禮貌良好。我們探訪人們的家向他們解釋聖經獲得熱誠的招待,他們也很感激我們這樣行。很多時幾個家庭的成員集合起來細心聆聽。

我們也逐漸採納他們的習俗。舉例說,除非受主人邀請登堂入室,否則外國人便被認為必須坐近門口。在友善,和平的氣氛之下,我們差不多不自覺地模仿當地的習俗,向人鞠躬及伸出右手來,而左手則放在右手的腕下。你若還未曉得怎樣行,各人都會看出你正在學習而對你作出友善的微笑。

我們發現居民的文化水準頗高。甚至鄉村裡的老祖母也喜歡閱讀聖經和聖經的刊物。為了獲得書籍,他們喜歡用交易的方法。兒童時常追上我們,用米來交換《守望台》和《儆醒!》雜誌。

許多居住在菲安那蘭索亞的人告訴我們,他們原是挪威人;這事起先令我們驚訝不已。可是,這話的意思其實是他們皈依了挪威人的路德會。其他的則是天主教徒。但他們所有人仍然慣行馬達加斯加的主要信仰,那便是崇拜祖先。有不少房子附近都設有地下的墓穴,墓穴之上則蓋有一間小屋。在未認識這些事情之前,當我們逐家逐戶傳道的時候,有時我們會在墳前叩門。另一個宗教習俗是每隔幾年便把骸骨從墳墓裡拿出來,然後用一塊特別的新布把它們包裹起來。這個儀式之後會舉行一個盛大的慶祝。

我們幫助人明白耶穌基督的教訓與宗教領袖們自己的哲學和習慣大有差別,這使宗教領袖們大感不悅。有一天,像晴天霹靂一樣,我們被召到塔那那利夫去,當局下令我們所有海外傳道員要立刻離開這國。想到要和我們親愛的弟兄和聖經研究學生分手,我們心裡有無限的惆悵。

當我們最後一次乘車穿過這崎嶇的山地之際,我們的眼眶都含著淚。有加利樹、含羞草和竹樹、稻田以及紅泥屋在我們的腦海中構成--幅難忘的圖畫。經過四年多的日子,這島已成為我們的家。正當我們與馬拉加西的朋友揮手道別及最後一次欣賞這島燦爛的日落景色之際,飛機把我們帶走了。

在其他國家服務

午夜我們在東非肯雅的乃洛比著陸。那裡已有許多朋友來迎接我們。現在我們要接受四週長的語言課程以學習史華希利語。然後我們乘車經過平滑的公路前往我們新委派的地區,納庫魯。這是一個務農的小市鎮,西式的樓房密築於明尼格死火山的山坡上。它離納庫魯湖不遠,其上有成群的紅鶴。在這裡有一個很好的小組。

當日正進行一項較大的工程,就是興建一間美麗的王國聚會所。市內的居民看見男女老幼,不分種族部落的一起工作而大感驚異。他們搬運石頭、混和水泥、鋸切木材、錘釘和髹漆。僅在幾年前,當毛毛運動盛行之際,這些部落的人曾互相殘殺。這給我們許多機會向人解釋這種和平團結是怎樣實現的。

正如我們所預期一樣,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我們所傳的上帝王國的好消息。有些人,顯然是宗教領袖,向肯雅政府誤傳我們的活動。一天政府下令禁止我們在肯雅的傳道工作進行,而我們海外傳道員則必須離境。許多弟兄姊妹都來到乃洛比機場送行。他們再三表達對我們的愛,並且表示決心要保持對耶和華的信心。可慶幸地,這事以後,肯雅政府認識到耶和華見證人真正是守法的人,因此禁令現已取消了。

基士拿和我的下一個委派是西非的達荷美(現稱班尼)。搖曳的椰樹襯托著大片潔白的沙灘和碧綠的海水,連同當地人五彩繽紛的傳統服裝予人一個愉快的新印象。但最深的印象卻是一群快樂的朋友在首都哥頓洛的機場迎接我們。美麗的分社建築物包括一個海外傳道員之家,一個王國聚會所以及一個花園。但社方邀請我們到巴納庫工作。這是一個小城市,由哥頓洛乘火車向北上,一天的路程便到達了。

火車的收票員是一位耶和華見證人,他在旅程中照顧我們,甚至讓我們和他一起在車頭乘坐一段短暫的路程。當我們繼續向北上的時候,景色變得乾燥起來,可是仍有許多樹木,例如麻栗樹、檟如樹、加勒樹和非洲木棉。入夜之後不久,我們便抵達目的地。汽笛聲和號角聲通知我們這天的旅程已走盡了。在人如潮湧的車站裡,我們怎能認出我們的弟兄呢?但我們從未見過的微笑面孔立刻出現在車廂的窗外。他們已認出我們來!

巴納庫的小組雖然人數不多,但卻由不同部落和語言的人構成。聚會以法語舉行。當我們在那裡的時候,小組正興建一個美觀的王國聚會所。有許多與我們研究聖經的人都協助建造的工程。其中之一是一個屬於遊牧部落的婦人,這部落稱為比奧,位於西非的內陸區。不久之後,她更成為「好消息」的宣揚者,運用她所識的許多語言向人傳道。

當地的傳統在巴納庫勢力仍然十分強大。國王死去的時候,作為活動中心的市場關閉達四個月之久。先王的隨從和新王的夥伴都騎在馬背上舉行集會。當晚鼓聲嘈雜,它們都為有關的儀式伴奏。

反宗教的馬克思和列寧理念終於支配了人民。政府逐漸強迫人民,特別是學童,背誦這等口號:「榮耀歸與人民,一切權力歸與人民。」我們在巴納庫工作了一年多之後,當局堅要我們停止逐家逐戶的傳道活動。有幾宗弟兄被捕的事件發生。幾個月之後,我們被調到哥倫諾,留下當地的見證人繼續以更不引人注意的方法傳道。

當政府的限制愈來愈多之際,弟兄們再三強調守望台關於迫害的要點,目的是要裝備他們自己。結果,有些人因為不肯呼叫革命的口號而被毒打。

有一天基士拿和我從鎮上回來時發現哥頓洛的分社辦事處被革命委員會的武裝部隊所包圍。我們獲准進入屋內,他們就把我們和其餘的人拘禁在那裡。翌日,穿著制服,手拿機關槍的軍人小心地搜查我們的房屋和行李。其中兩個發現我的一個筆記簿中寫著以利亞和以利沙的名字,便懷疑起來。我們好不容易才使他們明白這兩人是生活在2,500年前上帝的先知!

我們被帶往國家保安局的總部,並且獲得通知翌日便要被遞解出境。「你們既是基督徒,我們相信你們;」一位官員說,「所以你們今夜可以留宿在你們的家裡。」翌日,我們留意到大部分的海外傳道員均被帶往尼日利亞。那天下午一個警察押解我們到圖加的邊境。他離去以後,司機一直把我們駛往耶和華見證人在羅美的分社辦事處。

與圖加的弟兄一起令我們多麼欣慰!我們多麼歡喜能夠再次逐家逐戶向人傳講王國的信息!在圖加過了幾週愉快的日子之後,我們又要到新委派的地區去。

1976年五月,我們乘車到上烏爾塔。在兩天的旅程中,我們經過一些美麗的鄉村,最後抵達馬格都古的海外傳道員之家。不久我們完成學習摩爾語的課程而開始以法語和這種當地的語言向地區裡的人傳道。我很高興在這裡協助照顧一些對聖經真理感興趣的人。

四海之內皆兄弟

我從沒有因為決定運用我的一生從事耶和華的工作而感到後悔。既取得化學系的學位,我本可追求一份薪酬優厚的職業,但我認為這絕不能與我幫助人認識真理的權利比較。我曾在德國、法國、馬達加斯加、肯雅、賓尼以及現時的上烏爾塔幫助人認識關於上帝偉大旨意的真理。我想不出有任何更令人滿足和報酬更豐富的生活,其間充滿了這麼多刺激和新經驗。

最近我探訪我親愛的母親。她現時已接近80歲了。但仍然在慕尼黑懷著堅強的信心繼續幫助人認識上帝的真理。她很高興我能參加海外傳道工作。到慕尼黑和返回上烏爾塔的旅程令基士拿和我都想到自己享有多麼大的祝福。

在巴黎的機場,多年前與我們一起服務的朋友來歡迎我們。我們歡樂地交談,緬懷過去,交換新消息。一直談到深夜才因為要休息而停止。後來當我們在尼日爾共和國的尼西美作短暫逗留的時候,有幾個以往在賓尼認識的非洲朋友來到機場見我們。我們熱烈的問候和談話令到一個機場的官員詢問我們屬於那一個團體,黑人與白人這麼無拘束地交往。

最後,我們的飛機在烏格都古機場大廈的附近停下來,滿面笑容的朋友從瞭望台向我們揮手,他們的欣喜正反映我們再次回來與他們一起的感覺。真的,成為普世真正弟兄姊妹大家庭的一份子實在帶來一份深深的滿足和喜樂。願你也在生活上作出能為你帶來快樂祝福的決定。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