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波設——一個具有感恩之心的人
米非波設(又名米力巴力)是約拿單的兒子和掃羅王的孫兒。可是,雖然他生於以色列的王族,這並沒有向他提出一個燦爛的前途。他是在他的祖父掃羅失去了作王的資格之後才誕生的。當米非波設五歲時,他的父親和祖父在戰場上喪生,米非波設的乳母獲悉這事之後帶著他驚惶奔逃。在逃亡之際,米非波設跌跛了雙腳而變成終生殘廢。大約七年之後,他的叔父伊施波設被人謀殺。(撒母耳記下4:4-8)米非波設的確是個悲劇的犧牲者。但這並沒有使他變成憤世嫉俗。反之他長成為一個富於感恩之心的人。
米非波設頗早結婚,並且生了一個兒子,起名為米迦。米非波設與家人住在基列地方羅底巴亞城一個名叫瑪吉的財主家裡。——撒母耳記下9:4,12;可參閱撒母耳記下17:27-29。
過了相當時候,大衛王眷顧約拿單的這個兒子。大衛作王統治全以色列若干年之後,他想到自己曾起誓對他的密友約拿單所作的應許。(撒母耳記上20:42)為了約拿單的緣故,大衛想恩待掃羅家餘下的任何一人。大衛從掃羅的僕人洗巴獲悉米非波設仍然健在,於是立即召約拿單的這個兒子前來見他。米非波設謙卑地向大衛叩拜。「大衛說:『米非波設!』米非波設說:『僕人在此。』」很可能米非波設的聲音顯示出恐懼的心情,因為大衛立即安慰他說:「你不要懼怕,我必因你父親約拿單的緣故施恩與你,將你祖父掃羅的一切田地都歸還你,你也可以常與我同席吃飯。」——撒母耳記下9:1-7。
米非波設為什麼感覺恐懼呢?我們必須記得,他的叔父伊施波設曾以大衛王的敵手的身份作王統治,因此米非波設可能被視為有資格承受王權。既然東方的統治者時常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將一切敵手殺死,米非波設可能為自己的性命擔心。
大衛王所表現的仁慈必然使米非波設大感意外。首先,事情牽涉到一度屬於掃羅的田地。可能大衛在登上統治全以色列的王位時獲得了這塊田地。或者在掃羅死後,別人取得了這塊田地。無論如何,大衛決定這塊田產應當物歸原主——米非波設。但是並非至此為止。米非波設更會在大衛的王宮中享有一個尊榮的地位。他會有權利經常與國王一同用膳。通常這項權利會賜給立下顯赫功勳的人而非無能為力的殘廢者。
米非波設深懷感激,他伏於大衛面前說:「僕人算什麼,不過如死狗一般,竟蒙主這樣眷顧。」(撒母耳記下9:8)大衛的仁慈使他大受感動。米非波設覺得自己完全不配享有這樣的殊榮。他將自己稱為「如死狗一般」,意即他自認居於最低微的地位。
然後大衛派洗巴耕種歸還給米非波設的田地。田裡的收成要用來維持米非波設的家人和僕人的生活。田地的面積必定相當廣大,因為需要洗巴和他的十五個兒子及二十個僕人去耕種照料。——撒母耳記下9:9,10;19:17。
洗巴遵照大衛的吩咐而行,但看來卻找尋機會奪佔米非波設的財產。這個機會在大衛的兒子押沙龍造反的期間來到。當大衛從耶路撒冷倉皇出走時,洗巴帶著一些急需的供應品前往迎接他。大衛向他問及米非波設,但洗巴卻毀謗他的主人說:「他仍在耶路撒冷,因他說,『以色列人今日必將我父的國歸還我。』」(撒母耳記下16:3)很不幸地,大衛竟輕信了這個讒言。當時大衛正受自己的兒子押沙龍追趕,看來他在惶急之中竟貿然相信米非波設也不忠於他。因此大衛應許將米非波設的田地轉賜給洗巴。
在大衛逃亡的期間,米非波設為了表示對大衛的遭遇大感憂傷而蓄意忽視了自己的儀容。大衛敉平了押沙龍的叛變之後,米非波設帶著哀傷的儀容在耶路撒冷迎接大衛。大衛見到他時問道:「你為什麼沒有與我同去呢?」(撒母耳記下19:25)鑑於洗巴所說的讒言,大衛提出這個問題是很自然的。米非波設回答說:
「我主,我王,僕人是瘸腿的。那日我想要備驢騎上,與王同去,無奈我的僕人欺哄了我。又在我主我王面前讒謗我;然而我主我王如同上帝的使者一般。你看怎樣好,就怎樣行吧。因為我祖全家的人在我主我王面前都算為死人;王卻使僕人在王的席上同人吃飯。我現在向王還能辨理訴冤麼?」——撒母耳記下19:26-28。
大衛聽見這番話之後必然意識他聽信洗巴的讒言是不對的,看來這使他感覺惱怒。他不想再聽到任何與這事有關的話,因為他對米非波設說:「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我說,你與洗巴均分土地。」——撒母耳記下19:29。
米非波設並沒有對大衛處理事情的方式感覺憤懣不平。他並不關心在物質上的損失。在他看來,重要的事是大衛得以平安返回耶路撒冷。因此米非波設說:「我主我王既平平安安的回宮,就任憑洗巴都取了也可以。」——撒母耳記下19:30。
雖然米非波設本可以對自己一生的遭遇感覺憤懣,他卻體會到生命本身的可貴。鑑於當時的環境,大衛本可以將他處死。這使他對於能夠與國王一同進食深懷感激,他因此謙卑和忠貞地順服大衛王所作的決定。米非波設在這方面為我們立下了極好的榜樣。他珍惜自己所享有的東西;他絕沒有為了自己所未能獲得的東西而怨嘆。讓我們也像米非波設一樣懷有感恩之心。